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平原区河网组成复杂,科学合理地布设水文站网十分重要。通过对杭嘉湖平原区水文站网的评价和测验方法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平原区水文站网的布设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流域治理、水资源管理、省界水量水质监控、水量平衡等因素的要求;水量监测采用单一流量站、基点站流量与水文巡测相结合的方式。多普勒流速测流方法在多个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得到成功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3,(12):21-23
从站网密度、站网功能、河流水文控制目标、省界水量监测、防汛测报、测报方式和水文站网受水工程影响等方面对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现有站网密度为1 975 km2/站;现有站网功能在水文情报、水资源管理方面比重超80%,在城市水文、行政区界监测方面比重较小;流域面积在500 km2以上的河流中,30.5%为完全水文空白河流,河流水量计算控制任务艰巨;流域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省界河流中,径流控制现状满足率为81.8%;流量信息采集方式以人工为主;43.7%的大河控制站受水工程影响。提出了加强黄河源区站网建设、完善测站功能、加快水文测报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加强受水工程影响的河流水沙关系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文站网布设是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基础,只有合理的优化水文站网布局才能有效地控制水文要素在面上的分布特征,为水文分析计算、工程设计、水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该文运用直线原则和区域原则对东江流域流量站网进行了分析验证,为水文站网的规划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立伟 《人民珠江》2012,33(4):60-63
水文站网是开展水文工作的基础.水文站网的规划与建设与否,直接关系到布局是否科学,站网的整体功能是否齐全,是否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针对云南省楚雄州现阶段水文站网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文站网优化调整的方案,为社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以利于楚雄水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简要评述了怒江上游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流域水电规划方案,遵循水文站网布设一般原则,考虑水电工程建设时序,对流域水文站网布设和分阶段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前期站网建设需要应新建江达、热玉、同卡、罗拉、俄米5个水文站,为掌握水文要素沿程变化规律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对西藏水文站网建设和梯级水电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文站网布设是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基础。只有合理的优化的水文站网布局才能有效地控制水文要素在面上的分布特征,为水文分析计算、工程设计、水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为配合全国水文站网代化管理,笔者运用直线原则与区域原则对洮河及嘉陵江干流区的流量站网进行了规划分析,为水文站网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浅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文站网是为满足流域规划、水量调度、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或综合功能而设置的,可以通过流域水量计算、省界水量监测、防汛测报、水质监测目标满足率来反映其合理性.分析统计结果表明:①现状黄河流域水量控制满足率为32%,水文空白河流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的河源区和内蒙古的荒漠区,应在下一步黄河流域站网布局中重点关注;②流域省界河流水量控制满足率为82%,尚有6条河流需设站控制;③尚未开展防汛预测预报的河流有35条,今后调整的任务是提高报汛站网密度,增强报汛的时效性;④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目标平均满足率为32.3%,整体水平偏低,需要大力加强水质站网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平度市水文站网的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优化水文站网结构、完善水文站网布局、提高水文监测水平、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强化水资源监测为目标.提出水文站网发展的必要性和措施,为水文站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雨量监测的准确性对城市防洪减灾和保障城市运行产生重大影响,雨量站网布设模式直接影响区域雨量监测的准确性.选取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现有雨量站网布设的基础上,设置11个雨量站密度梯度(T1~T11),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雨量站网布设合理性进行评价,提出最优雨量站布设方式.通过2年21场降雨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T10雨量站网布设密度实测面雨量值与目标值相差0~3.3%;最大雨量控制率和最大雨强控制率达100%;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Rd)、绝对误差(MRE)分别为0.3、0.007 7和0.22,NSE系数为0.999 9接近于1.综合考虑面雨量值、最大雨量及最大雨强等3个参数,同时考虑雨量站的后期维护管理.认为T10(8 km2/站)梯度雨量站数量和布设较为合理,8 km2/单站雨量站的布设模式为城区雨量监测最优站网布设模式.本研究旨在解决如何科学、经济、合理布设雨量站网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青海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分析站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水文需求的新变化,表明优化完善水文站网是青海水文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出“稳大、优区、调小,结合水资源管理、生态建设、民生水利等需求,适当增加布设水文站点”的站网规划调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黄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了由河流和供水工程组成的水网布局,对供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没彻底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调控能力差、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阐述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背景和内涵,分析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措施。在国家水网构建框架下,黄河流域水网将形成以黄河干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纲,以支流和供水工程为目,以干流7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结的布局。