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水土流失是引起流域生态功能退化或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重要因素。太湖流域片生态脆弱区域的普遍存在,长期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通过有效方法判断与划分生态脆弱区显得尤为迫切。采用主导因子分析、专家评判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生态脆弱性指标体系、探究了生态脆弱性区划方法及区划等级标准。将太湖流域片划分为1个轻度脆弱区和2个中度脆弱区,针对生态脆弱区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建议,以期为完善流域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王伟  姚文艺  张攀  徐建昭 《人民黄河》2024,(2):129-134+141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是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逐步建立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多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索了多种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包括水土保持-地貌-生态经济高适配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砒砂岩区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半干旱区乡村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模式、黄土高塬水土保持型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薄弱,二者的协同性不高且耦合协调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模式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等。建议:创新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及其生产与产业体系,探索“全托全链”的推广机制;构建适宜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脆弱性一直是水土及环保部门关注的问题,也是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问题。中国对生态及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及治理加大了力度,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水土流失的相关因素及检测方式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脆弱性及水土保持的关系进行说明,指出了水土流失的因素,以便为水土流失及生态治理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东半岛西北部区域的地形条件复杂,植被覆盖率、土壤抗蚀性能差且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加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营口市为例,对辽东半岛西北部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采用RPA法与3S技术进行探讨,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将营口市划分为平原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东部低山丘陵生态维护区及南部低山丘陵人居环境维护减灾区。针对不同分区的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治理途径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土地利用治理成效、水土流失消长、水土保持现状、水资源丰缺程度、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生态状况及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管理等方面,对长丰县水土保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长丰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对水土保持需求进行了评价。本次分析评价为长丰县水土保持综合监督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水土保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刘震 《中国水利》2005,(22):17-20
近30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理论、实践、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为改善我国水土流失地区生态与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目标,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治理,创新治理开发机制,把人工治理与发挥大自然的自我生态修复能力结合起来,实现水土保持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王越  王还珠  赵华 《中国水利》2005,(12):19-20
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生态问题,也是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在设计、治理方面,以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方面为我国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土石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中国水利》2011,(16):54-55,58
在土石山区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西省平顺县白马小流域作为治理单元,应用系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以“三道防线”为主线,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模式治理。通过综合治理,不仅提高了社会经济和水土保持效益,还为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尤溪县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介绍尤溪县30年来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情况,总结水土保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做法,提出下阶段水土保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辨识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了水电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全面体现水土保持调水效益、保土效益和植被恢复3大核心效益。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求和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生态效应值为0.608 6,高于采取措施前的0.529 9,水土保持措施对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林草植被恢复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指标是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弃渣场、取料场对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影响显著,应与主体工程一样同时治理、同时运行。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利、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市已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效益评估,最终确定以面源污染防治型、生态经济型小流域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该类项目建设的实际工程量和竣工结算投资,与水土保持定额指标的工程投资测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投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并对各类技术经济指标的典型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张长颖  李晓梅 《水利天地》2007,(10):15-15,19
在以往的水土流失治理中,我们一直贯彻"以坡耕地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治理水土流失的认识进一步加深。2000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并开展了试点工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理念有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姚孝友 《治淮》1996,(6):41-43
试点小流域是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盆景”工程,又是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土保持工作如何持续发展的典范工程。为了切实加强试点小流域向“高、深、细”纵深方向发展,1995年,淮河流域开展的6条试点小流域立足高起点、坚持高进度、严格高标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建立生态经济为目标,融治理开发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把水土保持工作与农业综合性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致富工程、人畜用水等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以基本农田、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为骨干工程的小流域综合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以环境管理为核心,始终将水土保持融入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中,将生态建设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工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不断深化、丰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的内容,不断践行生态治河及生态文明施工的理念。本文系统简要介绍了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开展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新安县自2001年来开展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治理。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将项目区建成为一个融水土流失治理、城市绿化美化、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具有高质量标准、高产出效益、高示范带动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区,并逐步形成了以林果业为主体,种植、养植、旅游等各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土地利用日趋合理,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建成了一大批水土保持精品工程,并发挥着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某珍稀植物园为例,阐述了园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的功能分区、整体规划及水土保持措施具体的布设,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及生态效益。通过对园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模式的治理,将园区治理、园区功能和市场推动有机结合,不仅使园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带动了园区经济发展,为我国南方丘陵区生态经济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柔性生态毯在莒县洛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莒县洛河生态治理工程中"柔性生态水土保持毯"护坡的实际运用,简述了"柔性生态水土保持毯"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旨在为其它生态护坡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探索适应北京地域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初步形成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和管理新模式,提高了水土保持工作水平,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阳曲县为典型区域单元,依据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情况,围绕水土流失面积、宜治理面积、永久水土流失面积等细化目标,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其定义、确定方法,构建水土保持率计算模型,计算水土保持率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水土保持率阈值范围。根据典型县水土保持率阈值范围以及典型县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不同年份或时段的水土保持率目标。  相似文献   

20.
自1987年治汾以来,山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年来汾河上游小流域内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威胁省城用水安全,因此开展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尤为必要。以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流域片治理为例,研究区域内主要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林草等措施,并分析其水土保持效益。同时结合当前国内治理小流域的一些先进技术及经验,提出了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