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0年~2005年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较全面地评价,发现近6年来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污染状况总体上呈好转趋势,主要污染物是COD、悬浮物和氨氮.结合大沽河青岛段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0年~2005年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较全面地评价,发现近6年来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污染状况总体上呈好转趋势,主要污染物是COD、悬浮物和氨氮。结合大沽河青岛段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江阴市水质变化动态,根据2006-2011年江阴市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数的实测资料,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江阴市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江阴市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江阴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总体水质状况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宿迁市境内重要输水河湖干线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应用季节性K endall检验方法进行了水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宿迁市境内重要输水河湖干线地表水水资源质量总体状况均有所好转,但骆马湖、中运河和沭新河等河道局部水体总磷含量有逐年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5.
淮安市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00—2009年淮安市主要水系河流的地表水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近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以及对洪泽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主干线自身的治理,淮安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总体水质略有好转,由于淮河入海水道水功能区划的调整,入海水道总体水质有所下降,而洪泽湖水体TP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水体水质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6,(12):99-102
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2006—2015年的数据,对黄河流域近10 a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水污染防治主要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年平均值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黄河干流水质一直保持优良,主要支流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沿黄各省(区)除了甘肃和内蒙古的化学需氧量有所升高外,其余各省(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年均浓度值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污染物排放量的逐年递减和地表水资源量的增加是黄河流域近10 a地表水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调查安徽省淮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网现状,探讨现行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网存在的不足,在现行水质监测站网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文发展规划、安徽省水功能区划管理,以及当前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任务要求.本着统一、高效的原则进行站网优化布局,使调整后的水质监测站网能满足加强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可旭  张晶 《人民长江》2008,39(17):82-84
长江流域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现状分析表明,水质总体呈低矿化度、低硬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CaⅡ.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湖泊、水库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地表水水质多个指标的长期和短期趋势分析表明,水质较稳定,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为上升趋势,这一演变趋势由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主导.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全岛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大多数指标优于国家GB38 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局部出现超Ⅲ类水质。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为Hg、TN和TP。分析海南岛地表水水质污染的特征、成因及其污染源,指出海南岛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滥用。提出要加快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工业、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努力实现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0.
马唐宽 《治淮》2001,(10):29-30
随着地表水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的开采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地表水,无论是量或质,都掌握得比较清楚,而对地下水却缺少研究。特别是在河流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地下水的状况如何?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程度如何?笔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安徽省淮南至蚌埠段淮河两岸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近年淮河干流的水质状况 淮河干流流经安徽省十几座重要城镇,是工农业生产、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其水质的好坏对农业生产、人民身体健康有着重大的影  相似文献   

11.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图们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图们江流域干支流监测断面的常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同年份的图们江流域水质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3—2007年,图们江干流及支流嘎呀河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2005—2007年间,布尔哈通河及海兰河污染水平控制较好,水质保持原有水平。总体来说,图们江地区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CODMn、石油类、挥发酚、BOD5和NH3-N等,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是影响图们江水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安徽省淮河蚌埠闸以上干流2个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用偏差分析的方法,研究确定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的方法。对1998年以来淮河蚌埠闸以上干流和颍河干流安徽段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常规监测数据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并对1998年以来的12个监测断面水质常规监测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确定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水足迹效率测算模型对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时空分布研究,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将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驱动因素分解为农业经济效应、化肥强度效应、灰水产出规模效应、农业环境效应和耕地资源效应等5个因素,并对淮河流域各地级市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驱动模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都有显著的提升,从各省分布情况来看,山东省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最高,其次是安徽省和江苏省,河南省最低;农业灰水足迹效率驱动因素中,农业经济效应、灰水产出规模效应和耕地资源效应为正向效应,化肥强度效应和农业环境效应为负向效应,其中农业经济效应是提升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最关键的驱动因素;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的驱动模式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效应单因素驱动模式I、灰水规模产出效应单因素驱动模式Ⅱ、双因素驱动模式Ⅲ和三因素驱动模式Ⅳ共4类,对于不同驱动模式的地区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长江流域历史时期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目前和未来的干旱应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12月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_12)对长江流域134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了流域内不同等级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每年发生干旱的平均次数和站点数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特旱发生次数和站点数均呈升高趋势;流域内各站点发生干旱的频率主要介于30%~35%之间,四川盆地、云南省北部、贵州省北部发生干旱的频率大多呈增加趋势,其他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以降低趋势为主。上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不同等级干旱呈现不一致的时间变化特征,发生特旱的风险呈增加趋势,不同区域的干旱变化趋势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分区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探讨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水足迹,可以为地区农业用水结构及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以淮河流域5个省份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0-2017年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油料的蓝、绿、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大豆的水足迹最大,水足迹大小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呈负相关;年际变化方面,小麦、稻谷、玉米、油料总水足迹整体呈减小趋势,大豆总水足迹表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空间分布方面,安徽、河南省的总水足迹居于前位,且水足迹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聚集性,总体上中间高四周低;此外,对淮河流域农作物水足迹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氮肥施用量、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产水、用水特点与节水防污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薇  陈进 《中国水利》2006,(20):6-8
通过与黄河、海河等北方流域对比,总结了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特点和用水耗水的特征,分析了长江流域20多年来用水结构变化和上、中、下游产水与用水比例关系,认为节水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水环境,节水的重点领域是一般工业和生活用水,节水的重点地区是四川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18.
淮河安徽段水质与产业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淮河安徽段各城市水质及其相应产业密度的分析,以产业密度为自变量,以区域水污染综合指数为因变量,得到水质与产业密度的关系拟合曲线。通过对曲线形状分析表明:淮河安徽段各地、市虽已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治污成果,其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还不容乐观;依据时空等价模型,应积极引导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城市在未来发展中按曲线展示规律转变;此外,为保护水环境和实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9.
渭河陕西段河水水质COD、NH3-N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重要的地表水体。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不断上升,排入渭河的污染物质逐年增加,致使渭河的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功能。分析渭河水质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渭河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渭河干流的19个监测断面以及渭河(陕西段)断面的COD和NH3-N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渭河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渭河干流仍有1/2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水环境功能的要求,2007-2011年虽然渭河一些断面的水质仍为劣Ⅴ类,但COD和氨氮的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