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贵友 《人民珠江》2011,32(1):84-86
沾益县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区域差距较大,水资源管理粗放,利用效率低下,水库病险严重,但区域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多数地区旱灾频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沾益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对全面深入推进节水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客观事实,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引入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中。以常熟市为例,首先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Super Decisions软件建立ANP模型,通过求解超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其次对2008—2012年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并与AHP法的评价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常熟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迅速,2008年时综合评价分值低于合格值,节水型社会水平较低;2012年分值接近90,达到较优水平,基本建立了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节水防污型社会。该评价结果与AHP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更加符合常熟市的实际情况,验证了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在综合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建立起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用水效率、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结果表明,2015年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处于良好阶段,通过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预计到2020年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将达到优良阶段,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节水型社会评价过程复杂,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为了更科学、客观评价节水型社会水平,本着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并得到了满意的评价结果,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和正确评价节水型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确定不同规划水平年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生活、生产、生态和管理5个方面的25个指标,涵盖了社会经济、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水管理等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的各个方面。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各规划水平年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现程度,并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依据高效、安全、可持续准则选取了包含节水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发展和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的22项指标,构建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对宁夏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客观地反映宁夏节水型社会发展水平,理论清晰,计算简便;筛选出的22项指标较科学地反映了宁夏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效果;宁夏节水型社会已完成了起步阶段,建设发展效果较显著,已接近初步实现阶段。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高邮市本地水资源量和过境水资源量相对丰沛,开展以节水减污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分析高邮市水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建立起高邮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综合水平、节水效率、节水管理和节水保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高邮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处于良好阶段,通过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预计到2020年高邮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可达到优良阶段。  相似文献   

8.
节水型社会建设后评价在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长沙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例,结合改进的逻辑框架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其效果进行后评价,评价结果为:试点建设基本实现了目标而且具有可持续性;得分为85.10分,达到了良好水平。对长沙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后评价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能够相互印证;而且经过3 a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长沙市的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和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也已基本建立,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工程技术基本完善。然而,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继续进行深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节水效率、节水管理、节水保障、创新性工作4个方面,建立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阶段划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已处于优秀阶段,其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水平衡测试率、节水型载体覆盖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下水管理水平处于良好阶段,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和用水定额达标率仍处于中等水平,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还只是初级阶段。研究结果可以科学反映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并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同时对其他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滨江城市大多水资源丰富,但水质型缺水往往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滨江城市破解水资源发展瓶颈的主要方法,而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根据滨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的特点,通过评价指标遴选,筛选出20个评价值,组成4个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模块,并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综合分析评价手段,构建滨江城市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模型。以江阴市为实例,应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达到了优秀的水平。这与江阴市2015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的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可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报告采用的人均水资源主人标准,对我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接近用水紧张国家的边缘。我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庆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措施,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土保持社会效益指的是水土保持项目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包括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影响程度,其反映的核心内容包括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3个方面。社会效益监测应以农户监测为基础进行宏观社会经济调查,以监测信息为基本依据,建立层次化(目标、准则、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定性(德尔菲法)和定量(AHP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内容有三个方面:黑河干流分水方案,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灌区水权制度建设及用水户协会建设。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特点有:通过试点逐步完善水权制度建设;以水量方式体现水权,完成水资源从流域到区域的初始化配置;以节水工程建设带动管理措施的落实,全面提高水权分配的保障能力;以水量分配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规模,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民通过水票获得配置水量的权利,促进了水权交易。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自然条件、 经济和社会特点,筛选出50个监测指标,从水土流失因子、 水土流失状况、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效果和水土保持管理等6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建了广东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为建立广东省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评价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  丁晶钰 《中国水利》2011,(19):30-32
江苏省南通市作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根据地区水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增强节水意识、建立节水机制、完善节水模式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探索与实践,为南方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减污型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全省大型取用水户的调查分析,找出了辽宁省节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约用水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进怀 《中国水利》2012,(2):21-22,14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统筹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管理系统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水土保持作为研究水、土两大生态基础资源,推进构建由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植被资源共同组成的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良性演进的学科,在落实科学发展的征程上作用将更大、任务将更艰巨、意义将更深远.通过分析空气中PM2.5的成因,指出了北京治理PM2.5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发挥水土保持作用治理PM2.5的微观、中观、宏观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庆 《中国水利》2006,(3):50-51,49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从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节水体系;促进节水领域的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发展与节水的双赢等几方面提出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东  韩凤翔 《人民长江》2004,35(10):17-18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依托水利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在建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以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为主要对象,建立覆盖全流域水土流失区的、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必将大大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姜德文 《中国水利》2006,(20):17-19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应转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观念,对建设项目实施调控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案审查审批应从注重单个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战术层面向注重流域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保护的战略层面转变,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开展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和水土流失影响度评价,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审批、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发挥水土保持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