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深入分析了松辽流域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对水资源保障的需求,以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成果为基础,坚持总量控制、供求协调、高效利用、保护生态、重点保障、严格管理的原则,确定城市用水需求方案,制定城市供给方案和保障措施,提高城市用水供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6,(12):39-41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对黄河下游河流生态和河道生态用水保障、典型区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海生态修复状况和流域外供水区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河口生态调度、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遏制了黄河下游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黄河下游河道湿地面积增加,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改变了黄河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黄河入海水量显著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着力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初步遏制了流域水生态失衡的态势,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要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松辽流域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用水效率偏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使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协调,才能更好的为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结合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的特点,以卫运河为例,对污染型河流的生态治理与修复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平原河流是由于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治理方案为:构建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生态补水、河道清淤以及生态堤防建设等,生态治理与修复同时应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太湖湖内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加强治理刻不容缓,除加强陆域污染源(工业点源,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治理外,湖内生态治理已是关键。对污染底泥采用生态疏浚,清除表层0~40cm高营养盐含量的表层沉积物,减轻底泥释放的二次污染,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点,条用水上种植技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美化水域景观,加强对流域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实施滨湖水生植被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宁省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制约和影响辽宁老工业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防洪安全,二是供水安全,三是粮食安全,四是生态安全。要解决这四大问题,必须加强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与环境,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辽宁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斌  杨海军 《东北水利水电》2005,23(8):49-50,56
本文提出基于流域尺度系统综合防治城市水污染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恢复技术体系,介绍了水污染治理的生态恢复手段包括河流生态恢复湿地污水处理水体生态修复等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介绍城市河流系统治理策略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其在鹅颈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鹅颈水治理以流域为空间单位,准确把握河流主要问题,综合考量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坚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分阶段逐步实现洪水风险管理、外源污染控制、河流水质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结果表明,鹅颈水目前已基本消除黑臭,水质逐渐提升至国家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提出进一步加强河流生态系统恢复、优化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过程和全指标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弹性管理等鹅颈水系统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安全的战略出发,珠江流域综合规划在前期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流域开发、治理和保护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规划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较好地协调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治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对于加快推进珠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湖阻隔出现生态退化、围湖造田加快湿地萎缩、山林破损导致生态失衡、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生态修复压力及城镇扩张威胁水生态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安澜巢湖、碧水巢湖、生态巢湖、美丽巢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从巢湖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角度,提出了引调水源和水力调控、退垦还湿和修复湿地、矿山修复和生态涵养林、节水养田和结构调整、治河清源和空间管控等工程措施,以促进流域生态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有效保障巢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营养状态指数小于55,鱼类生物量增加大于10%。巢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提出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综合管控”技术路线和模式,对于类似湖泊保护和修复在总体推进思路与治理措施优先级安排等方面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长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长江水质总体尚好 ,但是局部水域污染严重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当前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主要特点为 :江河水污染特别是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 ;流域内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白色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非点源污染问题不应忽视。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别对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水环境问题识别其影响 ,提出实现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统一进行流域的整体环境保护规划 ,重点处理各个区域间的矛盾 ,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区域对环保和供水等的要求 ,同时要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投资体制、水价政策的改革 ,并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制定 2 1世纪的长江水战略 ,以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沁蟒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沁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均衡性分析,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范例。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沁蟒河流域各地级行政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并利用泰尔指数对沁蟒河流域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沁蟒河流域5个地级行政区在水资源生态足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河南省的2个地级行政区相对较大,山西省的3个地级行政区相对较小;各地级行政区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农业生态足迹的不均衡性较大,组内差异逐渐超过组间差异成为影响沁蟒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均衡性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沁蟒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3.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黄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了由河流和供水工程组成的水网布局,对供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没彻底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调控能力差、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阐述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背景和内涵,分析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措施。在国家水网构建框架下,黄河流域水网将形成以黄河干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纲,以支流和供水工程为目,以干流7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结的布局。黄河流域水网对于实现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构建流域社会经济空间均衡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缺水及其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山区和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业已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以海河流域为重点对象,通过国内外学科前沿进展综述,指出华北地区缺水及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作用和发展演化的背景,强调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循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水循环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的若干建议。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华北地区水循环过程、水体运动与污染物质输移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机制,阐明华北地区“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的成因规律特别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分量,提出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基础。这不仅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环境演变的地学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黄河流域水土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总量不足、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沙异源和生态用水用地矛盾突出等问题。在分析黄河流域水土资源所面临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导向,基于已有水土资源要素数据和精密监测获取的数据,识别黄河流域水土资源演变规律及生态关键阈值,构建基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的黄河流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模型。本研究旨在规范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供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进  王永强  张晓琦 《水利学报》2021,52(11):1369-1378
水安全保障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近10年长江经济带用水总量、用水结构和用水指标变化情况,分析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典型城市、农业灌溉用水及农村饮用水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用水总量虽已趋于稳定,但区域间存在差异,特别是中部地区用水指标偏高,仍然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影响供水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性缺水、干旱年缺水和供水保障率不高。建议:补齐水工程建设短板,加强水利工程联合调控,加大水污染治理和节水减排力度,提高水源地建设和保护;遇特殊年份,还需按用水类别实施应急管理以减小损失,保障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东汶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为例,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对该地区的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河底清淤,软质河底、地形泡、滚水堰以及河心岛的构建方法,达到了控制水位、控制流速、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的目的,改善了湿地水质较差的问题,完善了湿地生物系统,丰富了食物链层级,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问题。可为类似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河水权转换试点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在大江大河上开展的跨行业水权市场实践。试点工作开展6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在黄河用水总量约束下,农业节水、工业发展、农民减负和生态效益的多赢。试点经验有力支持了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我国水市场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探索和培育有中国特色的水权市场,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效设计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黄河流域跨区域的水权市场有比较大的潜在空间,是黄河水权转换工作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为了黄河水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科学推进水权明晰工作,切实保护农业和农民权益,筹建黄河流域"水银行"。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形势,以海河流域下游平原地区为例,探讨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综合整治的管理对策:①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管理中实现水量和水质的统一;②在进行跨区域调水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能耗低、水耗小、排污少"产业,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③统筹区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实现"分质供水"和"梯级利用";④加强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是珠江流域治水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在珠江流域层面初步建立了绿色珠江顶层设计、水量统一调度、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省际水事纠纷调处及预防等治水机制。现阶段应围绕"跨区域""省界"等重点关键部位,聚焦流域"热点""难点",进一步加强治水机制及相应的科技手段建设,为流域水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