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喜德县红莫升压站-鲁基升压站220kV线路工程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确定了评估区内滑坡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加剧已有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据此评估结果,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既是国家对建设项目征地工作的要求,又是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对拟建工程附近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分析,评估了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危险性,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并针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为南水北调济南-引黄济青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省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本人主持、参与及参加技术评审的数十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经验,对云南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及工作要点做一些交流与讨论。文中对云南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应重点评估的灾种、预测评估需考虑的诱灾因素、危险性分区与分级、综合评估及适宜性评价、需重点详调的地质灾害防治的内容等作了重点分析、总结,对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官地水电站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本文对打罗施工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打罗施工区场地稳定性条件较好,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桥沟和打罗沟的泥石流。打罗施工区的修建不会诱发和加剧大的地质灾害,建设用地的使用是基本适宜的。施工场地应注意产生弃渣泥石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双峰寺水库建设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了评估范围、评估级别及评估方法。对评估区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并对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估;针对建设项目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为标准,结合浦北县福旺水库地质条件,在该水库范围内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综合判断该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及适宜性。评估结果认为:拟建工程虽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经过合理的施工及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消除这些隐患,且防治工程较简单,所以场地是基本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治淮》2020,(6)
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存在自身的工程特点,其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体现出水库工程本身的特点,突出评估工作的重点。本文以西平水库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为例,简要分析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涵和作用,水利工程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的评估内容、评估范围、评估级别、评估报告编制单位资质等级划分及评估报告审查及审定等内容,希望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阐明了建设工程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在对移民安置点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了场地建设的适宜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淮安四站及输水河道工程区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现状,确定工程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河岸坍塌、软土变形等,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对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认为危险性均较小,综合评价土地适宜性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期关于怒江流域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风险程度高而反对水电开发的言论,笔者对怒江断裂带进行了研究,对怒江流域进行水电开发而进行的工程抗震问题进行了论述,对修建水库大坝后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预测,并介绍了我国高坝抗震安全保证的综合措施。研究表明:怒江断裂带并非是一条作为欧亚大陆碰撞缝合线的深大断裂;怒江在建设水库大坝后会降低流域内的地质灾害风险水平;在复杂构造带和强震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在详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基础上和细致的工程抗震设计后进行水库大坝的建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质环境复杂,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色达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工程地质岩组、24h最大降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构造8个指标作为本次评价的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权重;并基于GIS平台对指标进行量化与加权叠加分析,得到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将评价结果分为3级。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在地质环境差的区域占82.81%,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的区域占15.63%,在地质环境质量好的区域仅占1.56%;地质环境质量分区与灾害易发程度吻合度高,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对区内防灾减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处三个构造带间三角地带的茂县—银杏220 k V输电线路是四川电力网络中重要的输电工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等灾害,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为探究其与研究区内的崩塌、滑坡之间的关系,在线路沿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向、断裂构造、区域交通建设共5个影响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成因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类半坚硬岩岩组、岩浆岩类坚硬侵入岩岩组中灾害数量最多,达灾害总数的71.6%;20°~60°的坡度范围内灾害数量占总数的78.7%,滑坡仅分布于40°以下的斜坡中,而崩塌多分布于30°以上的斜坡;E、W向斜坡较其他方向更容易发生灾害;断层对崩滑灾害的显著控制范围约800 m;区域交通建设的影响范围在400m。研究成果对复杂山区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建设中,开挖和填方是两种最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加剧了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在对宜昌市猇亭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以魏家湾滑坡为典型实例,重点探讨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城市地质灾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出人工填土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滑坡进行了破坏机理分析和后期稳定性以及泥石流危险评价。结果表明:魏家湾滑坡今后发生整体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前缘发生再次破坏的可能性也较小,后缘发生局部破坏的可能性较大;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值为0.434,属于中度危险,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有较大可能发生坡面泥石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努尔加水库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主要从工程引发或加剧区域地质灾害的情况以及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阐述,分别对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及建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给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探索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内江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及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从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和基础地质3个方面建立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确定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再用最小信息熵求出两者的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对内江市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分级;并通过高权重评价因子与历史地质灾害点的空间结构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评估结果表明:①内江市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8.93%;②海拔和坡度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地区,且山区公路两旁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沉寂式构造线附近地层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受极端天气、复杂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多重因素影响,山洪灾害在我国频发高发,且预测预报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着眼于15-20 km~2的小流域,从降雨、下垫面、社会经济、现状防洪能力、涉水工程及监测预警设施配置率6个方面,提取了54个备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筛选了10个核心且独立的指标,构建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风险立方体模型,并运用福建省2306场历史山洪场次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识别可有效反映灾害对降雨和下垫面的响应关系;沿海台风暴雨高发区和内陆山区短时强降雨高值区是山洪灾害高风险区,涉及小流域1151个,面积近2万km~2,人口608万。  相似文献   

18.
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是人类在矿山开采活动中,对地表和地下结构、形态的改变而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次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已经得到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监测的一些特性入手,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及一套次生地质灾害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这些监测技术已在一些重点水电工程和类似工程中广泛应用,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在矿山、尾矿坝、堰塞体等部位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现行地质超前预报多用于铁路、公路等线状工程,适用于抽水蓄能项目地下洞室的地质预报方法及仪器设备较少,预报体系也未建立起来。抽水蓄能项目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导致隧道施工常遇到地质条件与勘察设计不符、围岩条件变化较大以及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等情况,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多种地质预报方法不太适应抽水蓄能项目。为尽可能减少地质预报出现的偏差并提高预报准确率,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建立了“三阶段、四原则、五级风险、四级预报”和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哈密、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单元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差异函数和相对隶属度,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