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奥法是目前铁路隧道施工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先进施工技术,采用该方法修建地下隧道时,对地面干扰小,工程投资亦相对较小,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尤其是在施工场地受限、地层条件复杂多变、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复杂等多种情况下采用新奥法施工的效果尤为突出。对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及其施工特点进行了探讨,结合工程案例阐述了新奥法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本文充分论述了水文地质条件对填埋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勘查,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城市垃圾的地下填埋场,使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分析了对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包括含水层的特征、地下水特征、地质、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最后说明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序、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本文充分论述了水文地质条件对填埋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勘查.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城市垃圾的地下填埋场.使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分析了时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包括含水层的特征、地下水特征、地质、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最后说明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序、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铁路、公路隧道在穿越富水地层时,很多都存在着突涌水问题,因此预测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涌水量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种计算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计算隧道涌水量时,需先结合隧区内各种水文、地质因素,对隧区进行水文地质元划分,再根据划分单元内的相关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涌水量计算,才能预测出符合实际的隧道涌水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和工作条件,采用了以查明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为目的的高寒区遥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多时相、多层次的遥感解译是整个调查的基础,遥感解译与地面调查的密切结合是调查精度的保证.采用小流域水文图分析与泉、溪测流结合,研究地下水径流量的分布.通过多种水文地质试验,结合地质地貌环境的综合分析获得岩体透水性参数.旨在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供若干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中论述了下渡隧道控制高压富水带的施工方法和特点。该隧道涉及富水、断层、炭质泥岩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差、极其复杂。采用注浆止水和帷幕注浆控制水流,解决了引发隧道变形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地下工程养护与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隧道工程协会第 6工作组专门研究地下工程结构的养护与维修。描述了地下工程可能遭受的损坏以及调查发现和维修处理这些损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今天不拟讲半坚硬岩石,因为半坚硬岩石实际上与坚硬岩石区别不大。工程地质条件,是很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而水工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比其他的更复杂得多。水工建筑的工程地质的特点之一,是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亦即研究水文地质条件是水工建筑工程地质勘测的特点,不仅要研究水文地质,而且还要研究它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在其他的工程地质勘测中,就不一定有这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增建二线白家河1#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原设计围岩地质情况有较大出入,使得施工过程中围岩类别出现多次下调变更。详细阐述了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变更设计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总结了该隧道勘察及施工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保山隧道暗河管道系统及其对隧道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区内发育多条暗河管道。为了查明岩溶水是否会对隧道开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特别是对大宝盖向斜可溶岩层位以及暗河管道和隧道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隧道避开了暗河管道岩溶突水的直接威胁,并对隧道内可能的岩溶突水部位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论证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溶突水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引汉济渭工程黄三段深埋长输水隧洞岩性复杂多变,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为深入分析黄三段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地下水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手段,对黄三隧洞沿线钻孔、大坪隧道、良心河、沙坪河等区域进行现场测试及取样室内分析。通过对温度、电导、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地下水流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水文地质测绘、试验等基础性工作,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连通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三隧洞南部和中部存在富水带,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围岩可划分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贫水区,分别占隧洞全长的7.9%、15.4%、76.7%;实际揭露涌水量与原设计预测情况一致,验证了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 7#隧洞碎屑岩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性、地下水类型、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赋存、径流、补给、排泄等条件入手 ,分析了该洞段开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以指导隧洞施工和设计 ,减少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3.
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变化大,结构面较发育,其稳定性是本工程最主要的环节。应用地下厂房围岩的组成、结构、物理力学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地应力等方面的试验资料,重点对地下厂房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块体稳定、平面有限元、岩爆等分析研究,分析总结出了洞室稳定条件及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法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根据其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成果,同时结合施工中已开挖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对地形地貌、区域构造稳定性、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关心本工程的人士能对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香炉山深埋长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总工期控制性工程,隧洞总长62.596 km,最大埋深1 450 m,具有线路长、埋深大、勘察研究范围广、地质构造背景与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环境影响敏感等工程特点。勘察期通过大范围线路比选和综合勘察测试研究,逐步选定了隧洞线路并基本查明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隧洞高地震烈度区抗震与穿越活动性断裂抗断问题、涌突水(泥)与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高地应力与硬岩岩爆及软岩大变形问题、高外水压力问题及穿越煤层、膨胀土特殊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隧洞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类似深埋长隧洞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引水隧洞的施工,利用Markov岩性预测模型对地质岩性进行预测,得到隧洞沿程的岩性概率分布。在所得概率分布的基础上,随机确定隧洞岩性情况,并进行相应仿真参数的选择,进行考虑岩性不确定性的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在仿真参数选取时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更好地分析隧洞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7.
川东隔挡式褶皱带一直是四川、重庆东西向交通通道的天然屏障,隧道可快速穿越褶皱山区,但其在建设时却常常遭遇岩溶涌突水等地质灾害,威胁着施工人员安全与生态地质环境。通过分析川东明月峡背斜区各类排泄基准面控制的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了明月山及所在的川东地区地下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发育深度。结果表明:川东及明月峡背斜区主要可分为贯穿河谷型、横向深切沟谷型、横向浅切沟谷型3类排泄基准面控制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在贯穿河谷控制的地区,岩溶向深发育;横向深切沟谷控制的地带,岩溶也具有一定向深发育的能力,岩溶发育深度一般在沟谷之下200~500 m;横向浅切沟谷密集发育的地带地下岩溶发育深度大致在200 m以内。研究结果对于预测与规避川东地区隧道建设时面临的岩溶涌突水灾害及减小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隧道施工引起地下水环境恶化,将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应用于云南洱海东侧引水隧道工程中。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环境负效应体系各项指标选取适宜的指标权重,对实例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分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洱海东侧引水隧洞工程进行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理某引水隧道在经过萂村段时,造成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为Ⅳ级,隧道两侧约5 000 m内将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并伴随出现一定范围的地面塌陷和岩溶塌陷,以及明显的地表水系流量减少和井泉点枯竭。研究成果可为该引水隧洞的施工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质环境要素的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直接控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地下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的核心要素。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域内地形地貌、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与地质灾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收集武汉市主城区大量钻孔数据以及其它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标度以及群体判断矩阵的优化,建立了改进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并结合MAP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武汉市主城区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展开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整体较好,适宜性差区域主要集中于汉口、武昌以及青山区靠近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等地,其评价结果亦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