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黄土湿陷会导致坝基沉陷、坝体开裂等严重影响灰场坝体运行的病害。本文通过分析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产生湿陷性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通过一定的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可以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同时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设计干灰场的思路,给今后相同地质条件的下相似工程的设计提供有意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在宁夏南部山区分布广泛且土层深厚,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修建的库坝为数不少,由于当时资金、地质资料等各种原因,坝基几乎都未加固处理,现在能够正常运行的已很少,多数已成为危坝。人们已深刻认识到湿陷坝基处理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湿陷坝基处理的有效方法。预浸水法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法是在欲处理地基上筑埂围成浅塘,向塘中注水并保持一定水深,让水充分渗入土中,使土层产生沉陷,消除黄土湿陷性。预浸水法在地基处理中投资低、效果好,应用广泛,但其在坝基处理中应用并不多见,在宁夏也无资料记载。2002年,海原县棉山湾水库工程建设首次用预浸水法对左坝肩一级阶地湿陷坝基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十一泵站黄土的湿陷程度属于中等-强烈,地基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根据泵站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以及从经济合理性考虑,建议采用预浸水法处理黄土湿陷性地基。泵站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使用了预浸水法处理,自建成后其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现场浸水试验是研究深厚黄土场地自重湿陷特征、评价其湿陷性的重要手段。基于原状黄土的室内试验,在兰州新区深厚黄土场地开展现场浸水试验,测试分析浸水过程中的土层含水率及地基沉降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新区原状黄土的含水率和干密度沿深度逐渐增大,孔隙比、自重湿陷系数大幅降低;随着水分入渗深度增加,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上翘时间依次增大,湿润锋面到达测点的时间越来越滞后;地表沉降经历缓慢-快速-减缓-稳定的过程,沉降速率可达5.88 cm/d,浸水50 d时完成总沉降量的60%;该场地0~16.5 m强湿陷土层的湿陷量占湿陷总量80%以上;试坑周围有大量环向裂缝发育,裂缝最宽为34 cm,错台高度可达50 cm;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该场地的自重湿陷下限深度和地基处理深度可取24.0 m。研究结果可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因此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陷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湿陷性黄土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渠道的边坡稳定和其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南水北调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段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填方渠道湿陷性黄土破坏使渠道产生变形,对总干渠通水运行产生影响,需进行处 理。利用黄土湿陷经验模型、变形倾度法等对永年县湿陷性黄土地基渠段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 显示湿陷区域的大小对堤身因湿陷造成的沉降有较大影响,裂缝产生位置对工程安全无明显影响,考虑 实际地基分布,采取强夯等处理措施后,能够保证渠道的运行安全。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说明提出的方 法可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黄土地层进行勘察评价,不仅要查明黄土的湿陷类型、湿陷强度和计算地基的湿陷量,还要查明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它的用处很大,特别是勘察黄土渠道工程时,该指标是不可缺少的;预浸水法适用于厚度大的自重湿陷性黄土,但对其使用是有条件的,其中,黄土下部地层的排水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Q3、Q4黄土在增湿时发生较大的结构破坏,因此具有很大的湿陷性。引起湿陷的主要原因是增水(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后联结黄土的胶结物质出现溃散或破坏,颗粒重新排列和配住,从而引起结构的湿陷变形。传统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措施是夯击、挤密、增湿变形,这些都是放弃了原状黄土在非增湿情况下具有高强度、低压缩性的这些特性,随着设计思想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原状黄土的这些特性,IDITI法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其主导思想是浅层阻水、浅层排水、深层导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场对黄土地基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础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结构分析,从产生湿陷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提出避免湿陷的措施,对火电厂水工设计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邢征 《山西水利》2011,27(6):33-34
通过在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主管线经过的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现场静荷载试验和试坑浸水试验,对地基的湿陷变形进行观测,试验实测该地区土质修正系数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建议的土质修正系数比较接近,试验表明该区为自重湿陷场地。  相似文献   

11.
