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水土流失治理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治理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并全面建立包括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在内的指标体系,能全面表征流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采用典型区域水土流失详查,从水土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了水土流失治理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建立的水土流失治理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量化各指标,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进行赋值,为典型区域健康综合评价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从河流健康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评价的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基于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并根据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分区调查资料,对流域中8个片区的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对这8个试验区水土流失健康指标的调查和计算,表明他们分别处于3种不同的阶段:3个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健康指数0.6~0.77);2个处于脆弱阶段;3个处于恶性循环阶段。这说明,长江流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情况是比较严峻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立的水土流失治理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所选典型区域从水土流失治理角度进行健康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永顺县吊井岩、新邵县寺门前和赣县白鹭圩水土流失治理率健康诊断指数在0.60~0.70之间,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万州区土地土旁和成县黄陈健康诊断指数在0.50~0.60之间,处于脆弱阶段;元谋县金雷、黔西县牛场拔和广安区璧山庙健康诊断指数小于0.50,处于恶性循环阶段。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对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重要的关键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对长江流域及各主要水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研究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健康参考值进行研究,分析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标对应的河流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雷静  张琳  黄站峰 《人民长江》2010,41(3):11-14
对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重要的关键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对长江流域及各主要水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研究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健康参考值进行研究,分析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标对应的河流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华  韩凤翔 《人民长江》2013,44(10):105-108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为此,在长江流域已有的水土保持分区基础上,利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功经验和最新的数据资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特点,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为9个区。探讨了不同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为今后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都河(联新片)治理工程项目,进行水土流失与生态清洁治理。针对目标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道岸坡不稳问题较为突出,田间环境及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目标区域生态治理现状,从水土流失治理与人居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治理研究,形成了一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体系,保障了两岸防洪安全,基本控制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现状及相关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河流域德州市平原风沙区的概况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综合分析了现有的治理模式,指出了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德州地区的3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9.
吕学军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2):61-62,70
克山县是东北黑土区的典型代表区域,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文章以克山县双南河项目区为例,介绍了典型黑土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技术措施,并对措施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对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宏观决策、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隶属度的区域水土流失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区域特征指标,以径流场观测小区所获得数据为样本,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水土流失强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隶属函数并依据隶属度划分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分类,然后应用GIS等技术工具提取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参数,由构造的多元隶属函数和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分类确定其对应的强度等级.该模型以鄂东大别山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验证并与"三要素"专家规则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划分水土流失强度上更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水土流失情况类型、水土保持情况类型、水土保持功能提高类型、水土保持区域性指标四个方面对全国水土保持近远期目标指标筛选和目标值进行论证分析,推荐选取水土流失率、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削减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年有效水土流失治理率、林草覆盖率作为水土保持目标指标,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0,41(4):26-30
对60 a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0~1965年的起步阶段,1979~1987年的恢复阶段,1988年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在长江流域60年的水土保持建设中,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机构不断得到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得到加强;通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由于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对今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西拉木伦河流域防洪工程的建设内容,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新增的水土流失区域,按水土流失的形式、危害和治理难易程度,划分为水土流失类型区。针对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措施,旨意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达到既防治水土流失又改善两岸居民生活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一直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华南紫色土水土流失区典型代表广东省五华县为例,分析了紫色土的理化特性及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并从拦沙蓄水、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可为华南地区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治理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克苏机场二期扩建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流失以飞行区和航站区较为严重,根据不同治理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确定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分区建设综合防治体系,治理结果发现:扰动土地治理率、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覆盖率等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使扩建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和改善.希望本文所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方法为相关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河势稳定、保 障防洪安全、保障通航安全和保护水生态与环境。根据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管理的特点,提出 了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管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河势稳定率、堤防影响率、通航水深保证 率、水功能区影响率、工程安全影响率、行政首长负责制到位率等18个指标,对指标体系各 类指标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各类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河道采砂管理的定量化 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流域综合治理的不断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已经成为领域研究热点,正确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对于流域治理工作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此,从石泉县梧桐沟小流域概况出发,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起该流域水土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进行了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的结果为,梧桐沟小流域宜采用混合模式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治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指标分析法,从自然及水文、水质、生态特征、防洪工程、岸线利用管理、公众满意、供水保证率、"河长制"管理体系8个指标对如海运河进行河流健康评价,得出综合评价总分作为评价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范可旭  徐长江  张晶 《人民长江》2011,42(18):62-64
水资源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长江流域1 553个水质监测站点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水化学特征、河流及湖库现状水质、湖库营养状态、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和地下水现状水质及污染等方面,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区域趋向恶化;地下水现状水质总体较差,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61—2012年长江流域644个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宜昌、大通水文站流量资料,采用Z指数法研究了长江流域旱涝等级划分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为基础的区域旱涝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长江流域旱涝变化,其结果与降水距平百分率、水情资料的分析较为一致。长江流域典型洪涝年为1998、1983、1973和1980年,典型干旱年为2011、1978、1966、2006和1971年。典型洪涝年降水空间分布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典型干旱年降水量偏少的程度一般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