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断面法对宁蒙河段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宁夏河段多年平均呈微淤状态,内蒙古河段近期主河槽淤积严重,巴彦高勒—蒲滩拐河段2000年8月~2004年8月年平均淤积量为0.62亿t,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92.4%。  相似文献   

2.
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时空分布特征与淤积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催花  鲁俊  钱裕  罗秋实  崔振华 《水利学报》2018,49(2):195-206,215
在补充完善水沙、观测断面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分析计算了1960年以来宁蒙河段的泥沙冲淤量,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接近、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使用。分析冲淤量时间分布特征表明,不同时期年内的冲淤分配特征不同,1987年以来宁蒙河段泥沙淤积加重,且淤积加重主要集中在汛期和小于0.1 mm的各粒径组泥沙,大于0.1 mm的粗泥沙淤积量有所减少。分析冲淤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宁蒙河段淤积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和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河段,1987年以来以河槽淤积为主,横断面萎缩。根据宁蒙河段水沙来源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宁蒙河段淤积变化原因表明,干流水沙条件变化尤其是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干流水沙条件的显著改变,包括减少了汛期水量以及大流量过程,是导致宁蒙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河宁蒙河道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断面法对黄河宁蒙河段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河段的水沙变化情况及冲淤特性。结果表明:宁夏河道多年来呈微淤状态;内蒙古巴彦高勒—浦滩拐河段1962—1982年、1982—1991年、1991—2000年、2000—2008年年均淤积量分别为-0.009亿、0.379亿、0.540亿、0.620亿t;内蒙古河道2000—2008年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90.9%,造成平滩流量减小,严重威胁防凌、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及河槽过洪能力变化,进一步认识宁蒙河段冲淤演变规律,并根据下河沿水文站设计水沙条件,估算宁蒙河段2020年、2030年的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宁蒙河段输沙能力降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昭君坟断面平滩流量呈减小趋势,河道淤积加重,支流淤堵干流情况加重。根据下河沿设计水沙条件推算头道拐水沙量以及区间引沙量,采用沙量平衡法,考虑区间支流来沙、区间风沙入黄情况,预估下河沿~头道拐冲淤量,202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78亿t;203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80亿t。  相似文献   

5.
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量的不确定度:—兰州至花园口河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讨论内容有三:一是研究分析兰州以下无实测冲淤变化资料河段的主河槽冲淤厚度,二是对有实测断面法冲淤量河段,可用沙量平衡方程计算综合误差值,中用沙量平衡计算的冲淤量实际上包括了综合误差,三是用无产测冲淤变化资料河段,本文用同流量水位法和沙量平衡法估算兰州以下各个河段的冲淤厚度。还引用不同研究答员用沙量的平衡法计算的头道拐-龙门河段1959-1989年冲淤量,说明其沙量平衡法的冲淤量涌反映实际的河道冲淤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宁蒙河段的水沙和河道断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主要水文站年内的冲淤过程、规律和近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宁蒙河段河道在年内经历两次冲淤平衡,一次是冬季的冲淤平衡,一次是春、夏、秋季的冲淤平衡,后者水量较为丰沛且对河道冲淤起主要作用;2宁蒙河段淤积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河段,石嘴山和头道拐水文站的断面冲淤变化不大,其余水文站断面均发生了明显淤积;3近期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径流量较少和大流量洪峰日数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黄河泥沙淤积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1950年7月-2005年6月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特点基础上,通过上游宁蒙河段河道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中游龙潼河段河道冲淤量、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拦沙量、小浪底水库拦沙量,下游主槽冲淤量、滩地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二级悬河状况、以及出口断面沙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淤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减灾建议。(HKY—JBYW一2007—06)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特点。通过上游宁蒙河段河道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中游龙潼河段河道冲淤量、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拦沙量、小浪底水库拦沙量,下游主槽冲淤量、滩地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二级悬河状况、以及出口断面沙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分布引起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减轻黄河干流泥沙淤积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宁蒙河段冲淤量和平滩流量影响因素的B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宁蒙河段冲淤量和平滩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进行宁蒙河段冲淤规律分析时,汛期或年度因变量可选择冲淤量和平滩流量的变化值,自变量可选择下河沿站来水量和来沙量、区间来水量和来沙量、流量分级以及当年汛期是否漫滩的判别数.  相似文献   

