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利水电快报》2005,26(14):18-18
四川重庆湖北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受灾严重,长江防总办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灾并指导抢险。2005年7月5~9日,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部分地区发生了强降雨过程,导致四川渠江、重庆嘉陵江、小江、湖北堵河等支流山洪暴发,洪涝灾害较为严重。据初步统计,洪灾对四川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相似文献   

2.
长江片首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92年5月18日至21日在四川省江油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质监总站、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质检中心、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含武汉)、江西、会议东道主四川和重庆等省市水利系统及四川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09,(7):20-24
长江上游和我国境内的西南诸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伊洛瓦底江),行政区域包括西藏自治区全境、四川省全境、重庆市全境、云南省非喀斯特区域,以及贵州、甘肃、陕西和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涉及498个县(市、区),其中西藏73个县.云南约100个县(不含石漠化区域),贵州59个县,四川180个县,重庆40个县.甘肃13个县。青海11个县.陕西9个县,湖北13个县,总面积243.68万km^2。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漠化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石漠化的概念、成因、分级指标、防治对策等方面对我国石漠化问题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根据石漠化的形成机理及特点将石漠化的内涵作 了引申,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石漠化分布及程度分级判别指标、石漠化防治理论等方面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石漠化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①对于石漠化问题的科学 概念和科学内涵应进一步深化;②在进行石漠化等级的划分和评价时,应根据导致石漠化发 生的因素,运用将现状和潜在危险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且应注重加强定量评价方面的 研究;③急需在宏观尺度上对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侵蚀过程、水土保持原理等方 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建立一套适合长江流域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为石漠化地区的合理规划 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防汛抗旱》2012,22(3):78-78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出现多次降水过程,东北东部南部、华北东部降水比多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面平均降雨量分别为46.1mm、36.7mm、22mm和34.4mm,土壤缺墒得到有效缓解。4月中旬以来,南方旱区出现弱降水过程,湖北、重庆、四川和云南累计面平均降雨量分别为20mm、16mm、61mm和5mm,由于降雨量总体较小且分布不均,云南、四川、湖北和贵州等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刚  庞博  徐宗学  王子丰  史蓉 《水利学报》2016,47(9):1133-1142,1152
根据山洪灾害特点,对中国山洪灾害危险区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中国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变模糊集方法对中国1 km×1 km分辨率山洪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评价,分析了我国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约2/3国土面积可能受到山洪灾害威胁,山洪高危险性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9.95%,极高危险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92%。全国33个省级区域中,香港、福建、广西、贵州和重庆高危险区面积比例排在前5位,是山洪灾害高发区;浙江、湖北、四川等区域易受突发性小规模山洪灾害影响。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中国山洪灾害的分布特征,可为山洪灾害区划与风险分析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中国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作为旱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旱灾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逐渐成为旱灾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推进旱灾管理的科技化进程,本文首先阐释了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旱灾风险评估原理,并采用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全国层面的农业旱灾风险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定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旱灾危险性区域分布规律较明显,大致表现为: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农业旱灾暴露性区域分布规律较明显,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暴露性较大,大致排序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地区处于高脆弱等级和较高脆弱等级,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高于南方,中东部高于西部,其中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北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北部地区风险相对较高,是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29日,长江防总2011年汛前检查全面完成。为及时监督检查沿江各省市汛前准备情况,按照国家防总要求,长江防总统一部署,自2011年4月10日起,共派出了5个检查组,对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的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1961—2016 年中国冰雹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1961—2016 年 2 481 站的冰雹日数数据,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 区的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961—2016 年中国整体及其不同区域的冰 雹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西藏(东南)地区明显高(低)于其他 6 个分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和 七大地理分区的年均冰雹日数在 5 年以下和 30 ~ 60 年尺度上的振荡周期相对显著,且大致都在 1990s 中期至 2000s 中期发生突变。中国冰雹事件多发区域比较稳定,且在分布上西部地区较多,东部地区 较少; 地表复杂地区较多,地表单一地区较少; 高原和山地较多,平原较少; 迎风坡较多,背风坡较 少。2000s 和 2010s 为全国冰雹日数偏多的年代,而 1960s 和 1990s 则偏少。1961—2016 年全国年均 冰雹日数呈增加趋势的地区分布较少,而呈减少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南部及东北部、四 川西部、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及其交界的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和吉林东部地 区。全国年均冰雹日数波动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波动较 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重庆、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及其交 界的甘肃地区、新疆南部及其交界西藏地区。  相似文献   

