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李喆  谭德宝  张穗 《人民长江》2012,43(8):84-87
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的业务化运行,对水利抗旱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从土壤水分监测、植被状况监测和多维光谱特征综合监测3方面简述了国内外遥感干旱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深入分析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水利抗旱减灾业务化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对象、遥感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等,并在卫星遥感数据源、遥感干旱监测方法、遥感干旱监测应用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应用建议,以期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我国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极端暴雨发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提高,增加了城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风险。城市雨洪与河道洪水有显著差异,灾后雨洪信息快速采集与调研对认清雨洪特性与致灾机理尤显重要。本文以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为例,结合郑东新区地理与社会环境特点,采用野外调查测量、口述记录、多源数据分析、数值模拟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城市雨洪汇流淹没特性及致灾机理的调查研究。针对城市雨洪洪痕特征,拟定调查基本方法与适宜工作程序,根据调查区93处洪痕数据绘制了区域雨洪淹没分布图,分析了城市雨洪峰值水位分布特征及调查区汇流特性,探索了道路雨洪汇流流速及行洪道路阻力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城市雨洪地表主要泄流通道是街区道路,汇流方向受连续阻水、导水建筑与路网布局影响,雨洪淹没深度分布与下垫面条件和雨洪汇流特性有关。致灾机理研究分析表明,极端暴雨汇流远超城市排水管网泄流能力,雨洪选择阻力小的街道快速行洪,街道交汇处壅阻引起局部积水严重,这是极端暴雨致灾的直接诱因;而城市新区水系泄洪排涝关系不协调以及清障不力,导致城区河流行洪不畅,干支流异常高水位的顶托,严重降低了管网排涝功能,则是城市雨洪严重积涝致灾的深层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雨洪调查标准方法的建立与城市新区防洪排涝体系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莱西市市区道路积水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水尺及视频传输技术,配置雨量、水位监测传输单元,以GPRS的传输方式传输数据,报送信息中心。成功地解决了人工观测道路积水速度慢、反应迟钝、信息发送滞后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在线实时观测道路积水情况,对积水过程进行全程录制,为市区道路积水监测保留了第一手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4.
莱西市市区道路积水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水尺及视频传输技术,配置雨量、水位监测传输单元,以GPRS的传输方式传输数据,报送信息中心.成功地解决了人工观测道路积水速度慢、反应迟钝、信息发送滞后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在线实时观测道路积水情况,对积水过程进行全程录制,为市区道路积水监测保留了第一手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5.
莱西市市区道路积水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水尺及视频传输技术,配置雨量、水位监测传输单元,以GPRS的传输方式传输数据,报送信息中心。成功地解决了人工观测道路积水速度慢、反应迟钝、信息发送滞后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在线实时观测道路积水情况,对积水过程进行全程录制,为市区道路积水监测保留了第一手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立交桥或下穿隧道的低洼处常会有大量积水,因此需要建设道路积水监测系统。对比分析了常用的水位传感器的优缺点,根据道路积水实际环境,选择TC401感应式数字水位传感器(即电子水尺)作为水位监测仪器。详细介绍了电子水尺的特点、技术参数、安装情况。实际应用说明,电子水尺可广泛使用在城市防汛重要地区,节省土建费用。  相似文献   

7.