10.
河道冲淤量的计算通常有“断面比较法”(简称断面法)和“输沙平衡法”(简称沙量法)等。黄河下游艾山一利津河段为弯曲性河道,弯道段和浅滩段存在不同的冲淤特性,一般情况下,弯道段涨冲落淤,浅滩段涨淤落冲。由于测验断面布设于弯道河段的多于浅滩河段,因此在汛期一定的水沙条件下,造成计算冲淤量汛期和非汛期出现较大偏差。通过弯道段和浅滩段不同冲淤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在弯道段及过渡段布设数量相同的实测大断面、尽可能避开局部冲刷坑的影响、尽可能加密测验断面等断面布设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3,(10):42-44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宁蒙河段大断面冲淤变化、洪水冲淤特性及分组沙的冲淤特性、大流量历时与冲淤量的关系,论证了利用水库调水调沙治理宁蒙河道淤积萎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水沙条件下,通过水库调水调沙,在宁蒙河段支流来沙量较大时以2 5003 000 m3/s的大流量集中泄放,一次洪水历时不小于14 d,汛期年均持续时间为30 d以上,对减轻内蒙古河道淤积、恢复并长期维持中水河槽大有好处,同时可为中游高含沙小洪水的泥沙输送提供水流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的水沙特点和洪水演进、传播特性以及洪水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水量大、沙量小、漫滩严重,洪水传播速度慢,洪水峰型沿程有所改变;洪水期河道冲淤调整剧烈,整个宁蒙河段河槽冲刷1.916亿t,滩地淤积量达2.032亿t,冲刷以中粗沙为主。洪水对河道排洪能力的恢复作用显著,洪水后内蒙古河段代表水文站同流量水位下降0.43~0.63 m,平滩流量增大了201~588 m3/s。漫滩洪水对宁蒙河段河槽的塑造作用较大,建议充分利用大漫滩洪水维持宁蒙河道的长期排洪排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973—2005年宁蒙河段汛期场次洪水的冲淤特性、冲淤效率与下河沿断面水沙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下河沿断面洪水平均含沙量大于7 kg/m3时,宁蒙河段以淤积为主;当下河沿断面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7 kg/m3时,宁蒙河段以冲刷为主,且流量为2 200~2 500 m3/s时冲刷效率最大,此时洪水总水量应大于25亿m3。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3,(10):45-47
对安宁渡断面的来水来沙量进行了分析,根据拟定的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调整运用方案,分别采用泥沙数学模型和BP神经网络计算了各方案河道泥沙冲淤量及典型断面的平滩流量。结果表明:①从宁蒙河道冲淤情况来说,各调整方案均有减淤作用,且随着汛期下泄水量的增大,河道减淤量也增大;②仅仅改变水库的运用方式,支流来沙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宁蒙河段仍会持续淤积;③通过综合比选,汛期增泄15亿25亿m3的方案可作为现阶段调整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运用方式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各水文站1965-2004年实测资料,分析了宁蒙河段河道横断面形态变化过程及其与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宁蒙河段各典型断面具有平滩面积逐年减小和平滩宽深比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平滩面积均随年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各断面各时段增加的程度不同,1986年以前增加的幅度较小,1986年以后,宁夏河段增加幅度较小,而内蒙河段增加幅度较大;宁蒙河段断面宽深比随年均来沙系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其中宁夏河段增大的趋势不明显,而内蒙河段1986年以前随年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增大较小,1986年以后随年来沙系数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较为明显。由此说明,宁夏河段断面形态变化相对较小,趋于稳定,而内蒙河段断面形态随年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宽浅,断面有向宽浅发展的趋势。通过宁蒙河段排沙比与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分析,得出了宁蒙河段河道断面形态趋于稳定即河槽不冲不淤时临界水沙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师长兴 《人民黄河》2019,(10):20-25
利用黄河下游大断面观测数据、水文站日水沙数据和近河口断面水位变化等资料,构建黄河下游5个河段河道断面平均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和河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1976—1996年来水来沙条件下两种情景中河口延伸对下游的增淤作用。这两种情景中,一是对比了现状与1976年河口改道后河口河道未再延长情况下下游淤积量的差异;二是对比了黄河河口继续走刁口河情况下下游的淤积量与现状淤积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此期间河口延伸增淤主要发生在泺口以下河段,并且在该河段淤积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其中第一种情景下20 a累计增淤占比超过50%,但20 a河口延伸累计增淤量低于整个下游总淤积量的5%。这一时段河口延伸增淤量占比较小与历史上黄河输沙量长期增加、下游冲积平原构造下沉和三角洲建造有关。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经历来水来沙量显著减小后的持续冲刷过程,但是近年随着冲刷减缓,下游趋向输沙平衡发展,河口延伸增淤对下游冲淤过程的影响程度将相对加大,并且在长期缓慢但不断积累的河口延伸中使下游转向低强度淤积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近五百多年来黄河宁蒙河段泥沙沉积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宁蒙黄河河段主要穿行于断陷盆地中,近期淤积严重,同流量洪水水位抬升,洪灾和土地盐碱化问题加重.为了弄清该河段泥沙淤积长期变化过程,正确预测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趋势,以利制定合理的治河措施,本文利用河段来水来沙与河道淤积关系、气候要素与区域产沙关系以及古气候与古径流等相关资料,重建了宁蒙河段近500多年来年沉积量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89年以前505年间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达0.55×10<'8>t/a,其中1850年至1989年间为0.52×10<'8>t/a,高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因此黄河宁蒙河段是一个长期泥沙淤积比较强烈的河段.虽然近20多年来宁蒙河段年淤积量已高于近500多年来宁蒙河道年泥沙沉积量,但历史上也出现过连续25年河道年均淤积量接近近20多年的年均淤积量.  相似文献   

