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平原地区,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及其两者间的关系与大定额灌水关系密切。本文重点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大定额灌溉条件下的年度动态。通过对汾河灌区8个试验点的监测,得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性,并提出了根系活动层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成反比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其地下水开发经历了临界超采期(2000—2006年)、超采增长期(2007—2011年)和高位超采稳定期(2012—2015年)过程。为探究高开采强度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以库尔勒市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究区,对以上3个开采强度时段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线性趋势分析。所有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均呈持续增大趋势,研究区2000—2011年地下水位埋深总体呈“加速”增大状态;2012—2015年转变为“减速”增大状态。地下水长期超采已使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累计增大4.10~12.67 m,冲积平原累计增大9.07~22.26 m,天然生态受到威胁。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地下水开采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开采量实质是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项与排泄项的综合反映。地下水位埋深持续增大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库尔勒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市河东区排水管道浅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寒高地下水位地区,排水管道埋深的确定对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海拉尔市排水管道浅埋工程设计实例及在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就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市政污水管设计设计中经常碰到的污水管最大允许埋深,污水管设计坡度和深埋污水施工防漏等问题提出看法,或有助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排水规划,施工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反映了气候、人为灌排活动及水文地质地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位动态的反馈作用又影响与制约灌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工程技术环境,地下水年变化过程中,其封冻前地下水位埋深尤为重要。此时正值秋季储墒灌水刚结束,又即将进入冬季,地下水处于由高峰值开始回落的时段。此时段地下水位埋深关系到翌年土壤墒情,影响春小麦发芽与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关系到寒季土壤冻胀性的强弱,制约渠系建筑物“冻害”的发生与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平原地区利用地下水位浅、资源丰富的这一特点,根据PVC管井投资小、技术可行的优点推广使用进行农田灌溉,重点叙述了PVC管井规划与设计、成井工艺及施工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岸工程包括深挖方渠道、特大断面浅埋隧洞、中等断面深埋隧洞等,工程区地层以黄土状粉质壤土为主,地下水位均高于建基面.作者对施工中先后采取的管井降水、洞内外接力降水等降水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证,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淮北平原涝渍灾害严重,研究淮北浅埋区的地下水埋深对降水的响应规律及涝渍评价方法,对科学规划区域排涝减灾及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五道沟实验站32年的日降水、地下水埋深及土壤水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五道沟实验站降水、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作物和不同雨强的降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利用正距平法和Z指数法对五道沟实验站涝情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北浅埋区的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作物生长前期需水少,降水补给量决定了地下水水位的增长幅度,后期需水量过大,地下水水位会持续下降;地下水埋深在年内呈现双峰变化,在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埋深对一定范围内的降水具有弹性;对比不同雨强下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发现,随着雨强的增大,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逐渐减小;两种方法均能较好评价淮北浅埋区的涝渍情况,但长期无降水、地下水位过低时会高估受涝渍灾害的严重性,且Z指数法高估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吐鲁番盆地1987—2017年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该地区降水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对降水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对吐鲁番盆地1988—2016年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了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及变幅。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吐鲁番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5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夏季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的50%以上;降水的年际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地下水位埋深在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南盆地地下水位埋深0~50 m,北盆地埋深在50 m以上。不同地貌区年内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呈现出不同形态,整个盆地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近30年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增加了5.5 m。降水和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埋深不存在相关性,开采量是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北京市昌平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对北京市昌平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分析了地下水位的年内变化、年际变化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昌平区地下水2001-2011年,年内变化较大,总体上与多年年内变化一致;年际变化较大,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昌平区2011年的平原区松散孔隙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最大为89.8 m,最小为2.0 m左右;与2001年相比水位埋深普遍增大,平均地下水位埋深较2001年增加了12.55 m,降深最高达到22.0 m,年均降速为1.1 m.平原区中部和东部开采强度大,地下水位降深较大,而山区以及山前平原一带开采力度小,水位降深不大,部分地区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杨家寺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提出在我省平原缺水灌区,利用农田排灌工程,采取河、井、坑、渠地上水及地下水开采与补源相结合的措施,充分调动“四水”转化,综合运用灌区引渗、坑塘调蓄、机井采补、田间拦蓄等方法,以调控地下水位埋深及控制地下水库容调节资源量为管理摸式,提高有效水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9,(12):73-78
