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石坝沉降统计预报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综述了土石坝沉降统计预报模型的概况,在比较分析了几种简单曲线模型后认为,S型生长曲线较为符合土石坝的沉降规律。拟合预报效果良好。然后,结合面板堆石坝的施工特点,并考虑库水位升降速率及各因子耦合的影响,建立了面板堆石坝沉降统计预报模型,经实测分析表明,该模型精度高,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土石坝沉降问题为例说明了最佳逼近在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土石坝沉降的特点,探讨了土石坝沉降模型的选择,并引入遗传算法来求解沉降拟合问题,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最佳逼近建立土石坝沉降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土石坝沉降主要是时效变形,一般采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针对土石坝沉降的特点.引入了能反映工程动态变化的炭理论模型,介绍了灰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灰建模的求解过程。结合陆浑水库实测沉降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精度高,能反映沉降的最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恰甫其海大坝沉降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地掌握土石坝的沉降状态,根据大坝沉降的监测资料,结合恰甫其海大坝工程实际,考虑库水位和时效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土石坝坝体沉降的统计分析模型,通过实测值与模型值之间的对比判断大坝的沉降变化状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坝沉降状态正常,分析模型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黄铭  刘俊 《人民长江》2006,37(8):73-74
沉降监测是关系到土石坝结构安全及确定最终坝高的重要工作,为准确分析预测填筑期土石坝的沉降,从蠕变理论出发,采用填筑高度因子和等效高度作用因子作为沉降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对小样本数据的适用性,构造反映沉降因果关系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较优的土石坝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土石坝变形时效模型的一些不足之处,考虑时效模型应该具有力学依据,根据土的固结理论,提出了收敛的非线性时效模型。通过比较各模型时效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认为改进后的土石坝变形时效模型比传统时效模型合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大坝沉降的统计模型,结合某高心墙堆石坝的实际工程概况,确定了坝体沉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该大坝沉降规律的统计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坝体典型剖面上测点的沉降模型,运用建立的沉降模型对测点沉降变化进行拟合和预测,验证了建立沉降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对各测点的观测值进行分离,进而定量分析填筑、水压和时效分量对坝体沉降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墙沉降是两河口高土石坝的控制性安全监测项目,结合室内试验、监测、施工进度等资料,研究了心墙砾石土的沉降特性,建立了施工期沉降监控模型。研究表明:沉降变形的发展呈明显的阶段性,即沉降环埋设初期的快速沉降期、填筑进度平缓进行的匀速沉降期以及填筑高峰期的加速沉降期;以填筑因子与时效因子为组合的监控模型具有良好的解析力与拟合度,计算实例4个测点判定系数R 2在0.938~0.972;施工期沉降产生的主导因素是填土层上覆的外压荷载,就已填筑高程1/2~2/3区段而言,施工期沉降变形所占的填筑分量与时效分量分别约占95%与5%;监控模型具有良好的外延性,在近1个月外延区间中预测误差不超过9.04 mm,通过不断延长建模时序以修正模型参数,可提高预测精度进而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9.
基于ABC-SVM的土石坝变形监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石坝变形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传统统计模型预测精度不高,误差较大的问题。引入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并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对支持向量机的关键参数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σ进行寻优,提高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建立ABC-SVM模型应用于土石坝变形监测。实例验证分析表明:与传统多元回归模型和SVM模型相比,ABC-SVM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利用ABC-SVM模型对土石坝变形进行预测效果良好,可在大坝安全监测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GM(1,1)等维新息模型在土石坝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灰色等维新息模型模拟土石坝的时效变形,预测了土石坝时效位移的未来变化趋势,并结合陆浑水库大坝实测资料编制了计算程序,同时对等维新息模型的最佳数区进行了讨论,得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改善其抗震性能,将传统生态复合墙结构与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有机结合提出中高层生态复合墙混合结构体系。根据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实际压弯状态下的受力特性及墙体的特殊构造形式,提出墙体合理的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平截面假定,结合材料本构模型及几何关系,建立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正截面压弯承载力计算的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推导墙体正截面压弯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并对前期试验墙体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和试验表明:该公式概念明确、计算简单,可用于指导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的配筋。  相似文献   

12.