10.
《小水电》2018,(4)
正环办环评函[2018]325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市)环境保护厅(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切实维护长江经济带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坚决制止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小水电开发,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1.
石阡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平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113-1115
通过对石漠化成因的分析及对石阡县石漠化现状和危害情况的阐述,得出造成石阡县石漠化的深层原因及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rkov的石漠化景观演变特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预测其发展趋势,对石漠化的治理和防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贵州六枝特区1990年和2010年遥感解译石漠化数据为基础,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运用马尔科夫法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研究区石漠化演化以不变型为主,占研究区喀斯特面积的46.79%;②通过预测,到2030年轻度石漠化为研究区主导石漠化景观类型,无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大量减少,轻度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大量增加;③在现有模式下,研究区预测时段内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应加大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模式的调整,重点加强潜在石漠化区域的生态保护,避免石漠化生态修复进入死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贵州织金县石漠化防治对策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高贵 《人民长江》2010,41(9):101-103
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生态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西部岩溶地区织金县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现状,基于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适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石漠化治理对策与模式。最后指出,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区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石漠化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通过遥感解译获取石漠化数据,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定量分析贵州六枝特区1990-2010年间石漠化变化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1990-2010年间石漠化景观空间分布呈现高区段为无、潜在、轻度、极强度石漠化优势分布区,中区段为中度、强度石漠化优势分布区,低区段为无石漠化景观优势分布区;②不同主导因素驱动形成的石漠化景观分布地形位区段也不同,人为因素为主驱使形成的潜在、轻度、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低、中地形位区,自然因素为主驱使形成的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分布于高地形位区段;③中地形位区是石漠化分布的普遍适应地形区。由于不同地形位区段内石漠化等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治理的重点应放在低、中地形位区段内的潜在、轻度、中度石漠化,以及中地形位区段内的中度、强度石漠化,而对自然因素驱使形成的高地形位区的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应以自然生态恢复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水土流失空间分布与面积变化趋势,以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的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2005,2010,2015年遥感影像获取务川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估算石漠化等级空间分布,并运用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建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方程进行水土流失计算。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有显著影响,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水土流失量。务川县2000~2015年林地面积增加80.37 km~2,旱地面积减少91.69 km~2;2010~2015年重度石漠化面积减少263.73 km~2;2000~2015年微度侵蚀面积增加636.13 km~2,轻度侵蚀面积减少157.21 km~2,中度侵蚀面积减少356.28 km~2,强烈侵蚀面积减少111.23 km~2。务川县2000~2015年实施的退耕还林与石漠化治理工程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了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发生的成因规律,根据其不同立地条件及石漠化程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石漠化相关治理措施和辅助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提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对策及综合治理模式,实现喀斯特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虽然通过石漠化治理措施遏制了整体扩张趋势,但是治理形势并不乐观,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中国西南石漠化治理存在的治理成果难以有效维持、无法彻底消除人地矛盾、治理难度不断提高等问题,在系统梳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特殊性、石漠化成因、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从重视区域整体治理与系统修复、探索喀斯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途径、加强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探索喀斯特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四方面,提出了面向区域整体治理与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肖时珍  肖华 《人民长江》2012,43(7):85-88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是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国家“十二五”期间200个重点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试点县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十分重要。以贵州省赫章县为例,结合其“十一五”期间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总结了其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模式,指出,赫章县形成的石漠化草地建设与生态畜牧业主导型模式及初步建立的“资金整合、土地流转、以奖代补、耦合产业”机制,对过去3 a石漠化的综合治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及其造成的石漠化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桂西北喀斯特丘陵区环江成义屯的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示踪技术对洼地泥沙堆积与小流域土壤流失速率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63-2007年的44年间,洼地泥沙堆积速率和堆积模数分别为0.38 cm.a-1和51.4 t.km-2.a-1。讨论了流域土壤地面流失与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关系,认为前者应比较接近于后者,研究小流域的土壤地面流失模数为57.1 t.km-2.a-1。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几十年以来的地面水土流失轻微,土壤流失速率仅为数十t.km-2.a-1。  相似文献   

20.
在地处滇黔桂连片喀斯特腹心地带,极具喀斯特山区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结合石漠化坡耕地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探索出包括石坎断面设计、砌筑、田间整地、蓄排引水工程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梯田建设模式。通过已实施工程的调查,这一建设模式的年保水率为37.4%,保土率为71.2%,玉米增产率为36.4%。对石漠化坡耕地粮食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