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刚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0):734-735
通过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的设计,对黄河泥沙的特点以及引黄工程泥沙处理方面应注重的一些问题作了论述,并给出了泥沙处理中控制指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2.
人民胜利渠是建国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区,泥沙处理问题一直困扰了人民胜利渠几十年。在引黄灌溉实践中,人民胜利渠采取多种措施处理泥沙,使灌区泥沙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并总结出泥沙处理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引黄必引沙,大量黄河泥沙的淤积极大地威胁了引黄灌区灌排工程的运行与管理,加剧了引黄灌区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引黄灌区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黄河泥沙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淤积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淤积的4种典型处理模式,试图为科学治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淤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常娟 《陕西水利》2013,(4):113-114
本文通过分析黄河上、中、下游引黄供水工程的泥沙特点,论述了目前沿黄各省处理泥沙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及泥沙处理效果。根据陕西省的水文、泥沙和地形等特点,提出陕西省内引黄工程泥沙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引黄泥沙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国安 《中国水利》2000,(10):32-32
经过40余年的引黄灌溉,历史上沿黄两岸留下的沙荒盐碱低洼地,通过引黄放淤改土大都变成了良田。两岸的洼地,也已沉沙基本利用完毕,现在沉沙征地已十分困难,但是每年从黄河引进泥沙仍超过1亿t。这已成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引黄泥沙处理的主要途径 黄河下游均为无坝引水,由于黄河泥沙多而细,引水必然引沙。大量泥沙入渠,必须妥善处理,走综合处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道路。 1.选择合适的取水口位置 从黄河实测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来看,水面含沙量小而颗粒细,近河床含沙量大而颗粒粗,泥沙沿水深分布很不均匀。从各种粒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河下游引黄泄漏中的泥沙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碱沙荒地,对黄河下游两岸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计算含沙量沿重线分布特点,探讨渠首防沙的作用,分析灌区泥沙淤积分布特性与泥沙处理利用的关系,分析计算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冲淤影响人渠泥沙的自理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黄河泥沙处理一般采用置换法,这种原始的泥沙水体分离方法是利用虹吸管由人工抽取清水,此法存在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笔者结合黄河水文实际,研制了“沙样水体自动控制分离器”,分析器采用单片机自动把清水与泥沙分离开,完成清浑水自动分离过程,该分离器已在黄河山东水文工作中应用,实践证明,不仅提高了泥沙测验精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50年黄河泥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鉴衡 《人民黄河》2000,22(1):18-21
黄河泥沙问题的复杂性和治理难度为世界之最,泥沙问题是治黄的症结所在,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的治理开发受到空前的重视,黄河泥沙的研究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泥沙的来源和特性,三门峡等水库泥沙问题,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基本规律,动床河工模型试验和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以及黄河下游引黄淤背理论和实践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半个世纪以来黄河泥沙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指出“拦,排,放,调,挖”作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  相似文献   

9.
黄河泥沙处理对策的发展、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略概括分析黄河水沙基本特点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 ,就黄河泥沙各项处理对策的提出背景、实践结果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总结。黄河泥沙处理是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 ,只有综合规划、统筹考虑 ,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 ,建立水沙调控体系并优化调度 ,合理处理利用水沙 ,才能充分发挥“拦、排、调、放、挖”综合治理体系的主体效应  相似文献   

10.
黄河输沙量居世界首位,其泥沙问题的复杂性和处理难度堪称世界之最。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泥沙研究受到了有关领导和科研部门的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多泥沙河流上水库运用方式的确立,河流泥沙的处理,黄河泥沙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开发等几个方面,均达到了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 数千年来,泥沙处理的得失,一直是黄河治理成败的关键,人们对泥沙问题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翻开卷帙浩瀚的治河典籍,章章浸透了两岸百姓的血泪,页页载下了与“泥龙”搏斗的悲歌。由于对河流泥沙认识上的局限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时期入黄泥沙处理和利用的状况和特点,提出对黄河泥沙应采取"拦、调、排、放、挖"等多种措施综合处理和利用。通过不同方案及泥沙治理效果的比较,研究提出了2030年前采用水土保持特别是多沙粗沙区拦沙工程拦沙、骨干水库拦沙,以及调水调沙、河道排沙、放淤、挖河疏浚及泥沙利用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和利用泥沙的配置方案。分析论证了在配置方案条件下,2020年前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年平均泥沙量为4.41亿t,下游河道年平均冲刷泥沙0.41亿t,可维持4 000 m3/s以上的中水河槽;2020—2030年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年平均输沙量为5.32亿t,下游河道年平均淤积0.46亿t,可维持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2,(8):43
本刊讯黄委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联合有关单位和高等院校,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制订系统的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规划;研究和制定黄河泥沙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与办法;  相似文献   

13.
黄河是多泥沙的河流,引黄灌区的泥沙处理问题,是灌区首先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文章就引黄泥沙对豫东地区引黄灌区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沉沙池来处理泥沙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引黄必引沙,怎样处理利用泥沙是引黄灌区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处于黄河中下游的人民胜利渠灌区从一开始就对泥沙问题十分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灌区在减少引入泥沙和处理利用入渠泥沙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灌区今后发展中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措施及提水设施的减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述了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和利用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新形势下传统泥沙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肯定了渠道泥沙长距离输送的灌区泥沙处理发展方向。并例举了渠道不同部位设置提水设施对于引黄灌区泥沙利用、处理和输送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黄河孟津河段滞沙现状,并分析了泥沙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提出了由处理型转变为开发利用型的泥沙处理新思路,即:把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经过科学方 法加工为建筑用砂后,梢售到当地建材市场,这样既减少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量又创造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位山引黄灌区泥沙淤积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区 ,渠系泥沙淤积严重 ,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 ,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 ,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灌溉存在的问题有工程配套设施落后、泥沙清淤困难、影响防洪除涝、占压耕地、堆沙区周边土地沙化等。引黄淤灌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淤灌增收、围堤放淤、优化粮食品质、加固黄河大堤、开发建筑材料等方面。目前,引黄灌区泥沙资源化利用已经具备了技术基础和条件,灌区泥沙资源化模式可概括为"拦、沉、放"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泥沙问题。如何合理处理利用引黄泥沙问题始终围绕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为着眼点,综述了灌区发展及泥沙治理的4个历程,分别为灌区建设与泥沙处理阶段、灌区发展与泥沙治理利用阶段、灌区节水与泥沙远距离输送阶段和灌区泥沙资源化与水沙配置阶段。针对目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的主要水文问题,指出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配置目标是共同协调配置灌区的水资源与泥沙资源,配置方法是多目标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4,(7):9-12
梳理了黄河泥沙治理演进的历史过程,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治理开发的新需求。阐述了黄河泥沙自然资源属性及黄河泥沙资源在农业、河道治理、能源开发、建筑材料和黄河文化等方面的利用途径,认为以黄养黄、以沙治沙是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根本出路。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其利用应遵循整合、提升、联产、胶凝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