未加载充分的现场静载荷试验不能完全反映地基承载力情况,有可能导致复合地基安全储备过高。结合闽东沿海某工程,在静载荷试验未加载充分的情况下,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同时,定义复合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与按相对变形确定的特征值之比为K,K是一个反映复合地基承载力安全储备的安全系数。通过统计同地区113组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结果,确定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K值。经过验证,K值同样适用于该工程。因此K具有一定地区性,在根据相对变形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后,利用K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复合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从而为较直观认知复合地基的安全储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塑性指数较大的砂土、粉土中采用碎石桩并在桩体中掺入适量的石屑、粉煤灰和水泥与适度的水拌和制成粘结强度较高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形成复合地基取得较好效果.某工厂地基原承载力为80,100,90,160kPa不等,达不到设计要求,经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核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平均值达到224.8kPa,满足200kPa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模型,探索了垫层厚度变化对长短桩复合地基中长桩与短桩中角桩、边桩和中桩的沉降和应力特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大,长桩桩体沉降也随之减小,短桩各桩体的沉降最大沉降值都出现在垫层厚度为0.15 m时,并且在各种情况下短桩各桩体的沉降基本一致;长桩各桩体的应力值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大随之降低,但变化越来越不明显,尤其是厚度在0.3 m~1.0 m之间,基本没有变化。通过实际工程结合数值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垫层厚度的最经济值应该取0.3 m~0.6 m之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合地基固结问题,建立了考虑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和初始孔压均布的复合地基计算模型,推导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复合地基固结一般解,讨论了复合地基孔压和固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桩径比n、扰动区大小s、加压方式和时间因子Th对复合地基孔压和固结度有重要影响。n值和s值越大,孔压越大,固结越慢;荷载越大,孔压越大;深度增加,孔压增大,在地基浅部孔压随深度增大明显,而在深部孔压随深度增加较为缓慢;真空荷载和堆载荷载引起的孔压和固结效果是可以叠加的;Th值变化对地基中孔压分布规律有重要影响,在地基浅部,孔压呈线性分布,当深度超过一定值时孔压呈非线性分布,Th值越大孔压非线性分布越明显。研究结果对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理论和复合地基研究有一定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船闸输水系统重要性及相关水力学问题研究方法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集中输水系统船闸,提出并建立了局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型,阐述了其具体实施方案.采用2座依托工程船闸的物理模型试验资料验证了复合模型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并将复合模型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例船闸,得到了相应的输水水力特性、船舶系缆力、闸室及引航道流速特性等水力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确定了闸室镇静段长度,提出了消能工优化布置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研究表明,提出的船闸集中输水系统复合模型既能保证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又比物理模型试验大大节省费用并缩短研究周期,是一种适合低水头船闸较好的新型研究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冯宝平  张展羽  贾仁辅 《水利学报》2006,37(1):0016-0020
本文通过分析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内涵,认为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表示。即根据Logistic方程,将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Logistic曲线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水资源利用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复合系统各要素协调发展,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阶段。而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其过程可以用组合Logistic方程表示,即长时段因子的一个Logistic过程,表现为短时段因子的多个Logistic过程的组合。人类可以通过调整中时段因子和改变短时段因子,来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钉形搅拌桩是通过将普通搅拌桩上部桩身直径扩大而形成的一种类似"钉子"形状的复合地基新技术,已在我国地基处理工程界中得到普遍认同。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相关设计参数多取决于经验并无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现场静载试验所得数据整理分析钉形搅拌桩扩大头直径与其承载机理的关系,并根据试验所得桩身轴力值、附加应力值,变截面轴力骤减值、集中应力与桩顶应力比等参数,结合试验曲线得出钉形搅拌桩扩大头直径的合理建议值D=1 m。从而为钉形桩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复式河槽的洪水漫滩后,滩槽水流相互作用,在滩槽交界处形成动量交换,若直接采用曼宁公式进行水力计算将产生很大误差。应用CES(Conveyance Estimation System)模型首先计算了不同复式河槽的垂线平均流速,并结合英国科学工程研究理事会洪水水槽设备(SERC-FCF)的试验资料进行了验证,进而分析了不同形态复式河槽的水流特性;然后通过对比分析CES模型与经验方法(湿周修正法、断面分割法)和理论方法(谢汉祥法、刘沛清法、河槽协同度法)计算流量时的精度,论证了该模型在复式河槽水力计算中的优越性。结果表明,由CES模型计算的断面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符合复式河槽的水流特性且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较之其他模型方法,该模型能适用于任意形态复式河槽的流量计算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王立成  吴迪  鲍玖文  梁永钦 《水利学报》2017,48(9):1015-1022
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由粗骨料、砂浆及二者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提出了适用于热量传输分析的细观格构网络模型。假定仅有砂浆相在水化过程中释放热量,根据伽略金加权余数法和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混凝土各相组分的热传导控制方程及其离散形式。基于所建立的细观格构网络模型,并考虑混凝土在早龄期的"热-化学"耦合作用,开展了混凝土温度场分布的时变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骨料预冷和边界条件对早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细观格构网络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