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雅砻江卡拉水电站工程区滑坡体变形监测网的监测精度和在高山峡谷条件下的GNSS数据质量进行检验和评定,可为以后类似条件下的GNSS变形监测设计提供工程实践依据,对类似变形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此外,对基准网稳定性情况、GNSS数据质量情况进行了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水电站的外部变形基准网主要是采用常规大地测量法来建立,为此,需要有相对稳定的监测对象或目标作为工作基点,通常都是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基岩或者在基准点处加装倒垂装置,但对于某些变形区域较大的高坝、大库或者地震较频繁的区域该方法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西南溪洛渡大型水电工程,讨论了现有常规基准网的缺陷,提出了一套基于GNSS长基线的大区域监测基准网设计思路,并探讨了基于GNSS长基线的基准点稳定性校核方法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试、技术改进及各个环节的优化措施,降低了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小湾拱坝安全监测中的一系列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结合小湾工程实际,总结了建立完善的GNSS监测系统在施工、安装、调试中的一些经验,充分发挥了GNSS监测系统自身优点。通过与全站仪、正倒垂线测量数据对比,较好地印证了GNSS监测系统在小湾拱坝中的成功应用,对实时准确监测小湾大坝变形状态、保障流域安全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防止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对某水电站的滑坡体进行了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改造,采用GNSS技术对滑坡体稳定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以便定时或随时了解滑坡体的稳定运行状况。GNSS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主要包括GNSS基站和测点建设、组网工作、系统安装及调试、数据解算和成果展示等工作,可实现监测成果展示、分析、异常报警以及信息推送等功能。通过对滑坡体区域内布置的7个GNSS监测点的表面变形数据和变化速率进行统计,对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GNSS技术克服了人工在冬季极寒、积雪天气条件下无法观测滑坡体表面变形的不足,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智能化、无人值守的监测目的,对确保渠道边坡安全和建设智慧电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变形测量是水库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水库安全监测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基于GNSS技术的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得到了逐步地推广和使用。GNSS技术使变形监测技术逐渐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变,提升变形监测的实时性和监测精度,从而提升安全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龙江水电站工程安全运行,引进GNSS技术对大坝及边坡进行实时变形监测。GNSS变形监测系统主要包括GNSS监测单元、供电单元、通信单元和监控中心单元。该系统可达到水平位移1mm、垂直位移2mm的监测精度,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以变形速率为参数的监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高精度三维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为保障边坡安全稳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GNSS定位技术是开展大坝外部变形自动化监测的一项重要手段,GNSS多基站较单一基站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根据基线解算和平差处理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基线长度和基站稳定性定权策略的多基站数据融合技术.官地水电站大坝GNSS多基站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试验研究表明,多基站便于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能够提供可靠的基准.采用基于基线长度和基站稳定性定权策略的多基站数据融合方法,对同一监测站的多基站解算成果进行融合,综合利用多基站数据能够得到更符合实际的变形信息,提升大坝变形监测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水库坝体的安全稳定性是整个水利工程的核心,这需要精准的监测手段来保证。本文以水库大坝为实例,介绍了GNSS监测系统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组成、原理和功能;之后详细分析了系统设计工作,包括基点和位移点施工,GNSS主机选择和技术参数;最后通过与全站仪监测数据对比发现系统精度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坝体位移量在很小的范围,并且保持了稳定,可为以后类似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全监测是保障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措施,表面变形监测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水准仪、全站仪人工变形观测手段监测效率低,无法实时连续、全天候观测。以北斗、GPS为代表的GNSS变形监测技术,具有实时连续、全天候、自动化监测的优点。介绍了茜坑水库主坝表面GNSS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集成方案,分析了运行期间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验证了系统具备毫米级精度变形监测能力。系统的成功建设表明,GNSS技术能很好满足土石坝监测的应用需求,对加强水库抵抗恶劣天气能力、提升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自主研制的GNSS浮标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进行了潮汐测量工作。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自主研制的GNSS浮标,可以远距离实现潮位的获取与监测,能够提高海上潮位监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能实时监测大岗山水电站库区新华滑坡的稳定情况,开展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工作。首先结合该滑坡体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情况,论证了实施监测的必要性。将常规监测方法和GNSS自动化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构架以及各子系统的功能与联系。提出了基准点检验的方法,仪器安装、埋设的技术要求和变形测点的观测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GPS监测大坝三维变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变形监测网的建立以及提高GPS观测精度应采取的措施。分析了GPS大坝变形监测网的特殊性.提出了选择站心地平坐标系作为GPS大坝变形监测网平差计算的参考坐标系;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处理GPS大坝变形监测网的观测数据。编写了GPS大坝变形监测网的网平差软件,并对某大坝GPS变形监测网的3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平差计算。计算结果表明,GPS观测的精度可以满足大坝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拟稳平差方法更适合于GPS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深厚淤泥质条件下基坑的变形规律,依托深圳地铁在建明挖地铁隧道区间基坑工程,采用现场监测方法,通过分析在建隧道区间基坑周边复杂环境,重点研究了淤泥质黏土地层对基坑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明挖区间现场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预警基坑及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的变形特征;地铁明挖区间基坑两侧既有市政道路路面变形随着基坑建设由西向东逐渐加剧;明挖区间同一监测断面上,同时由于淤泥质黏土蠕变作用,其侧向位移也随着时间增加而缓慢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部分,大坝加高后,枢纽过坝设施亦需改建。改建后垂直和斜面升船机的提升运载能力将达到300吨级,相应地拖动系统功率分别为1600和800kw,且控制系统功能要求更高。为此,对改建的两级升船机的拖动及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升船机的特点和运行特性要求,并从技术先进、节约电能、安全可靠和维护方便等因素考虑,垂直及外面升船机主拖动系统均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两级升船机均各自采用两层分布式控制结构,其上再设监控管理级进行集中调度管理。另外,对检测系统、通航指挥及监视系统亦作出方案研究。综合研究成果表明:丹江口加高后升船机选择交流传动变频调速的方案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变形监测越来越引起工程业主的重视,建立严密的变形监测控网是做好变形监测前提,解决观测数据的处理,精度的匹配,网形设计的优化等技术问题,为建立符合要求的监测控制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大地测量监测自动化系统是针对大地测量法目前存在的问题而研究的成果。成果主要包括: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记录、数据处理软件的内容、功能和特点, 数据通讯的两种接口及测量的配套设施和方法。应用情况表明, 该系统满足了工程变形监测任务的特殊要求——成果精度高及提供变形信息及时,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坝自动监测数据序列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测值漂移问题,提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遗传(GA)BP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监测数据预测方法。采用EEMD技术提取反映大坝真实变形的低频信号,剔除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中存在的噪声和野值,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真实信号进行学习与外推,据此构建EEMD-GA-BP模型。利用本文模型计算得到大坝变形的预测值,将其与实测变形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残差大小比较了本文方法与其它方法的预测效果。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组合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大坝变形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在初步设计基础上有必要开展优化工作。根据 "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监测布置总原则,针对不同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特点,以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为重点,确定优化目标,开展优化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其中变形监测、渗流监测的仪器、设备数量减少约1/2,应力应变和温度监测减少2/3,水力学和动力监测约减少1/2。这些研究成果,绝大部分已分别在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中被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Modbus通信的泵站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Modbus应用层协议在串行网络和以太网络中的通信方式,提出基于Modbus通信的泵站监控系统,分析了泵站采用Modbus通信的原因,并结合深圳沙湾泵站工程详细说明了系统主控层网络客户/服务器通信的实现,以及现控层网络主/从通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