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景观水体环境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景观功能需求,针对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南湖景观水体的封闭缓流、受雨水径流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差等问题,基于试验观测、模型模拟等手段,定量计算了入湖污染负荷量和净化水质所需的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提出利用水力旋流器进行水体污染源截控、构建湖区水体的自循环系统以及采用动植物进行生态综合净化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水环境改善与提升方案。采用MIKE21模型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污染截控和流场优化可以使得湖区氨氮、COD和TP达到IV类水目标,加上湖区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水环境改善与提升方案基本能保障南湖公园水环境质量保持长期良好状态,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回用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当其回用于景观水体时,由于其污染本底高,景观水体滞缓流使得被补给水体水质难以保持,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选择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再生水景观水体,研究其水化学特征时序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景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与温度负相关;pH在4~6月为7.20~7.28,7~12月升为7.48~7.69,其变幅很可能是由沉水植物生长引起的;水生植物残体分解是维持水体冬季高锰酸盐指数(Im)保持在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地表径流是景观水体中N、P和有机质的主要污染源.研究表明,为了保持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必须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针对缺水城市大型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质易恶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模型进行水质管理的方法。以天津渤龙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渤龙湖自然水环境容量无法容纳污染物输入总量的要求,而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按照设计负荷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剩余水环境容量。利用模型对渤龙湖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结果表明,在水体达到IV类水质标准的同时,优化后水体循环净化设施水量负荷可降低46.1%,且水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景观水体水质调研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松年 《中国水利》2004,(11):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水环境的重视,各类人造水景观在上海市不同区域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市人造景观水域面积已经超过210万m2.景观水体的水质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处、河道处、上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03年8月,对17处全市有代表性的人造水景观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分别在25个断面上采集水样进行监测.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公共艺术是一种看得见的、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艺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连接。目前,景观设计在公共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水体景观主要是围绕水来进行视觉设计的景观,运用水来开展环境空间艺术创作,而水生植物在水体景观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入植物的设计会柔化现代公共环境给人带来的硬质感,使各类水体景观的空间艺术效果显得尤为丰富,在景观设计师建造城市独特空间景观环境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市景观水体表观质量评价方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苏州城区河道特点、近年监测数据,以更换部分评价因子、重新分配权重及替换模糊算子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最终选取溶解氧、浊度、叶绿素a、化学需氧量(Im)、氨氮和硫离子浓度作为评价影响因子,以M(·,+)加权平均模糊算子优化模型,对苏州城区城市景观水体进行表观质量评价,并调整城市景观水体表观评价体系以评价模型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与现场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景观水体表观质量状况,适用于城市景观水体表观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景观水体的水质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从宏观上可以分为海洋、河流、湖泊、沟塘等,本文所讲的景观水体主要指利用天然水体改造或完全由人工建造的用于观赏、娱乐或美化环境的封闭、半封闭水体.一般,流动性差、流量较小的水体容易因污染而水质恶化.业内经常这样描述我国的水环境状况:"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足以说明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愈是在这种状况下,愈使人们迸发对山清水秀的呼唤.近年来,在新城建设、老城改造、小区规划中,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住宅区大量涌现,由于在规划时,投资商及设计师重点关注水景观本身,而对使用后水质的变化问题认识不足,造成景观水体建成后水质逐年下降,尤其是夏季,气温较高,光照较好,水中藻类大量增长,水体透明度降低,甚至产生异味,昔日的景观变成了今天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正>《室内水景观艺术设计》针对室内水景观和小庭院水景观的设计艺术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水景观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组景形式,并对与水体相关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室内的依水山石、建筑小品、邻水驳岸、灯光照明、背景音乐等构景元素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维护景观艺术性及安全性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阐述。《室内水景观艺术设计》一书总结了不同形式室内水景观艺术设计的方法,运用这些设计手法,利用各种素材,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对水景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营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又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具有高品质艺术效果的室内水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9.