为掌握强降水条件下豫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利用豫北平原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和水质动态监测资料等,建立了豫北平原强降水条件下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型,对地下水位、水质动态响应和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强降水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可分为基本平衡区、缓慢下降区、急剧下降区、缓慢上升区和急剧上升区5个水位变幅分区,受7—9月强降水影响,地下水位埋深明显减小;受强降水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组分均发生变化,地下水水质超标率减小;保持当前地下水开采量和降水量不变,7—9月增加降水量30%,其他月份降水量减少30%情景下,10 a后,地下水位整体有所下降,出现一定面积的疏干,但深层地下水未疏干;濮阳、内黄县和留固镇典型漏斗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后期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地下水动态特性与开发利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林娜 《人民黄河》2007,29(2):50-51
山西省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是连续下降,其形态有深埋稳定型、农业灌溉开采波动型、浅埋渗入波动型、超采下降型等4种类型。1981~2004年,地下水超采等,使全省地下水平均深埋由8.69m加大至12.61m,泉水减少甚至断流,多座城市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并造成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4.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水资源开发力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玛纳斯河流域13眼监测井组成典型剖面的2010年-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得出,整个监测剖面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上部冲洪积平原单一潜水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0.65~0.83m/a(平均0.74m/a);中部潜水溢出带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1.12m/a;冲积细土平原区上部、下部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分别为0.59~3.07m/a(平均1.77m/a)和0.35~3.98m/a(平均2.41m/a);地下水位年下降速率由上游至下游呈增大趋势。在年内变化上,冲洪积平原单一潜水区埋深变化为"降-升-降";潜水溢出带及以北区域为"升-降-升"。地下水动态类型除上部冲洪积平原单一潜水区为入渗-径流型外,潜水溢出带至冲积细土平原区均为开采型。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现状地下水埋深(5.89~67.46m)远大于6.0m荒漠化临界埋深,生态环境面临恶化。通过对石河子市、玛纳斯县水资源利用分析得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因素是地下水超采、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小双重作用下形成的。提出必须科学规划用水,缩减灌溉面积和地下水开采量,开展生态补偿机制,使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多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动态,并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动态表现为人为活动强烈干扰下的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和区域内地下水位不均衡;实际灌溉面积、机电井数量和年蒸发量是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决定因素,当年造林面积对地下水埋深有重要影响,耕地面积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潜水深埋时入渗补给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河北省赵县潜水深埋时入渗补给的田间试验研究成果。试验用20m深坚井工程监测土壤水势的垂直变化。根据土壤水势及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动态的分带由上而下分为入渗、蒸发交替带;非稳定入渗带;相对稳定入渗带和潜水位波动影响入渗带。潜水位深埋时常年处在补给状态。本文还用定位通量法估算入渗补给量,入渗量计算式为q=-K(s)?ψ/?Z。据此法估算试区1985年的入渗量为71.49mm。本项研究为潜水深埋的山前平原带估算入渗补给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丰产  刘忠  李奇  吴松锋 《人民长江》2022,53(9):121-126
为确定破碎围岩隧道二次衬砌的最优施作时机,以雅康高速紫石隧道为例,将Hoek-Brown强度准则嵌入Abaqus软件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该隧道IV级围岩深埋段、V级围岩深埋段和V级围岩浅埋段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以及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不同围岩位移释放率下施作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IV级围岩深埋段和V级围岩段的初期支护内力的增长在围岩位移释放率分别达到90%和95%后趋于平缓;IV级围岩深埋段二次衬砌最优施作时机是围岩位移释放率达到90%时,而V级围岩深埋段和浅埋段二次衬砌在围岩位移释放率达到95%时施作较优,此时隧道结构内力与安全系数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数值模拟软件逐渐成为预测地下水演化更普遍的工具,并且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以乌苏市平原区为例,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钻井资料,利用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平面流场拟合,验证出模拟值基本符合2018年实测地下水位,通过模型模拟2018—2027年不同条件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27年现状条件下比用水总量条件下浅埋深面积减少了550k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平原地区降雨径流关系的研究,结合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水文特点,推荐一种适用于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在均质土层下有一个较浅的相对不透水层的平原地区降雨径流模型。模型从水量平衡的观点出发,通过实测水文资料的分析及必要的野外查勘和试验,求得研究流域的特征参数和土壤特性参数。根据模型可用降雨和蒸发能力作为总输入,分别推出降雨入渗量、地表径流量、土壤水分变量、地下水蓄变量、地下径流量和河川总径流及其相应的变化过程。模型较清楚地描述了平原地区由降雨转化为径流的过程中,水分运动的物理机制及其相应流程,为研究平原地区的“三水”(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本文还通过计算实例,说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水资源收支不平衡,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的严重局面,试将平原沥涝水通过田间垂直入渗,使其既不形成涝灾又能涵养水源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地处山前平原,土质松散,地下水埋藏较深的地区,把“平整土地,筑埂拦雨”做为除涝工程的主要措施。使沥水被“分割围歼”不使其汇流集中,而迫其下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