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周昌谷和绝大部分画家一样有着某种艺术创新的自觉,"浙派人物画"作为一种地域画派风格的成功实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其要旨就是在熟练掌握西方素描捉形的基础上,尽力弱化素描的明暗关系,凸显中国画的笔墨特色,亦即用所谓结构素描的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写意花卉的笔墨技巧,固守住中国画独有的笔墨韵味,并从对传统人物画和敦煌壁画的学习中坚守住以线取势的中国画特色.如此一来,"浙派人物画"不仅与中国传统人物画拉开了距离,同时也明显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地域的人物画创作.当然,浙派人物画内部的每一员又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用笔用墨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1.青山绿水创作中的色彩特征1.1注重色彩的平面感。在青山绿水创作过程当中,在进行色彩的运用时,较少去选择在立体空间中进行物体的表达,往往是将物体在二维空间内,在同一平面内进行描绘。在进行青山绿水作品的创作时,画家往往选择平面化处理想要表达的对象,更加注重色彩运用的平面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画家不会去过多的考虑所要表达内容的立体感,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描绘所要表达对象的外轮廓线,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而平面图绘自己所运用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正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元朝(1271-1368年)尽管只有短短的九十八年,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元代绘画作为元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与格局。从中国内部来看,元代绘画上承五代宋,下启明清,是文人绘画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世界眼光来看,元代作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帝国,其内部文化的多样性,在生长于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书画艺术上亦有反映。本专题试图呈现元代绘画的多样性。几篇文章所涉及的画家及作品,并未将眼光  相似文献   

4.
玉山子是清代特有的陈设用品,多以山水人物、历史故事为题材,雕琢高山流水、亭台楼阁、苍松翠竹、车马行人等景物,层次分明,各具形态,从取景、布局到表现都渗透着绘画的章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人物画的精髓.中国人自古爱玉,玉文化在中国已传承七千年之久,《红楼梦》中曹雪芹所刻画的通灵宝玉正代表着人们对玉这一美好事物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正学界论及元代的界画(以界尺来描绘屋木、宫室、楼阁等建筑的绘画)时,以王振鹏、李容瑾及夏永最为知名。王振鹏往往被视为界画风格的转折点,预示着宋代写实风格转向元代以后的幻境画风,其作品在当时已受到重视,并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大多数的界画家并没有被著录在绘画文献中,较少被提及,夏永就是这样的一位典型画家,关于其界画的绘制时间、创作过程、画作功能等多模糊不清。夏永其人夏永,字明远,钱塘(浙江杭州)人。生卒年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画报》2012,(1):48-55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从各地聘、调画家,还特邀北京及各地的知名画家加盟,成为国家级的中国画研究和创作中心,每三年举办一次有相当规模的院展,使画家有时间从容地准备和创作,展览会产生有力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我仔细地看了这次展览,深感参展画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鲜明的风格,题材与主题多样化,形式探索丰富而新颖.以"时代心象"为展览主题表达了画院的一种集体追求与理想,许多作品确实反映了时代的巨变,表达了画家对这种变化的敏感与态度.从首届院展以"正大气象"为主题,到第二届展览以"时代心象"为主题,都是大主题,具有宏大叙事的特点,下届展览是否可以更具体一些?是否可以更专题化一些?是否可以考虑实行策展人制?即在每一届的展览之后就选择策展人,策划和设计下一届展览的主题,使策划与创作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7.
因缘与破解难题2006年10月17日,“澳门松风文化艺术协会南昌书画展”在南昌展出,景德镇学研究院陈雨前教授诚意邀请参展的澳门画家一行前往景德镇进行艺术交流.澳门画家苏法融对从未接触过的景德镇瓷板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雨前教授随手拿来一块瓷胚板和颜料,没有合适的画笔,苏先生以筷子作为画笔,即兴在瓷板上创作了一幅作品.经过烧制,出窑后却是一幅与传统瓷画迥然不同的作品,其艺术效果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8.
云烟缥渺     
元代画家商琦《春山图卷》是幅青绿山水,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两米多长的长卷,画的是春山缅邈.虽然画的是山,但给人的强烈感觉就是飘了起来.早春之时,乍暖还寒,绵延起伏的群山,在岚气中摇荡,云气氤氲,在微光的照耀下,山体似乎是透明一般.陂陀间,画丛树、溪流、小桥、茅舍,一切都在似有似无间.溪涧潺潺地流淌,读此画似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平地上以淡墨汁绿渲染,茸茸的草意隐然跃现.溪流中似乎有冷气溢出,汇入缥缈的云烟.作者传世的作品只有这一件,但就一件作品也可奠定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他属北宋山水画大师李成的一脉画法.画中一切都在云烟中飘动.这哪里是一幅山水,简直就是一幅"云烟".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8日,“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画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主办.此次画展共展出60余幅作品,作品绝大部分为冯其庸近年来所创作的书画作品中的佳作,其中半数作品是冯其庸89岁至90岁高龄所创作,且多为大幅作品.绘画部分既有色彩富丽对比强烈的重彩西部山水,也有笔墨洒脱、古朴浑厚的宋元风格山水.  相似文献   

