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白洋淀芦苇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芦苇是白洋淀湿地中最重要的水生植物,面积约6000hm^2。介绍了白洋淀芦苇资源的分布、产.量情况,并分析了白洋淀芦苇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澄清水质、抑制藻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由于白洋淀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环境污染,所以最后围绕白洋淀芦苇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提出了白洋淀芦苇的生态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陆交错带芦苇根孔及其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芦苇是我国北方地区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在白洋淀水陆交错带湿地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芦苇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形成芦苇根孔。根孔以横向走向为主,大多数芦苇根孔集中在18~75cm之间。与退化芦苇湿地相比,健康芦苇湿地苇高、苇粗,根、茎长而重。室内芦苇和小麦原状土柱(0~100cm)的污水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苇地土柱的净化能力大于麦地土柱,以对磷的净化最大。苇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92.6%、TN43.5%、COD54.1%,麦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86.0%、TN41.3%、COD29.8%。  相似文献   

3.
水陆交错带芦苇根孔及其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苇是我国北方地区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在白洋淀水陆交错带湿地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芦苇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形成芦苇根孔。根孔以横向走向为主,大多数芦苇根孔集中在18~75cm之间。与退化芦苇湿地相比,健康芦苇湿地苇高、苇粗,根、茎长而重。室内芦苇和小麦原状土柱(0~100cm)的污水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苇地土柱的净化能力大于麦地土柱,以对磷的净化最大。苇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92.6%、TN43.5%、COD54.1%,麦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86.0%、TN41.3%、COD29.8%。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芦苇湿地根孔(系)观测调查及其净化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苇是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面积约6000hm^2。观测调查结果表明,芦苇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形成芦苇根孔;根孔以横向走向为主,大多数芦苇根孔集中在18-75cm之间。与退化芦苇湿地相比.健康芦苇湿地苇高、苇粗,根、茎长而重。室内芦苇和小麦原状土柱(0~100cm)的污水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苇地土柱的净化能力大于麦地土柱,以对磷的净化最大。苇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92.6%、TN40.6%、COD54.1%;麦地土柱的净化率为TP86.0%、TN27.4%、COD29.8%。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面临着干淀的威胁。现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如水量减少、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为维护白洋淀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安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白洋淀湿地1956~2000年的降雨、蒸发、入淀水量、出淀水量和水位数据,研究了降雨与蒸发的变化规律、入淀水量与流域降雨量的关系、水位变化趋势等,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水文变化情势,阐明了湿地水资源退化的内因是上游入淀径流减少,提出为了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缓解干淀危机,必须进行人工调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白城市芦苇湿地现状功能及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进行分析,阐述了芦苇湿地在人类生存中调节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湿地产品,人类休闲度假娱乐场所等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了白城市芦苇湿地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湿地近10年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监测资料,综合评价白洋淀湿地近10年的水量水质状况,分析其变化规律,提出湿地保护建议,为白洋淀持续健康发展、稳定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白洋淀对京津冀生态及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白洋淀湖泊生物结构的破坏和食物链的断裂,造成了草型湖泊水体日益恶化。保定市将投资近246亿元用于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白洋淀是由府河等多条河流汇入连接在一起的,目前流域内沼泽化和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明显,在一些河流汇入的地方建设芦苇湿地净化系统;对排入白洋淀的污水达到一级A标的前提下,再次进行深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河流域滨海湿地面临的日渐严重的天然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选择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等典型滨海湿地,基于遥感解译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其主要的生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发现,各湿地面积呈减小趋势,尤其是芦苇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多转化为建设用地,人为因素主导了北大港湿地退化,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加速了七里海、南大港湿地退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统计出的湿地资源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对新疆1996~2005年湿地资源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在10年尺度上湿地资源总的动态特征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滩涂湿地、永久积雪及冰川湿地和库塘湿地面积增加,增加面积共46 417 hm2,沼泽湿地、稻田湿地和芦苇湿地面积减少,减少面积共12 966 hm2。最后引入湿地资源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新疆各地州市湿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湿地资源类型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全疆相应的湿地资源类型变化幅度。政策变动、水利工程建设和人口增长是新疆湿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湿地面面观——兼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我国湿地概况,探讨我国湿地的消减原因、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利用策略;阐述湿地保护对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作用;以促进流域水土资源保护及湿地保护工作,挽救湿地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3.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湿地优先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科学修复湿地,维持流域整体取用水安全及生态与环境安全,本文在分析流域"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及伴生过程演变与湿地生态演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对湿地进行优先保护并提出实施要点.其内容包括:基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确立湿地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需水;将湿地作为优先用户,通过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确保其生态需水;开展湿地生态用水调度与监管,完善应急调度方案;在水资源管理中,完善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使用机制,其中优先保护湿地足核心.  相似文献   

14.
查干湖是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单位,试点工作以水利科技创新为决策和工作的基础,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对查干湖进行生态补水;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减少入湖的农业面源污染水总量,从源头减少入湖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对排水沟渠进行生态化改造,抚育排水干渠两侧湿地,沿程削减入湖污染物;科学调控水位、水量,扩大芦苇湿地面积。提高削减污染物能力;研发应用新型生态水岸技术,使查干湖水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获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湖北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  陈蕾 《人民长江》2018,49(23):43-46
通过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武汉南湖等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进行实地调研,以湖北省第一次、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湿地保护的要求,分析了湖北省湿地的变化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湖连通廊道、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湿地为全球的3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分析了目前中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生态威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指导,探讨了中国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habitats and degraded water quality are major environmental concerns worldwide. Especially wetlands are sensitive ecosystems that are subject to stress from human activities.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primarily used to generate information on land cover/use change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remote sensing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rapid or a large-scale understanding of lake change and in developing lak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principal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monitor and asses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cover/use by using GIS, and to determin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se chang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and GIS dat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use type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small natural wetland of Lake Cheimaditida, located in the East Mediterranean region of Northern Greece. Da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GIS software.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Lake Cheimaditida wetland has been influenced by man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e variables chosen for the assessment included condition of wetland and lake areas, present extent of wetlands relative to historic area, cover of natural habitat, wetland disturbances, etc. These variables address catchments propertie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wetland habitats and water quality and assessment of trends useful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nd cover/land use patterns were assessed and compared using aerial photographs taken in 1945, 1969, 1982, and 1996. Over this period, reed beds enormously increased by 1,655.19%, while open-water areas and peat lands decreased by 74.05 and 99.5%,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s in land cover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Lake Cheimaditida wetland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historical pattern of reed beds colon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the proces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freshwater wetl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草型湖泊湿地价值量化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典型干旱区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湿地为研究区,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乌梁素海湿地资源的特点,对乌梁素海湿地的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湿地的总价值为28.24亿元,其中直接实物产品价值为7 164.70万元,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为18 193.43万元,间接价值为81 960.58万元,目前非使用类价值为17.51亿元.只有合理开发乌梁素海湿地资源,保护好这一对区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的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才能实现乌梁素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种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口是中国第1大河流入海口,滩涂辽阔,食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长江口不仅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也是亚太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近几年出现了将大量滩涂湿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不利于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如何有序开发长江口滩涂资源,合理保护长江口湿地,对于维持长江口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对长江口水环境、水生态、湿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分析,从维护长江口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