刘华平 《四川水力发电》2011,30(2):31-32,37
以黄土隧道洞顶坍塌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黄土性质,对黄土隧道坍塌洞段进行了处理、研究了黄土临界坍塌时间、在坍塌间隔时间内迅速进行塌方混凝土浇筑、逐渐进占塌方区,节约了工程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为黄土地区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际,对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所遇到的湿陷性黄土,从结构、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总结出黄土湿陷的部分原因,找出陇西地区黄土湿陷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工程处理措施,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效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将该法应用在实践工程中,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不仅消除了黄土湿陷性,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该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新疆黄土地区输水渠道建设中的土体湿陷性问题,以新疆伊犁某输水工程所处黄土地区为研究对象,采取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渠道横向和纵向的土样进行物理性质试验,分析伊犁黄土的湿陷性特征、变化规律及湿陷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湿陷性沿输水渠道横断面呈现出左侧渠堤湿陷性较右侧强的特点,左侧渠堤在地表以下约13 m处仍具有轻微湿陷性;渠道纵向黄土湿陷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桩号里程75 km为界,分界线以东区域黄土湿陷性较强,分界线以西区域黄土湿陷性较弱;孔隙比与湿陷系数呈正相关,含水率和液、塑性指数与湿陷系数呈负相关,黄土的含水率、孔隙比以及液、塑性指数等物理性质指标均会对其湿陷性产生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渠道等输水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土崩塌病害问题成为困扰陕北地区基础建设的技术难题,严重威胁交通、建筑的运营安全,但针对其崩塌破坏模式及对应防控对策展开系统、总结性的研究较少。基于陕北地区黄土边坡特有发育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典型黄土崩塌灾害,对陕北黄土崩塌破坏模式进行系统提炼、归纳,从破坏形式上将其分为:剥落式、崩落式、台阶式、倾倒式、滑移式、冒落式6种;从破坏驱动机制上将其分为:应力型驱动、节理型驱动、扰动型驱动、混合型驱动4种。此外,针对各自的破坏模式,通过广泛归纳目前常用处置手段,提出各自对应的有效防控对策。研究成果对于陕北地区黄土崩塌破坏认知、具体防控手段选择具有重要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土崩塌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旨在实现黄土崩塌的早期辨识及预判,并提出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通过对山西典型黄土崩塌破坏模式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了黄土崩塌不稳定界面及相应的诱发因素,提取了黄土崩塌早期辨识特征因子;通过综合指数法对崩塌危险性进行了半定量分析;按照量化评价标准,对黄土崩塌危险性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危险性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突出变形迹象对黄土崩塌的贡献,实现优先判别。研究表明:①黄土崩塌的变形破坏主要集中于4种岩土体结构组合、5个典型破坏接触面;②黄土崩塌危险性可划分为高、中、较低、低4个级别,对应应急避让、临灾监测、应急调查、勘查、治理等防治措施;③变形迹象评分结果达到判定级别“危险性高”时,可直接介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因素有很多,且各因素间并非独立,通过分析各物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确定塑性指数、含水率、干密度作为影响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因素。本文提出并建立了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取新疆伊犁地区黄土的数据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和预测样本,将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可知二者误差小于10%。利用陕西彬县黄土数据验证了网络模型的通用性,说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黄土湿陷起始压力准确、可靠,建立了一种计算湿陷起始压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孔内深层强夯法中不同桩长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3个相同桩间距、不同桩长,单位面积为20t的地表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发现: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经过DDC工法处理后,浸水试坑中水分入渗十分缓慢;3个处理区域没有发生较大沉降,冻胀作用引起的地表隆起大于承台下降和土体湿陷引起地表沉降;3个不同DDC桩...  相似文献   

19.
在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主管线通过的一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对地基的湿陷变形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该试验场地实测的β0值与《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选用的β0值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