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措施与城市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导致城市化过程中水环境退化,产生严重的水涝、径流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城市水环境和生态问题.道路作为城市的主要下垫面和重要的排水通道,雨水问题十分突出.针对我国传统道路排水的主要问题,总结国内外道路雨洪控制利用新思路——基于LID/GSI的绿色道路,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城市道路雨洪控制利用策略,并以杭州余杭塘立交为例,分析道路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滞留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生物滞留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存在的水土流失、污染物表层累积、填料层更换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倒置生物滞留技术的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并与传统生物滞留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削减率方面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9%~21%和1%~32%;在峰值延迟时间方面最大延长了8 min;倒置生物滞留对TP、TN、COD、NH_4~+-N等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比传统生物滞留分别提高了约6%、4%、3%、6%。研究成果可为倒置生物滞留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生物滞留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LID设施组合对区域雨洪控制效果的影响,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一区域为研究区构建了暴雨径流管理模型,在模型中分别设定4种LID设施组合来模拟分析研究区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排水管网溢流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LID设施组合对研究区均有减小径流量、缓解节点溢流和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作用,但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对雨洪控制效果降低;以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为主,加以适当比例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花园的LID设施组合对研究区的雨洪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市城区某小区为例,研究了低影响开发(LID)布设下区域雨洪控制效果。基于SWMM和GIS构建区域概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模式及布设生物滞留网格、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3种LID设施组合布设方案下,研究区不同重现期水文与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降雨重现期下,LID设施单独布设时,绿色屋顶对洪峰流量削减效果最好,透水铺装对径流系数削减效果最佳、降雨控制率最高;LID设施组合布设方案优于单独布设方案,且降雨重现期越小,LID设施控制效果越好;LID设施单独布设和3种LID设施组合布设方案下污染物削减能力由强到弱为LID设施组合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生物滞留网格。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雨水排放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规划用地内大面积设置雨洪利用设施,在雨洪利用设施设计标准范围内的雨水不允许排放,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雨水排放系统仅为超雨洪利用标准的道路广场以及休闲花园绿地内人行道等地面径流雨水的排放系统。因此,中心区雨水排放系统的雨量设计参数力求与雨洪利用设计标准配套,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按照溢流排水的原则开发并采用了多项新型雨水的收集设施。中心区内景观道路与市政道路交织,包括多条机动车道,赛时,庆典广场等将会停放新闻采访等重型车辆。因此在管材、喾井的选型及管道开槽、基础、回填等方面采用了市政管线的做法,并采用了相关的市政施工规范及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对缓解城市洪涝灾害以及削减污染物负荷的效果,以淮南市某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构建了暴雨径流管理模型,分析了单项LID设施不同面积占比时的总成本效益,针对4种LID设施组合方案,模拟了不同设计降雨重现期的地表径流、排放口流量及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对于单项LID设施,占屋顶总面积45%的绿色屋顶、占不透水道路面积60%的渗透铺装和占绿地总面积10%的生物滞留设施总成本效益最高;不同LID设施组合均有较好的雨洪控制效果及污染物削减效果,但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效果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SWMM中的低影响开发模块,根据汇流时间将研究区的子汇水区划分为上游和下游,生物滞留池按照不同位置(上游和下游)和不同规模布设,研究其遭遇不同重现期降雨下的水文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在低降雨重现期下,生物滞留池的雨洪控制效果较好;相同重现期时,规模较大的生物滞留池效果较好,而布设的越分散,其降低径流系数的效果越好,但削减洪峰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适宜三亚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以三亚市某采用低影响开发建设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MM构建模型模拟某子汇水区域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和植草格等3种不同LID设施下,遭受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的径流过程,评估3种LID设施对雨洪的削减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低重现期降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对雨洪控制效果较为明显,可充分发挥其对雨水滞留调蓄功能。当然,仅依靠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洪管理势必对小区的景观园林统筹规划带来困难;因此在实际海绵城市设计中,需要采取多种LID措施并举方式实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生物滞留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但在具体的实施和应用过程中,生物滞留技术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的应用盲目性、长期工程追踪的缺乏致使生物滞留设施生态风险预期不足、海绵城市热潮下的快速推进致使生物滞留设施建设缺乏运行维护考虑等。在分析介绍生物滞留技术种类、适用条件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指出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应用需要重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北方城市绿地内雨洪利用提供了一种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景观化、生态化的设施结构.设施定型与推广会为城市雨洪利用打下良好基础.为在北方地区,中型绿地雨洪设施和其他城市基面的雨洪设施的设计与推广提供数据与经验.同时为北方城市园林废弃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比了不同生物滞留填料组合对辽宁铁岭市雨洪径流污染的净化效果,分析适合北方地区最优的生物滞留填料组合比例。结果表明:就单料而言,火山岩、沸石、活性炭以及珍珠岩的总体污染净化能力最佳,当土壤、沸石、活性炭、火山岩的组合比例为4∶3∶2∶1时,其对城市雨洪径流污染净化能力最优,可用于水体污染净化。  相似文献   

12.