18.
走出沙平衡法计算河段冲淤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测断面法、沙量平衡法和同流量水位法计算了兰州—利津相邻水文站间的时段平均冲淤厚度,结果显示:①沙平衡法冲淤量计算公式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②实测断面法可信度最高,悬沙平衡法可信度最低,同流量水位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③用同流量水位差反映主河槽的冲淤变化,定性无误,可信度较高;④建议在无实测断面法冲淤量的河段,用同流量水位法计算区段主河槽冲淤厚度。  相似文献   

19.
依据实测水沙资料研究了沁河下游水沙变化及对主槽断面形态的影响,分析了主槽下切对两岸引水及靠河险工的影响,并采用断面法和沙量平衡法对河道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①进入沁河下游的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11.2亿m3、504万t,汛期水、沙量分别占全年水、沙量的61.6%、94.4%,多年平均含沙量为4.5 kg/m3,近期来水来沙量呈递减趋势;②断面法计算的沁河下游多年平均淤积量为100万t,其中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43%,伏背—丹河口、丹河口—武陟、武陟—沁河口河段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3万、32万、65万t;③主槽深泓下切使得两岸引水困难、靠河工程根石外露,建议开展相关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6,(1):31-33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11场典型漫滩洪水的资料,探讨了发生漫滩洪水时滩槽水沙的交换模式及淤滩刷槽的机理。结果表明:1花园口—利津河段滩地淤积量随着花园口站来沙量的增大而增大,滩地淤积量越大,相应河段主河槽的冲刷量越大;211场典型漫滩洪水过程中,除1953年第二次大洪水槽滩均发生淤积,1988年、1996年主河槽冲刷量占滩地淤积量的比例较低外,花园口—利津河段主河槽冲刷量基本上为滩地淤积量的65%~99%;3漫滩洪水全断面冲淤量随含沙量的变化趋势与不漫滩洪水主槽冲淤量随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