10.
高介华 《中华建设》2011,(12):48-50
当代著名中国画家辛克靖先生所创作的画幅数量之多,题材之富,所涉地域风情之广,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在西方思辨哲学源头上产生的西方艺术,重写实,实属模仿,绘画、雕塑皆然。在东方(中国)混沌哲学源头上产生的东方(中国)艺术却在乎写意,传神、移情。于是乎有了人类艺术中的两极——亦所谓"太极之两仪",形成了人  相似文献   

11.
说“传神”     
正东晋画家顾恺之首开中国绘画"传神论"传统。考诸文献,顾恺之《论画》以"神属冥芒""助醉神""神灵之器"品评人物画;《晋书》本传载,顾恺之画人像数年不点睛,自言"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为裴楷画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顾恺之本人的画论以传神与否作为评判绘画的标准,而史书叙述更突显了他重传神的观念。然而,顾恺之没有真迹传世,只有后世的摹本传世,后世的摹本也并非人物肖像画,使今人研究时难免陷入有论而无画的境地,顾恺之的"传神"论也落不到实处。为了使研究拥有可靠的基础,应当优先注意有传世画作作为佐证的画论。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广东地处偏远地域的岭南地区,长期被称为“南蛮之地”,绘画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唐宋时期乃至明朝以前,绘画史上的广东画家寥寥无几.岭南经过了自晋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潮垦荒之后,随着明代广东经济日渐发达,几百年来的物质和文化积累终于在明代中后期结出了文化艺术的硕果,广东绘画逐渐闻达于中国画坛.自清代以来,广州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中国最早与外国接触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正明代版画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郑振铎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说:"中国木刻画发展到明的万历时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是光芒万丈。"明代版画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木刻人物版画,无论题材还是风格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被称为人物版画的黄金时代。明朝宽松的刻书产业政策、繁荣昌盛的手工业、大量的文化娱乐需求以及繁荣的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为木刻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明代木刻人物画创作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广大读书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以写实的手法,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瓷器上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之所以称之为新,是因为瓷器上作画,历来是以传统的山水、花乌、古代人物、图案纹样为主要绘制内容,而很少有以写实手法进行重大历史题材主题性的创作,故谓之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尝试着用这种形式创作了一批作品。这批作品共28幅。包括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各个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王式廓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从延安到北京——王式廓百年纪念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隆重举行。王式廓先生是新中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曾先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了《改造二流子》、《井冈山会师》等一大批美术精品,其中,耗时23年时间呕心沥血创作的大型素描《血衣》,是新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绘画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山东省吕剧院就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重要奖项——中国戏曲学会在济南市百花剧院为其创作演出的现代戏《回家》颁发了中国戏曲学会奖——并进行了演出. 《回家》是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对列入“感动中国”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高秉涵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使得这一生活原型实现了在吕剧舞台上的鲜活再现.高秉涵以一己之力,将客死台湾的乡亲老兵们的骨灰,一个个送回老家,让他们魂归故里、梦圆桑梓,这是戏剧原型高秉涵创造的生命奇迹.  相似文献   

17.
题写在中国古代绘画画幅上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题画书迹"。在画上题字,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特色。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题画书迹"与画面上的物象、人物等构成一个画面整体,因而成为一幅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题画文字又具有自身的形式特征。中国古代的"题画书迹"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和水墨画     
我从开始画水墨画到今天,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之前,我是从绘画的一般原理看待水墨画的,接触多了,慢慢地对水墨的特殊性有所认识和理解.待我动笔水墨三四年之后,才说得上对水墨艺术有自己的一点体会.逐渐地,水墨进入我的生活而对它难以舍弃.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天如痴如醉,要在上面消磨一段时间,有时洋洋自得,有时灰心丧气.在我磨练水墨的过程中,书房里画册中元明清大师们的作品给我不少开导,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等人的画也使我十分敬佩.我看他们的作品时,心里暗自揣摩他们的章法和笔墨,算是一种"意临"吧!可是每当我拿起笔,从来没有想过要学习任何一位大师和他们的画法.我画的是我对山水画的认识和我生活经验中的视觉与心灵的积累.我生长在长江下游冲积洲的水乡,隔着滔滔江水便是山峦起伏的丘陵,还有崛起的圌山和山颠上的宝塔,自幼培养起我对山、水与树木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我们正处于一个无法预知未来的时代.秦锡麟创作的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体现了对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这一现象的艺术处理.赏陶者不再从三维的角度来判定作品的对称和几何上的平衡.他每次创作总会涌现出新的亮点,这种活力,这种生机和变化,成为作品造型与瓷绘的动力,并赋予当代作品充满诗情画意;环视他的一件件作品,映入眼帘的恰似一项新的创造,就像这只热气腾腾的茶盏,并再次演变成花器的造型.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不可否认一个城市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几百年前,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由于佛罗伦萨城市的衰弱,很多艺术家如同候鸟一般迁徙至威尼斯。临海的风裹挟着浪漫的气息迎面而来,这群人带动了水城艺术的发展,在绘画领域尤甚,16世纪产生了威尼斯画派,提香就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提香擅长对色彩的运用,有"西方油画之父"的美称,但在他创作的早期,他是以一个粉丝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