以成都市金牛区城市绿舟花园小区及附近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SWMM模型模拟了该区域在现状条件和采用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情景下,遭遇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时的排水管道出口断面径流过程,分析和评估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LID措施对城市雨洪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LID措施对城市雨洪具有削减和滞留作用,而且在低重现期暴雨情况下,LID措施对城市雨洪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可为城市雨洪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低影响开发的措施体系构建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一种采用源头控制理念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新型雨洪管理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构建出基于雨水控制利用方式和雨水控制利用阶段两类不同层面下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措施体系,并针对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及人工湿地等设施进行了雨洪控制利用效果分析,以期为低影响开发建设中的相关措施应用与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雨水生物滞留设施具有水文削峰与径流污染控制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有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进水系统,通过对国外生物滞留设施进水系统(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某公共生物滞留设施进水系统)的调研与设计手册解读,根据场地条件介绍了生物滞留设施的进水方式,然后对路缘石豁口设计、泥沙预处理、消能与冲刷防护等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国内进水系统的应用实践和山地城市特点,讨论了山地城市生物滞留设施进水系统的创新设计,以期为生物滞留系统的进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生物滞留设施在不同降雨历时、不同服务面积以及不同内部储水层高度条件下对雨水径流热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为30℃的试验条件下,生物滞留设施对1年一遇雨水径流的热污染控制效果显著,在设施深度范围92.5~115.0 cm处土壤温度最低且最稳定;生物滞留设施服务面积一定时,随降雨历时的延长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热污染削减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雨历时一定时,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最佳热污染削减率随设施设计参数改变,其中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其服务面积比是重要因素,该比值由1∶20增至1∶5,热污染削减率由23.19%增至38.02%,且出水温度较稳定;内部具有储水结构的生物滞留设施对热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雨洪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勘查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深圳市雨洪利用分为山区、河道、城中村、新建成区和将建设区5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雨洪利用模式;在空间分区上,将全市划分为深圳湾、东部沿海、西部沿海、东江水系和茅洲河流域5个分区.根据各分区雨洪开发规划,汇总得到的深圳市年可利用雨洪资源量超过5亿m3,雨洪利用设施年均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1.24亿元.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雨洪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雨洪资源,分析城区雨洪利用的潜力和效益规模,需要分析该城区的降雨资源特性,包括城区降雨总量、降雨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降雨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为了分析雨洪利用排水设施、蓄水设施规模,需要分析城区短历时暴雨、暴雨强度和设计降雨及设计降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分析LID设施单位雨洪调控能力的碳排放量,提出了生命周期径流总量控制量的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效益的概念,并以甘肃省某新建750kV变电站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滞留设施和透水铺装的组合方案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11%,5年重现期下的径流峰值削减率为70%,对变电站雨水有着较好的径流总量控制以及径流峰值削减作用。30年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为0.94 kg CO2/m3径流总量控制量,说明LID设施在30年生命周期内控制的径流量越多,产生的碳排放量越少。碳减排效益为0.34 kgCO2/元,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即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评定标准中,关于雨洪控制利用的评定内容,对两套标准关于雨洪控制利用的理念及具体评价条文差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剖析了产生这些不同的深层次原因.简要比较了两套标准背后关于雨洪控制利用的支撑技术体系,为我国更好地推行绿色建筑和科学地实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最后对我国在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推行"绿色"理念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的建立,将雨洪控制与利用纳入到实际建设,采用规模化的雨洪利用系统,建设雨洪利用示范工程,以展示城市雨水排放新概念,实现雨水资源化。对于中心区地表径流水质进行检测,深入研究和分析,科学的展示了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人们对雨水利用的意义有直观认识,了解简单易行的雨水利用技术,从而把雨洪利用技术措施推广到今后的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