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沉降预测方法中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对堆载预压处理的某道路软土地基进行沉降预测,并研究了初始时间起点、采用数据时间长短、时间间隔对2种方法推算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时间起点对双曲线法的推算精度影响较大,对指数曲线法的推算精度影响较小;采用数据时间的长短对2种方法的影响精度都很大,采用较长时间的沉降资料,能提高推算精度;时间间隔对2种方法的影响都较小。  相似文献   

2.
双曲线法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降是软土地基极为重要的工程特性,是岩土工程界一直致力解决的难题.目前用于沉降分析的方法很多,而且各有特色,双曲线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基于温岭东海塘的道路沉降实测资料,对双曲线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双曲线法预测宜选择沉降曲线后段,预测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后期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样本数据序列GM(1,1)灰色模型在填海造地道路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合工程实例,以软基沉降监测数据为依据,分别选取堆载预压恒载期的10组和20组实测地基沉降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序列,建立了相应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软土地基固结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将两种不同数据序列灰色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M(1,1)灰色模型所得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实测曲线比预测曲线收敛较快,较多样本数据序列灰色模型所得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从西部某高速全线穿越的较为典型的地形地貌施工路段中,筛选出软基厚度和填高相近、地基处理方式为碎石桩和塑料排水板的软基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中,依据软土地基在填筑阶段和预压阶段观测的沉降数据,利用双曲线和泊松曲线("S"形曲线)对填筑期和预压期阶段的沉降量进行模拟预测分析,归纳研究区段在填筑期沉降变化特征,并提出研究区段在预压期阶段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5.
温州浅滩工程软土地基深厚,通过采用塑料排水板、土土材料的复合加固法,并结合原位监测沉降稳定控制手段,解决了在高含水率深厚软基上建造堤坝的稳定控制问题。根据该工程的原位观测资料进行沉降预测分析,并提出一种基于传统指数曲线拟合法的软土地基分级施工情况下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6.
由实测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推算堤防最终沉降量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沉降速率法、Asaoka法等,根据淮河人海水道近期河道工程阜宁淤土段北堤典型断面的实测沉降资料,通过曲线拟合分别采用基于指数法和双曲线法的堤防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模型推算堤防的最终沉降量和分层总和法理论计算值作比较,分析了堤防设计预留的工后沉降量的合理性,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软基沉降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软基沉降预测是目前高速发展的软土地区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预测模型也有多种,预测精度不尽相同。对工程中基于经验公式法预测沉降的传统模型(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和成长曲线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Weibull模型)给予介绍,并分别对各模型进行了数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模型不能利用施工期间的观测数据,只能用工后资料预测工后沉降,且对工后资料的要求较高;成长曲线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沉降全过程的变化规律。Weibull模型较其它两种成长模型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其对沉降的预测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同天然软土相比,吹填淤泥土初始含水量高,初始孔隙比甚至超过3。通过对比国内不同行业的相关规范可知,软土地基设计阶段的沉降计算尤其是沉降修正系数取值难以适用于吹填淤泥土。通过对天然软土地基沉降计算进行分析,研究了吹填淤泥土采用真空预压处理下的沉降特点。结果表明,吹填淤泥土沉降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幅度远大于规范给定的取值范围。对不同地区吹填土沉降数据进行分析,从实例角度验证吹填淤泥土沉降计算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对吹填淤泥土沉降与厚度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沉降量与吹填层厚度的比值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按吹填厚度的30%考虑。  相似文献   

9.
大坝沉降变形的灰色预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实测沉降资料预测大坝沉降过程是目前国内外大坝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双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和基于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预测方法。由于灰色理论在预测时不需要较长的观测数列,且能通过动态预测模型,最大程度的反映新信息在预测中的作用,因此在沉降变形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针对目前大坝沉降变形GM(1,1)预测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大坝沉降变形的特点,分析了沉降观测数据列长度、观测时间的不等步长性、数据累加方式等对建模预测精度的影响,探讨了用灰色等维预测模型动态预测非稳态沉降变形过程的方法,提出了灰色等维动态预测模型的维数尺度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某高填方渠道现场工程质量控制问题,采用双曲线法和三点法对高填方渠道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结合三点法引入双曲线法模型,提出了基于双曲线模型的三点法,并将其运用到高填方渠道的沉降预测分析中。通过与沉降观测数据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双曲线模型的三点法预测效果最好,为研究高填方渠道沉降提供了新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沉降观测曲线的拟合和最终沉降量的确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高速公路的长期沉降观测资料及荷载稳定后的沉降曲线形式 ,总结了地基固结沉降规律 ,并在分析常规曲线拟合方法确定最终沉降量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双曲线零点平移拟合法来确定最终沉降量 ,经实例验证 ,其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堤防沉降参数,通过双曲线法、三点法、S型曲线等常用曲线拟合法对淤泥质土堤防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这几种方法预测的精度。考虑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运用最优加权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分别以组合模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及有效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确定最优的加权系数。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单一预测中三点法预测精度最高,而最优组合沉降预测模型的精度不仅比单项预测模型的精度要高,且可靠性也更佳。  相似文献   

13.
基于LIB-SVM的公路软基沉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基实际工后沉降与初始设计沉降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通过分析现场实测沉降 资料预测后期沉降。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软基沉降预测的准确性,将LIB-SVM模型应用于地基沉降, LIB-SVM通过交叉验证选取的最优参数组合克服了传统SVM模型参数选择的盲目性。根据实例,将 LIB-SVM模型预测值和指数模型预测值与现场量测值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LIB-SVM模型比指数 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该方法在沉降的实际预测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为了减少软土地基上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异和桥头跳车等病害的发生,通常采用复合地基进行软基处理。通过灰关联熵法分析了各因素对路基填筑期沉降的影响程度,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沉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填筑期沉降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表硬层厚度、路堤填筑高度、地表压缩模量、软土层压缩模量和路堤顶处理宽度、软土深度、填筑时间、软土层厚度。路基填筑期沉降是高速公路最终沉降量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因素很多,研究各因素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沉降的敏感性,对于软基处理施工设计和施工期的监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预测地基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Hyperbola模型和Logistic模型的优缺点,提出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该叠加模型综合了两种单项预测模型的优点,以期达到高精度的预测结果。结合发电厂地基沉降现场观测数据,利用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预测地基沉降,并与单项沉降预测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两种单项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叠加模型减小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整体的预测精度,拟合结果可靠,适用于发电厂地基沉降量的预测。新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是一种分析预测地基沉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湿地湖泊相软土的软基加固方案及固结沉降规律,分别进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湿地湖泊相软土路基的离心模型试验,对比分析2种方案的沉降发展和土压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固结沉降发展更快,第30天固结度达到80%以上,第90天达到90%以上,且各测点土压力值更小;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路堤横断面沉降分布更均匀,但后期沉降差较大,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工后沉降约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一半,加固效果更好;由含水率测试可知,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影响深度至埋深10 m以下;2个模型的沉降拟合公式都为指数型函数,与实际沉降拟合较好,可预测长期的固结沉降。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方案优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浙江滨海地区某电厂厂区的工程地质情况,以海相沉积软土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现场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将软基沉降曲线分为3种形态。探讨了硬壳层、软基厚度、堆载高度及堆载速率等因素对沉降曲线的影响,分析了海相沉积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为滨海地区软基加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