黄河流域水网对于实现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构建流域社会经济空间均衡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开忠  董亚宁 《水利学报》2020,51(9):1038-1047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文指出缓解生态系统负荷"过满状态"和发展的矛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进社会经济生态转型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要素-空间-时间"三维分析框架,明确推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转型、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运用这一框架;其次,识别出落后的社会经济物质代谢、低效的人与自然共生空间格局、低效的路径依赖是制约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转型、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推进黄河流域经济物质代谢转型、空间重构和路径创造的关键性战略对策,即:做实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和以水定产,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黄河流域,推进别具一格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信息网络强河以及推进流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全球化。本文对深刻认识和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理和方略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黄河流域多维临界调控措施、方案;基于协同学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了黄河流域多维临界调控仿真模型;通过对黄河水资源分配进行大量模拟研究,实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期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电建设成就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晴  辛淑霞 《人民黄河》1998,20(4):26-28
根据黄河干支流已建水电站的实际统计资料,分析计算敢黄河流域已建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并定性地分析了水忆开发的社会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电事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巨大的发电经济效益。在电网的调峰、调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为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作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公路、铁路、建筑、海港、采矿、军工等工程的各个领域。引黄北干的耿庄、尚希庄和墙框堡三座调节水库选取了全库盆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大坝下游坡面采用了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污染源状况,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对黄河流域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流域污染以点源为主,点源中以工业污染为主,流域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流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河重点城市,主要汇入湟水、渭河、汾河等重点支流和黄河干流兰州、宁蒙等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近40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气候敏感区之一,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环境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过去40年的温度、降水、水汽通量散度、蒸散和荒漠化风险等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979—2019年黄河流域四季均呈现明显增温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季节性降水的变化差异显著,春季和夏季降水呈现下降趋势,秋季降水增加;黄河流域空中水汽以辐合为主,过去40年黄河流域上游水汽辐合年际波动最小,中游次之,下游最大;黄河流域蒸散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增加趋势集中在上游地区;黄河流域荒漠化风险整体处于中等风险以上,呈现由南向北加剧的空间分布,1982—2014年黄河流域荒漠化风险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厘清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蒸散、水汽输送和降水等水循环过程的变化规律,能够为维护黄河流域地区生态安全、防范重大气象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来水来沙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水沙异源,不同区的水沙特点不尽相同,其对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影响也不相同.为探求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来源区的关系等问题,有必要对黄河流域进行分区考虑.基于前人对黄河流域分区的成果,在保证支流流域完整性的前提下,将花园口以上的产水产沙子系统划分为4个一级区,并将各个一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区.然后对中游重点区进行河网提取及编码应用,编码后的中游重点区共有12万条河段,包含7级河流.此外,在提取河网的基础上,利用编码的便利统计了各支流的流域面积、河网密度等信息.本文研究结合黄河数字流域平台,能为分析中游水沙来源区与下游河道淤积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作用的加剧,流域水资源受变化环境的影响愈加显著。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及需水预测对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耦合了考虑物理机制的需水预测方法,建立水资源系统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多因子驱动及多要素胁迫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特征,采用MPI气候模式预估的未来气温、降水结果及未来流域5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形,预测了黄河流域2017—2030年的水资源供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的生活需水量随着流域人口及人均用水需求的增加不断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需水量呈现缓慢减少态势,生态及三产需水量逐年增加,农业灌溉需水量呈下降趋势;②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力度、增加节水技术投资的前提下,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满足黄河流域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③为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提高节水程度,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龙区间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站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河河龙区间水情报汛站网现状,指出无论站网密度还是时效性,都不能满足黄河防汛及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试验等重大治黄实践对该区水文情报的需求,必须加快该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结合该区暴雨洪水特点及黄河防汛、治黄实践等方面的需求,对河龙区间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站网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