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浮动型生物载体在建筑中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悬浮填料简介建筑中水处理通常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池中的生物载体(填料)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关键。载体是微生物的生长地,生物处理效果与所选用的填料有直接关系。填料根据安装方式区分,可分为固定式和浮动(悬浮)式两种。蜂窝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  相似文献   

2.
探讨2种新型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受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设计试验考察了2种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轻度污染水的处理,从COD、NH3-N、TP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并介绍了2种填料的综合性能,以期为填料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依据.试验表明2种填料在净化水质方面效果较好,阿柯曼优于人工净水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采用生物滴滤塔工艺净化屠宰废气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对屠宰废气中H2S和NH3的净化效果以及诸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滴滤塔去除H2S和NH3是可行的,对于主要含H2S的气体,最佳pH值为2~3,脱硫量可达3147gH2S/(L填料·d);对于主要含NH3的气体,pH值在70~85范围内时,最大进气负荷达0747gNH3/(L填料·d),硝化速率大于01568gNH3-N/(L填料·d)。当气体中同时含有H2S和NH3时,采用生物滴滤塔和硝化池二级方式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物接触氧化源水预处理工程的水流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主要由两大系统组成:填料和曝气。本文结合东深供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这个前所未有的特大型水处理工程的有关试验研究,介绍其水力摩阻问题以及其试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测的流速分布和填料挂泥的重量,分析了生物处理汇的水力特性和填料挂泥对工艺处理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河水时出水氨氮小于0.5mg/L为目标,通过试验室小试对几种新型塑料填料的挂膜性能、硝化速率等进行了对比研究,选出了最佳填料为4号。通过现场中试对4号填料的挂膜运行情况、气量要求、硝化速率及氨氮冲击负荷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4号填料完全能够满足处理要求。同时具有压力损耗低、反冲洗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杭嘉湖地区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杭嘉湖河网地区氨氮与有机物较高的微污染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有其必要性。针对生物预处理技术特点,结合现有弹性填料接触生物氧化池、生物陶粒滤池、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和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四种主要池型的分析,选择该地区应用较多的悬浮填料接触氧化池进行应用研究。根据杭嘉湖地区不同净水厂的运行情况,对氨氮、有机物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进行评价,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供水原水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考察生物接触氧化法对供水原水的净化效果,以不同填料为基质构建了4组生物接触氧化池,开展野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弹性填料、SDF阿科蔓和BDF阿科蔓4组生物接触氧化池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4%、59.4%、44.7%和51.9%;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5%、33.4%、35.0%和36.6%;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6%、18.8%、22.3%和18.0%;对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9%、13.7%、14.5%和13.4%;对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7%、13.6%、13.4%和11.5%;对UVA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1%、34.0%、25.3%和26.2%;对UVA_(410)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2%、62.0%、47.2%和49.3%。综合而言,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对原水氮、磷营养盐的净化效果最好,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对原水有机物的净化效果最好,其次是组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  相似文献   

8.
