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之一。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难度很大。山洪灾害防御涉及民生、关乎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山洪赛跑,降低山洪灾害的威胁,减少灾害带来的原生与次生损失,让更多的生命得以护佑,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使命召唤。狠抓落实加强防御2017年7月,我国强降雨过程频发,部分省份持续强降雨引发多  相似文献   

2.
正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之一,影响范围广、损失大,影响人口约2.8亿人,且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已是汛期的凶猛"杀手"。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3月以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强降雨过程,异常的汛情更加大了山洪灾害防御难度。灾害无法杜绝,但可防御。将"防"的功课做在前面,在灾害来临时迅速应对,让"灾害"无法向  相似文献   

3.
极端天气容易发生短历时强降雨,由于中小河流源短流急、突发性强、成灾快,极易产生破坏性洪水,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和泥石流.本文对袁河流域上游“2020.6.25”短历时特大暴雨洪水进行了频率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水雨情预警预报,加强水库科学调度.通过防洪效益评估,结果表明:水雨情预警预报和水库科学调度能最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减少下游芦溪县城、宜春市及沿岸乡镇财产经济损失,防洪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短历时强降雨防御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历时强降雨强度大,监测预报难,防御难度大,极易造成城市内涝以及小流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台州市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出发,对短历时强降雨的预案责任机制、预警预报机制、基层组织指挥机制、抢险救援机制、防洪调度机制等防御机制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季巍  冯小红  苏心 《江苏水利》2014,(12):35-36
通过分析南通市2014年暴雨情况以及水情,总结了防御突发性暴雨工作的做法,提出了做好防御突发性暴雨灾害值得注意的几项工作,可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防御强降雨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入汛以来,各地、各部门从践行"四个意识"的高度出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急行动,快速反应,成功应对了已经出现的多轮强降雨过程。19日至21日,我省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最不利条件出发,把应对措施制定得更加周密,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以临战姿态全面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各项准备,努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洪全面胜利。一要切实强化思想认识。入汛以来,我省短历时、突发性强降雨频发,受降水影响,太行山、燕山山  相似文献   

