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海绵建设过程的实践经验,对于工程体系构建出现的难落实、定位不清、问题与目标权重性等问题,提出对海绵城市工程体系构建的理解以及转变,分别从工程体系之间、工程体系全过程控制方面,深入对工程体系的系统性分析。以南宁为例,以改善水文循环、解决水环境污染、延缓峰值时间、削减峰值流量、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程度这几方面的问题,以水生态工程体系为基础,提出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工程体系构建思路与相互关系,为后续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施提供相应的借鉴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琵琶湖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应用水动力水质模拟方法,根据琵琶湖水体流动及污染物运移扩散规律等,构建水动力及水质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现状、经工程治理后湖体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及湖体水质达标时间,对比分析工程治理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湖体流场变得均匀;湖体大部分水域COD浓度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但因湖体现状TN浓度较高,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短时间内TN浓度仍严重超标;TP浓度经工程治理后降低明显,基本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此外,根据湖体水质达标时间模拟结果,在保证工程实施后湖体补水入湖水质维持达标的情况下,至少需50d才可使湖体超标最为严重的TN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水务工作将面临全要素理水、约束性用水、系统化治水、智慧化管水等新的要求。文章以成都邛崃市为例,对水务综合规划的编制体系、规划目标指标体系、规划内容等进行了实践探索,旨在贯彻新的治水理念,落实新的治水要求,使水务规划的框架体系更加系统化、全面化、流域化、智慧化。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流域治理目标从局部的工程达标向整体的水质达标的转变,工程思维下治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无法可持续达标,究其原因在于忽略了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之间的协同关系,如河道空间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污染物治理与利用的关系、工程建设与良性运维的关系、治理措施与机制体制的关系、治理需求与技术能力的关系。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优化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场地,也取得了较好效果。鉴于此,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下流域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海绵城市理念下流域协同治理的六大策略,包括河道生态缓冲空间的划定与保护,流域节水、雨水利用、污染物资源化协同推进,治理工程提质增效和良性运维并重,跨行政区协调机制与体制完善,基于监测与模型的项目绩效动态评估机制建立,流域信息共享与技术支撑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玉溪某人工湿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SWMM模型和ArcGIS工具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人工湿地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包括调蓄能力、承接周边区域雨水能力和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结果表明,对该湿地采取清淤挖深和设置溢流堰等工程措施,可使其调蓄量增加51 070 m~3,这为人工湿地承接周边区域雨水、暴雨时削峰错峰提供了调蓄空间;在典型平水年条件下,人工湿地可收纳并蓄存的雨水总量为2. 97×10~5m~3,对整个收水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贡献值达到12. 07%,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汇入人工湿地的雨水利用总量为241 874 m~3,人工湿地的雨水资源利用率为12. 15%,这对周边区域水资源节约和海绵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率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很多城市供水体系不完善、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愈发突出,水源及供水设施都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邛崃市为例,基于供用水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结合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对供水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建设思路及优化改造方案,为未来城市水资源和供水体系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的翠湖是一个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的高原城市景观湖泊。利用2013年5月-10月四期(每期连续一周)的翠湖水质监测数据,对其水体透明度(SD)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温(T)、pH、DO、Chla(叶绿素a)、TP、SS、CODCr、N/P、TN、NH4-N、DTP、DTN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以SD为因变量,以各水环境因子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少、水质较差的湖泊西区水域透明度(平均值33.6cm)相对低于水生植物较多、水质状态较好的东区(平均值61.5cm);翠湖水体透明度与T、pH、DO、Chla、TP、SS、CODCr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N/P、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a是影响翠湖水体透明度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CODCr、TP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结果为以高原城市再生水湖泊翠湖水体透明度的改善及景观价值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