何卫华  车伍  杨正  李世奇 《给水排水》2012,(Z2):132-135
生物滞留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雨洪控制利用措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较少。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下垫面和重要的排水通道,雨水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总结国外对生物滞留设施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生物滞留设施在道路雨洪控制利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生物滞留设施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措施与城市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导致城市化过程中水环境退化,产生严重的水涝、径流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城市水环境和生态问题.道路作为城市的主要下垫面和重要的排水通道,雨水问题十分突出.针对我国传统道路排水的主要问题,总结国内外道路雨洪控制利用新思路——基于LID/GSI的绿色道路,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城市道路雨洪控制利用策略,并以杭州余杭塘立交为例,分析道路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立交桥雨水利用方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雨虹 《北京水务》2007,(4):27-28,36
在北京市缺水形势严峻情况下,滞蓄雨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同时缓解道路积水问题,减少城市洪灾和改善城市环境.介绍了几种立交桥雨水利用方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坑工程支护施工和监测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坑支护技术和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基坑工程设计、施工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对基坑支护的选型提出意见和建议。阐述了基坑支护监测的内容,从传感器测点布置、预警值设置等方面对基坑监测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遥感影像水体提取与洪水监测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由于观测范围广、周期性重访等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水利、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国内外目前在遥感洪涝监测研究成果文献的梳理,对遥感影像水体提取的主要方法与洪水监测应用进行回顾,其中包括遥感影像的分割方法、水体特征描述和洪水监测应用3个部分,描述从水体信息的确定、分类到洪涝应用的3个过程,并对当前遥感影像用于洪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汛情的发展状况,以及防汛指挥调度措施的运用。根据遥感动态的监测结果,详细分析了汛情的发展和调度措施运用后汛情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次洪水发生过程中,防汛指挥调度是成功的,洪水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多时相、连续动态的汛情遥感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汛情的发展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河源紫金县洋头镇洪灾区的快速灾情监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该技术能够对洪涝灾区进行直观、实时、高清的动态监测,对提高灾情调查和监测的水平和效率,获取直观的、实时动态的灾区灾情有巨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反应、实时监控,成为汛情监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安徽省内多大江大河,且降水集中在汛期,防汛工作压力大。2020年汛期,安徽省出现全省范围的特大汛情,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接连告急。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在本次汛情监测中的应用:以国产高分系列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航天遥感技术,以无人机拍摄为主要手段的航空遥感技术和以现场勘察为主的地面遥感技术一体化调度,为汛情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李纪人 《水利学报》2016,47(3):436-442
本文回顾了随着水利事业发展与时俱进的水利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及其实际应用发展的历程。阐述了水利遥感在涉及防灾减灾的洪涝灾害、旱情和涉水地质灾害监测评估、洪水预报预警;涉及水资源监测保护的卫星遥感降水量预报、土壤含水量与蒸散发量遥感估算、地表水体监测、地下水监测、水环境监测和地表水体保护;涉及生态保护的生态环境监测、水土保持和灌溉面积调查、河道与河口变化监测和治理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分析了水利遥感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水利遥感的发展必须以应用需求为驱动,以实现为业务工作提供服务为发展目标,加强遥感技术在水利业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是水利遥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遥感监测方法可对不同类型的洪水灾害开展业务化遥感监测分析。总结了业务化洪水遥感监测分析需要的多源数据,提出了业务化洪水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方法,阐述了应急监测准备、卫星影像处理、水体提取、受淹分析、指标计算、监测成果归档6个技术步骤,并在2020年长江鄱阳湖和淮河中游大洪水业务化监测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可为洪水监测提供多方位信息,提供水体范围、淹没面积、房屋耕地等影响评价的信息,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是青藏高原水体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类型水体在不同的遥感影像中具有不同的特征。水体特征分析及其提取方法的确立是进行水体动态监测、洪涝灾害、水文参数设置等研究的前提。本文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通过多源遥感影像中的水体特征分析,探索各类水体特征的解译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旱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灾害监测是遥感水利应用开展最早的领域之一。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自1980年代开始开展防汛遥感试验,1990年代开展旱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经过近40年不懈探索,逐步解决了软件、数据、模型与方法等问题,建立了水旱灾害遥感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水旱灾害遥感监测业务化。本文对遥感中心水旱灾害监测技术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水旱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南方平原河网区中普遍存在由堤防、闸坝以及泵站形成的高度城镇化圩区,圩区内受降雨过程和泵站启闭影响的城市内涝特征和模拟方法仍有待探索。本文以常州市城市产汇流与内涝实验基地为对象进行了降雨、管道及河道水位流量等全过程长期监测,并通过布设水位计和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城市内涝积水深度和范围自动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圩区内管网和河道流动性很差,管网长期处于淹没状态,监测期间管道水深有75%时间大于0.76 m;在检查井未发生溢流冒水现象时,仍然会发生内涝积水且主要集中在雨篦子周围道路低洼处,其深度和范围主要受到降雨过程、地形、雨篦子收水能力和泵站启闭的影响;开启泵站在增大管网排水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内涝积水范围。因此,根据降雨预报与内涝积水实时监测信息及时调控圩区水位可以有效缓解内涝积水情况,在模拟城市内涝时也不应忽略雨篦子收水能力和泵站启闭对内涝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构建城市内涝全过程在线监测平台提供参考,也能为城市内涝过程的概化模拟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