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水环境质量模糊灰色评价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出区域水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控制的复杂系统;基于水环境质量评价所具有的模糊性和灰性特点,将模糊数学理论中的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等概念引入灰色局势决策中,构成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模糊灰色评价模式;用该模式对湖南湘江株洲至长沙,段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评价信息量多、结论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评价龙江河水环境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水环境质量系统是一个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具有模糊特点的灰色系统 ,它具有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控制等特点。将模糊数学理论中的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等概念引入水质评价决策中 ,用矩阵分析的方法构成模糊评价模式 ,用该模式评价河池地区龙江河段水质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评价信息多、面广、结论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控制系统。本文基于水环境质量评价所具有的模糊性和灰色性,将模糊数学理论中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等概念引入灰色局势决策中,构成水环境质量的模糊灰色决策评价模式。文中应用该模式对大运河无锡至平望四个河段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该评价模式是可行的。模糊灰色决策评价模式可以用于单一河段(或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也可用于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或者不同河流的水质评价,还可以拓广到不同河流或者同一河流不同河段、不同时期的水质变化情况的评价和比较。是一种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聚类决策的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论述灰色聚类决策原理的基础上,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探讨了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与单因子法(地图重叠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决策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个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隶属函数集对分析方法在海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不确定性系统的分析问题,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非线性隶属函数的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方法与系统的评价步骤,提出了针对海洋水环境质量评价相应指标的非线性联系度函数构建方式。以渤海湾某工程海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为例,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集对评价法具有简洁、易操作和高精度等优点,非线性隶属函数能更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的等级归属程度,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环境承载力概念出发,通过建立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标准,引入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灰色关联分析等级评价模型,定量化地评价一定阶段内区域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程度,并通过实例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5年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值均处于Ⅲ级,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用水率低是影响该市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努力开源节流,加大环保投入及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提出的模型具有计算简便,所得结果清晰、明确等特点,对于多因素、多指标的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秩相关系数的区间数型水质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阶段性水质综合评价中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区间数型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将多时段水质监测样本的等级隶属问题转化为区间数型多属性决策方案的相关性计算问题。模型通过将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待评价水质实测值构成决策矩阵,借鉴灰色理论的思想确定相对最佳方案,通过决策方案与相对最佳方案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而由相对海明距离确定研究区的水质等级。应用于浑河沈阳东陵大桥监测段进行实例检验,其评价结果与区间数集对分析法和区间数贴近度法评价相近,表明本模型能有效处理区间型水质评价问题,同其他区间数型水质评价方法比较,在评价过程中具有逻辑清晰,计算便捷,易与其他方法结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质系统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采用基于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科学地确定与地下水水质评价相关的各项指标处于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和相对隶属函数,并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地下水质量的级别特征值。同时,采用单项参数评价法和灰关联分析法对同一地下水水样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符合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自然辩证法原理,而且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法在地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断面水质的多个水质浓度因子与水质标准的距离分析,最终说明断面水质隶属于哪一级水。利用水质评价关联分析对区域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能客观、直接地反映相应某区域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法对韩江赤凤、潮安、南社的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主要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与水质模拟中的应用。论文在对目前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0余种方法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质评价的要求和特点,成功地将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算法及模式引入到水质评价领域,建立了地面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隶属度BP网络模型与综合评价的Hopfield网络模型,并以重庆市南川凤嘴江水质资料为实例,对学习成功后的网络进行了检验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之后,论文系统地对目前在水质评价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模糊综合法、灰色聚类法,与本文建立的隶属度BP网络模型与Hopfiel…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了解和分析水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本内容,是河流规划、治理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模糊性、随机性和最大隶属度不严谨等问题,提出正态云-模糊可变评价耦合模型。模型对模糊边界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确定隶属函数和识别水质级别,并采用最小相对熵原理计算组合权重。运用该模型评价秦淮河流域2016年的水环境,评价结果同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云模型评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正态云-模糊可变耦合模型更加合理、有效可靠;模型级别特征值H分析表明秦淮河上游和秦淮新河段汛期水环境大部分优于非汛期,但同时也表现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染特征;内、外秦淮河段,汛期河岸的污染物排入河流中,故汛期水环境劣于非汛期,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生活及餐饮等"三产"污水污染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对地区和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 要:水污染负荷分配是水污染总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从水污染负荷分配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技术与管理等因素出发,筛选1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水污染负荷分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Vague集理论同时考虑隶属与非隶属信息的特点,建立了基于Vague集的区域水污染负荷分配多目标决策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巢湖流域九个市、县间水污染负荷削减量的分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实例证明了新建模型在水污染负荷分配方面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石头口门水库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导致水库水质状况逐年下降。考虑到水环境质量级别的划分、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确定等都具有模糊性,将隶属度概念引入BP网络中,建立7-3-1结构的隶属度-BP网络对石头口门水库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得到的结果并没有显示出水质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隶属度-BP网络评价结果中2002—2003年水质为Ⅱ类、2004年水质为Ⅲ类、2005—2007年水质为Ⅳ类,呈逐年下降趋势;应用隶属度-BP网络评价的水环境质量结果更准确、客观,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为找出水质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解决现如今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过强的缺点,基于信息熵权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水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水环境方面、生态环境方面和水中沉积物方面3个层面共1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信息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指标主观权重,算得综合权重,并通过相对隶属度矩阵计算不同指标的最终隶属度,通过《地表水质量标准》和灰色聚类分析法得出了不同水质风险级别的划分标准,对试验区域2009、2011、2013、2015和2017年的水质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水质风险呈逐年降低趋势,这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同时2017年水质风险达到了无风险级别,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密切值法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将多目标决策中的密切值法引入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及计算方法,建立了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密切值法的数学模型,并将其用于太原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是可行的、简捷的,而且结果直观、明了,拓展了密切值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TOPSIS法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将多目标决策TOPSIS法引入水质评价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法对某地区4个测点的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其他的评价方法相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说明多目标决策TOPSIS法可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从水污染负荷分配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技术与管理等因素出发,筛选出1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具 有多层次结构的水污染负荷分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Vague集理论,同时考虑隶属与非隶属信息的特点,建立了 基于Vague集的区域水污染负荷分配多目标决策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巢湖流域9个市、县间水污染负荷削减量的 分摊,得到各市县的分摊量。实例研究表明本文模型在水污染负荷分配方面具有可行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评价区域水环境质量是研究较大范围国土与水有关的环境质量的新课题。目前水质评价多限于研究某个水体或监测河段。通常采用的水质级别或综合污染指数等评价方法,仅能反映河流湖库等“点”、“线”的水体质量,而未能从宏观上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地下水等诸多环境因素,不能全面描述区域水环境质量的优劣,更无法对不同区域人类生存的水环境质量进行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间模糊且相互关联的特点,在综合考虑从优隶属度和灰色关联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灰色关联模糊评价法,并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干扰,能全面、客观地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治淮》2007,(5):36-38
从研究系统的信息是否明确来看,水环境质量评价包含众多影响因素,是一个外延确定而内涵不确定的问题。属于灰色系统范畴。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华中科技大学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并发展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灰数的白化权函数将观测指标聚成若干个可定义的类别的方法。本文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扬州古运河监测指标的情况,应用该方法对2004年某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