7.
短时强降雨防御工作一直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活动越来越强,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近年来,极端天气情况不断增加,短历时强降雨多发频发,给预警预报和防范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威胁。2016年辽宁采取有力措施,成功防范了多次短时强降雨,实现了零伤亡的目标,给这项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也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忱庚 《海河水利》2022,(1):51-54,119
辽宁省小型水库由于工程短板多、运行维护差、缺少调度运用手段等原因,始终是辽宁省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辽宁省连续遭遇8场强降雨和台风降雨过程,历时长达28 d,在防御连续强降雨过程中,各水库运行良好,未发生险情.介绍了全省雨情和水库水情,并总结小型水库防御连续强降雨的经验和建议,对辽宁省小型水库下阶段的防汛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广东水利水电》2010,(6):F0002-F0002
5月9日晚上8时,副省长、省防总总指挥李容根紧急召集水利、国土、海洋、气象、水文等部门进行会商,研究部署近期我省防御强降雨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防总副总指挥颜学亮,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黄柏青,省防总秘书长、省水利厅副厅长邱德华,省气象局局长余勇参加了会议。李容根充分肯定了各地各有关部门在防御上一场突发性强降雨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城市暴雨内涝与短历时强降雨息息相关,开展短历时暴雨变化规律研究可为广州市内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五山站1984-2013年各短历时降雨资料,采用趋势线、Mann-Kendall趋势检验、频率分析、集中度、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不同短历时降雨序列和暴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不同历时年最大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时段越长增加越明显,最大1h降雨量存在11a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周期,每年5、6和8月最大1h暴雨高发,一天中强降雨多发生在下午时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很多流域在夏季常遭遇历时短、强度高的暴雨,在暴雨和洪水的侵蚀作用下,地表沙土严重流失,研究短强降雨影响下河道输沙对于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短历时大降雨条件下河道输沙变化趋势特征,基于M-K分析法、累积双曲线法及M-W-P法建立流域短历时大降雨条件下河道输沙经验模型,根据日降雨数据和历史摘录降雨数据准确建立不同雨强条件下河道累计输沙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历史降雨摘录数据且雨强大于0.4 mm/5 min以上时模型准确度最高,更能够反映强降雨影响下流域产沙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受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的影响,辽宁省发生强降雨过程,建昌县也遭遇了强降雨,受灾严重。文章介绍了宫山咀水库此次暴雨洪水过程、调度和防御措施等内容,同时也对今后暴雨洪水防御措施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连云港市"2012.7.8"特大强降雨情况进行总结,由于降雨强度大、历时短、汇流快,致使河道水位猛涨,城区积涝严重,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取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介绍了连云港市成功应对特大暴雨的实践经验和做法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太湖流域汛情总体平稳,未发生流域性洪水;浙闽地区浙江省钱塘江中上游发生1949年以来第二大洪水,福建省多次遭受台风和短历时强降雨影响。太湖防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国家防总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度汛准备,科学开展洪水与水量调度,扎实做好梅雨和台风防御工作,有效保障了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7月4~5日,安徽省巢湖水系西兆河流域遭受强降雨袭击,降雨强度大、洪水汇聚快、水位上涨猛,由于各地提前准备,迅速响应,科学调度,通过灾后实地调查核实,在同样大水年份,险情、灾情明显减轻,防汛抗洪效益显著。通过对"2014.7.4"暴雨洪水及防汛调度总结分析,为下一步应对短历时强降雨、优化洪水调度方案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市洪涝灾害的主因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近年来洪涝灾害实况 近十年来,北京地区总体上处在持续干旱状态,降雨偏少,尤其2010年7~8月降雨量为198mm,比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359mm少45%。在持续干旱引发的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汛期的短历时强降雨袭击也给城市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日趋频繁的暴雨洪涝引起媒体与公众的普遍关注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部门的防御和对策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2005年7月5日夜,我市自北向南突遇强降雨,西部、南部丘陵山区达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短历时的强降雨导致了部分地区因洪成灾,给暴雨集中区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一)雨情据实测资料,至7月7日8∶00,全市面平均降雨量为156mm,其中河口雨量站雨量305mm、前宋雨量站255mm、沙河雨量站248.5mm。本次暴雨中心位于我市西、南部地区,7月5日23∶00 ̄7月6日12∶00,雨量达到特大暴雨,其重现期50年一遇的有沙河站(雨量248mm)、河口站(雨量299mm);短历时降雨频率近100年一遇的有前宋水库(7月6日7∶30 ̄12∶00,4.5h雨量达165mm)。(二)…  相似文献   

18.
2016年7月19日,邯郸市西部山区遭遇了1996年以来的又一次强降雨袭击,强度达到特大暴雨级别.此次降雨历时短、强度大、覆盖面积广,多数站重现期达到或超过200 a一遇,部分站甚至达到或超过500 a一遇.强降雨造成了漳河、洺河、滏阳河发生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严重.洪水过程陡涨陡落,临洺关站洪水从起涨到峰值仅用了2.5 h.子牙河水系为1996年以来最大洪水,局部地区超过1963年.  相似文献   

19.
滑坡泥石流由于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成灾快、破坏性强等特点,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局部区域人民生命和生产安全,已经成为区域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基于系统论理论及 DPSIR 模式,以全过程分析为主体设计思路,针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特征,构建了一套包含监测站点、信息传输、评估预测、综合管理为一体的滑坡泥石流整体防御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汛期,受台风"利奇马"强降雨影响,8月10—11日,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河、沭河发生编号洪水,沂河港上站、中运河运河镇站出现1974年以来最大洪峰,新沂河沭阳站出现超历史洪水水位。淮委严格按照水利部的工作部署,把防汛抗洪作为压倒性的中心工作,精准调度、科学处置,成功防御了沂沭河洪水,保障了淮河流域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