黑臭水体给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带来较多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黑臭水体成因复杂、整治工程艰巨,但对于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水环境质量意义重大。自2017年起,江苏省常熟市积极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水环境质量获得有效提升。本文以常熟市山湖苑河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为例,基于水体黑臭成因,重点对黑臭水体整治措施及治理效果进行跟踪分析,探讨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方式,为今后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景观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差、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过度生长等现状,课题组通过新型微生物复合菌剂、增强型锁磷剂的研制,对微生物、化学、水生植物复合净化技术进行集成,开展了水质净化及控制的原位修复技术研究,分为小试试验、生产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个阶段,实现了Ⅴ类水体的控制目标,复合技术通过兼顾三种技术的空间和时间效果,取长补短,实现水体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为景观湖泊、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城市景观水体水量水质的要求,实现合理经济高效的景观水体运行维护,建立了城市景观水体水量-水质耦合的优化调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新疆某景观水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合理确定运行参数如补水方式、补水周期、循环周期等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调度,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景观水体的日均运行维护费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景观水体治理方案优化决策、水质管理和运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城市河道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确保城市河道行洪、排涝、供水、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各地都十分重视城市河道景观工程的建设,构筑水生态、水文化等景观工程,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和品位。为此,笔者结合城市水利工作的实践,就城市河道景观建设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的翠湖是一个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的高原城市景观湖泊。利用2013年5月-10月四期(每期连续一周)的翠湖水质监测数据,对其水体透明度(SD)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温(T)、pH、DO、Chla(叶绿素a)、TP、SS、CODCr、N/P、TN、NH4-N、DTP、DTN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以SD为因变量,以各水环境因子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少、水质较差的湖泊西区水域透明度(平均值33.6cm)相对低于水生植物较多、水质状态较好的东区(平均值61.5cm);翠湖水体透明度与T、pH、DO、Chla、TP、SS、CODCr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N/P、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a是影响翠湖水体透明度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CODCr、TP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结果为以高原城市再生水湖泊翠湖水体透明度的改善及景观价值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回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景观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天津等中国大城市淡水资源的紧缺加剧,再生水已成为城市景观用水的重要的水源之一。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城市水体比天然河流、湖泊更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因此,保障水体水质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研究水质净化与维持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景观修复手段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优点,而且维护成本较低,并能创造充满野趣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水体系统优化设计、水生生物调控技术等景观修复措施的应用,从源头补水处理,景观水体系统合理设计,景观水质、效果控制和维护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再生水回用的富营养化状况,重塑自然生态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四湖一线”工程的建成,再生水逐步应用于永定河河道景观水体.并将成为主要水源。因此做好再生水水质的控制对于永定河水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总结归纳了北京市当前采用较多的改善再生水水质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日常对永定河“四湖”水质监测结果,提出了永定河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发展规划逐渐推进,滨水景观愈发凸显其重要作用.滨水植物景观既增加了城市滨水环境的整体美感,同时水生植物凭借其净化水质以及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优势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公共游憩利用和地区景观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滨水景观建设的多元目标和内容,提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规划目标,强调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修复机理和方法:确定合理的滨水土地利用规模、强度和方式;重塑自然形态水体及滨水环境;运用景观建设的生态理念和技术,包括水体及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滨水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水体景观质量评价是构成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目前对水体景观质量中水体颜色的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而传统的可定量评价水体颜色的指标色度并不适用于工程含沙水体。为此,本文提出了可用于含沙水体景观颜色定量评价的感官色度概念,定义水体感官色度为由水体中溶解物质和非溶解物质共同作用导致的肉眼直接观测到的水体颜色。通过分光光度法实验,确定了有色含沙水体感官色度测量的特征波长为350 nm,同时通过测量不同色度及浊度混合水体在特征波长下的吸光度发现,感官色度标准值与样品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与肉眼观测结果相符,表明本文定义的水体感官色度可以得到较准确的定量表征并且能够真实反映肉眼观测情况。据此建立了基于水质分析的感官色度评价方法。同时,通过对高含沙水体以及紫坪铺库区实际天然水体感官色度的测量,证明了感官色度评价方法应用于工程含沙水体景观质量定量评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某社区内人工快渗处理装置与人工景观水体系统为例,根据再生水换水控制实验和富营养化模型模拟结果,建立再生水水质、换水周期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关系;结合再生水处理成本分析,建立该系统运行费用、占地面积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关系曲线。该方法可为社区景观水体设计与维护中权衡再生水处理成本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爱伊河水环境容量与水体自净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伊河的补水水源主要为农田灌溉排水,水体逐渐呈现富营养化趋势。选取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及五日生化需氧量作为代表性水质指标,采用一维水质模型估算爱伊河水环境容量,同时分析计算爱伊河水体自净率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爱伊河对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容量空间较大,对氨氮、总磷有一定的容量空间,对总氮的容量空间最小,甚至超出爱伊河的负载能力;生物净化在爱伊河水体自净中起主要作用,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主要由水生植物和异养细菌降解,总氮主要由异养细菌降解,氨氮主要由浮游植物降解;水温、溶解氧、p H值是影响爱伊河水体自净能力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