接触氧化工艺中生物填料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择合适的生物填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对接触氧化工艺中采用较多的硬性、软性、半软性、组合型、悬浮型及固定化微生物型填料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各自的构造、挂膜性能、有机物去除效率等。认为悬浮型、生物密集型、固定化微生物型填料将会成为今后生物填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温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对淀粉废水生物处理出水进行生物脱氮处理,在SBR亚硝化反应器和气提式亚硝化反应器中均实现了稳定的半亚硝化反应。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正常运行时,全流程总氮去除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最高达85.5%。一级亚硝化反应进水容积负荷为0.20kg/(m3·d),平均HRT为1.11d。厌氧氨氧化平均总氮进水容积负荷为1.11kg/(m3·d),最高达1.61kg/(m3·d);平均总氮去除负荷为0.83kg/(m3·d),最高去除负荷达1.29kg/(m3·d);平均HRT为0.20d。淀粉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后出水中的有机物对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所含过多的悬浮物和胶体物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填料的选择对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非常重要。以齿轮型流化生物载体为填料,对生物接触氧化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以齿轮型流化生物载体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在7天内启动成功,且生物量丰富。载体的流化状态好,氨氮处理效率高,气水比选择1∶2为宜。长期监测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0.26%,对锰的去除率为34.50%,但对有机物去除不稳定。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在预处理水源水时,载体表面菌属种群丰富,且功能菌属与其去除氨氮、锰和有机物的效能有直接关联,功能菌群数量越高,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生物接触氧化流化床处理氨氮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流化床处理氨氮污水的脱氮效果,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流化床在自然温度下处理人工配制模拟生活污水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氨氮污水脱氮处理的可行性、方法与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被氧化成硝酸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分别催化完成;反应的适宜温度为20~35℃;亚硝酸菌的最适pH值为7~8.5之间,硝酸菌为6~7.5;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溶解氧质量浓度在0.5 mg/L以上才能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反应器内填料粒径在10 mm左右有利于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间歇式进水方式使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可为氨氮的去除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穿孔管曝气方式和YDT型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了水源水自然接种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研究了不同气水比运行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处理系统形成稳定的氨氮去除率和硝酸盐氮生成率是工艺启动过程完成的主要标志;工艺运行中的气水比由生物硝化过程决定,气水比影响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的稳定性,针对不同的进水氨氮浓度应采用相应的气水比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氮素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触目惊心,目前生物脱氮是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技术。通常认为,生物法脱氮是1个两阶段过程:硝化和反硝化。在硝化阶段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将NH4+-N转化为NO2--N和NO3--N;而在反硝化阶段,兼性异养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NO2--N和NO3--N的转化,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其中硝化反应是整个生物法脱氮的限速步骤,但是目前对硝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硝化反应(包括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动力学,使硝化反应可以以模型表示,以期为生物法脱氮的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技术进展。从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影响因素、控制方式以及氨氧化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在更普遍、更广泛的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东深原水生物硝化工程试运行小结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东深原水生物硝化工程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原水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400万m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养猪废水治理的原理及UASB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吹脱塔的设计运用。运行结果表明:UASB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吹脱塔等设备相结合在养猪废水处理工程中切实可行,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44/26—2001)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包埋固定化硝化菌颗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硝化反应速率测定试验,发现在28℃时两个反应器均达到最大硝化速率,分别为40 mgN/(L.h)和31 mgN/(L.h);温度降至8℃时,硝化速率分别为18 mgN/(L.h)和8 mgN/(L.h),包埋固定化硝化菌在低温条件下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温度为20~32℃时,包埋硝化菌处理高氨氮废水很容易形成亚硝酸型硝化。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处理工艺--生物-光催化氧化集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光催化填料的最佳厚度为120 mm,COD_(Mn)的去除率为15.55%;对比不同工况的处理效果得出,停留时间(HRT)和初始浓度对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明显;集成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为20%左右,出水pH有所下降;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COD_(Mn)的去除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人工湿地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对微污染水体脱氮性能的提升效果及影响因素,构建两级垂直流潜流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间歇进水、同步回流、预曝气等运行方式下的净水效果及含氮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低碳氮比条件下,系统对CODCr和NH■-N的去除率稳定在60.5%~64.3%和90%以上;通过水位/水量调节方式强化湿地内部自然富氧作用,实现TN去除效果增长8%~10%,亚硝化率呈升高趋势,NO■-N的累积现象有所改善;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分布一致性和优势群菌丰度显著提升,反硝化细菌(nirS)优势种群分布同时得到改善,水位/水量调控的运行方式可以提升短程硝化效率,为反硝化反应提供更充足的底质和溶解氧条件,强化湿地系统对微污染水体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相比,具有节省碳源、减少曝气量、可实现单级生物脱氮等优点.故近年来受到水处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该文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工艺原理及工艺特点,主要总结了国内在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