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基于PCA的高混凝土坝变形空间融合监控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单测点监控模型无法反映大坝整体变形性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高混凝土坝变形空间融合监控模型。以混凝土坝空间变形场多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CA提取能反映大坝整体变形性态的综合效应量,基于有限元对其建立混合模型,并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2倍标准差作为控制域进行大坝空间变形性态的融合诊断。应用此模型对某高拱坝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第一综合效应量即可解释原29个坝体正垂线测点所共同表征的大坝变形性态,对其建立的混合模型中水压分量的调整系数为0.85,分离出来的时效变形分量尚未收敛,说明坝体目前仍有向下游侧的整体趋势性变形,与该高拱坝处于蓄水运行初期的状况相符。基于PCA的空间融合监控模型,可有效减少变形监控模型的数量,从而快速诊断高混凝土坝的整体变形性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监测数据中的粗差和异常测值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据异常识别和重构模型。模型利用关联规则量化变形序列与水位序列的关联性,将监测数据输入DBSCAN聚类算法寻找异常点,利用关联结果将监测数据异常点分为粗差点与反映大坝性态点两类,保留反映大坝性态点,剔除粗差点,并利用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对粗差数据进行重构,保证监测序列完整性。某拱坝变形监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识别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并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重构数据,为大坝实测性态评价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变形监测数据作为特高拱坝服役性态最直观的表征,蕴藏着丰富的时空信息和演变规律,对工程长治久安意义重大。然而,多源多维的变形监测数据受仪器本身及外界因素影响,往往存在数据缺失的现象,会对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工作造成干扰。针对大坝变形监测序列中的缺失数据,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测点变形在空间维度上的关联性,得到目标测点的强关联测点,随后以强关联测点的变形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样本,利用贝叶斯优化的XGBoost回归模型填补了目标测点的空缺变形监测序列。结合锦屏一级特高拱坝工程实例表明,该填补方法实现了变形监测空缺信息的高效、精准填补,可用于类似大坝工程的变形缺失数据填补。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监测数据中异常量的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测点残差信息挖掘的大坝变形异常值识别方法。通过EMD算法进行相似测点变形的残差分离;基于变形残差与测点变形的相关性定量地研究测点间的残差权重,进而采用LSTM算法对变形测值进行训练得到估计变形量;最后建立异常值识别空间并分析变形中的异常值。由工程案例计算可知,该变形异常值识别方法可靠,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大坝实测性态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复杂评价问题.为此,建立混凝土坝实测性态综合评价体系,提出用均方连差拟定控制指标的方法,并将可变模糊集理论运用于评价中.从单测点建立模型,形成单层指标到多层指标的评价途径,对某混凝土坝的坝体变形进行了综合评价,其结果与监测报告一致,表明可变模糊评价方法运用于混凝土坝实测性态综合评价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依据混凝土坝监测数据评判坝的运行性态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介绍了混凝土坝监测量的测值特性、分析方法,大坝性态判断准则,并提出大坝正常运行的要求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土石坝外部变形监测是掌握大坝安全运行性态的重要基础工作,土石坝具有自身变形特征,不能像混凝土坝那样使用引张线仪、静力水准仪实现自动化监测,如何快速准确地监测土石坝表面变形一直是坝工界的难题。结合河南省陆浑水库大坝实际,开展土石坝表面变形自动监测系统方案设计、系统实施及观测资料可靠性分析,评价大坝变形安全性态。实施效果表明,GeoMOS远程控制机器人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准确控制,测量机器人的ATR功能识别准确、高效精准,能够实时掌握大坝各测点的位移情况,极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内、外业工作量,可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也可为同类型大坝的变形自动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分析大坝变形实测数据的波动特征进而评价变形的整体性态,以某混凝土重力坝的实测数据为凭,将多重分形理论应用于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中,利用MF-DFA、MV-MFDFA和A-MFDFA解析变形性态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非对称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多测点或单测点,实测序列均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并且这种多重分形特征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性;实测序列从多测点到单测点、从整体波动到局部趋势均表现出良好的记忆性和长程相关性特征,在水位等大波动因素的影响下,该坝坝顶水平位移发展良好,大坝整体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9.
普定水电站大坝外部变形监测资料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定水电站是我国应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新技术兴建的第1座碾压混凝土拱坝,也是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项目之一.其大坝外部变形监测项目有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垂线3项,通过对该电站多年监测资料的分析,可了解大坝变形规律,掌握大坝运行状态.目前大坝变形监测测点测值正常,大坝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坝单测点安全监控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坝多测点总体监控方法。通过一个线性投影矩阵,对大坝正常运行时的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其主成分,并根据主成分进行数据重构。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噪声的干扰;另一方面通过重构的数据和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平方预测误差范数,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大坝状态的总体监控。对于大坝的在线监测数据,采用平方预测误差的控制图和贡献图,可以在测值出现异常时实现对异常测点的定位和异常原因的推断。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大坝多测点监控模型具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加剂已成为除水泥、粗细骨料、掺和料及水以外的第5种必备材料。减水率作为检测外加剂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判定外加剂品质的优劣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器具的误差及仪器设备自身等实际情况进行类别判定,通过各因素的不确定度评定、合成、扩展,最终得出外加剂减水率不确定度,对外加剂减水率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具有指导意义,为客观、公正评价外加剂的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介绍SIMHYD降水径流模型的结构及计算原理,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丹江口以上汉江上游流域的月流量过程,并采用区间分析方法分析SIMHYD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SIMHYD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流域的月流量过程;根据参数敏感性大小可将SIMHYD模型参数归为3类:第1类为敏感参数,如SMSC和SUB;第2类为较敏感参数,如CRAK和K;第3类为非敏感参数,如INSC,COEFF和SQ。  相似文献   

13.
Causes of the appearance of erosion-corrosion wear (ECW) on inlet regions of tubes of heat-exchange devices are considered. Experimental data are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ECW process and suggesting measures for its preven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élektricheskie Stantsii, No. 11, November 2005, pp. 56–62.  相似文献   

14.
以水团示踪试验为例,介绍和比较了直线图解法、相关系数极值法和最优化计算法等不同的河流纵向弥散系数计算方法,指出:直线图解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站法和双站法的不足,但在分析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时,需用差分计算代替c-t曲线导数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相关系数极值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可以避免图算过程,能够消除人为因素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而且还能够计算河流横断面面积;最优化计算方法多用于分析各种单站的实际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5.
16.
德泽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的趾板建在弱风化岩基上,趾板采用C30W12F200混凝土,趾板在浇筑完成后经检查共发现有62条裂缝,总长度达169.64 m。为了对裂缝进行有效地处理,详细分析了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Ⅰ类裂缝用化学粘补材料进行修补,Ⅱ类裂缝采取先环氧砂浆钻孔灌浆、再粘补表面的方法修补。所有裂缝经处理后,均达到防渗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桂林城市化水文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在流域内的范围很小,但城市化对降雨径流的形成影响很大,城市化对水环境改变也十分显著,造成水资源污染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水文水资源研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实施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后,原浅海区变成"一主一支"(磨刀门主干排洪通道和洪湾航运通道)的河道格局,通过采用实测水文、地形、遥感、调查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整治工程对排洪、防潮、航运、灌溉、排水、供水、滩涂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效果,并与规划预测作对比,评价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鹤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城市需水量;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