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清人孙髯翁作的大观楼长联中所描绘的滇池风光.那时的滇池山高水长,碧波荡漾.诗人于坚在描写滇池的诗中说:"在我们故乡,把滇池叫作海."是的,五百里滇池云海苍苍,湖水茫茫,真可谓"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海灿烂,若出其中".滇池有海一样的景致和气势,昆明人把在滇池游玩叫作"耍海".五六十年代,滇池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清澈得可见水中游鱼.  相似文献   

2.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清人孙髯翁作的大观楼长联中所描绘的滇池风光。那时的滇池山高水长,碧波荡漾。诗人于坚在描写滇池的诗中说:“在我们故乡,把滇池叫作海。”是的,五百里滇池云海苍苍,湖水茫茫,真可谓“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海灿烂,若出其中”。滇池有海一样的景致和气势,昆明人把在滇池游玩叫作“耍海”。五六十年代,滇池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清澈得可见水中游鱼。  相似文献   

3.
在1992年鱼类周血有核红细胞微核率观察结果基础上,又于1993年初利用蚕豆极尖微核技术对武汉江段近岸水域进行了可对水生生物和人类造成慢性毒害的致突变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16个水样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有14个超过自来水阴性对照VMN‰,最高达到37.7‰,为自来水对照的8.8倍,经t检验,其中的3个与自来水对照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9个差异极显著(P小于0.01)。运用污染指数对16个水样的  相似文献   

4.
滇池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沉积物内源磷释放是湖泊富营养化重要的污染来源。本次研究在滇池20个采样点进行了原状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分析测试了分层沉积物样品的总磷、总氮、总有机质含量,揭示了滇池全湖沉积物中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为估算沉积物磷释放的通量水平和初步解释滇池磷释放的主要作用机制,现场提取出了沉积物间隙水,并分析了间隙水以及采样点湖水中溶解总磷、溶解磷酸盐和溶解有机磷的含量,根据实测运用费克扩散定律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之间磷的交换通量。同时对代表性样点进行了原样沉积物柱磷释放的实验室模拟。通量计算和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向水体的释磷能力,全湖沉积物平均磷释放通量为0.095mg/cm^2/a,沉积物磷释放成为全湖磷负荷的重要部分。实验数据相关性分析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磷活化释放的主要机制是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降解,有机磷分解形成的浓度梯度驱动了溶解磷从沉积物向水体扩散。  相似文献   

5.
采集濮阳东北部金堤河两岸的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指出HCO3 Na型是该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类型。选择水化学类型为HCO3 Na型且远离非HCO3 Na型水样点集中区域的监测点的水质数据,计算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对照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确定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35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中,26个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因子是COD、NO2- N和NH3 N;5个深层地下水监测点中,仅靠近金堤河的2个点的数据显示受到微污染,污染因子是溶解性总固体、SO24-和NO2- N。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主要污染源为含氮的农药、化肥和被污染的地表水等。  相似文献   

6.
超滤膜和微滤膜在生活污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经二级生物处理后的机场污水 ,使用膜处理的方法进行深度处理 ,以期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回用水的水质指标按照生活杂用水指标来执行。试验通过使用孔径为 0 2 5μm的中空纤维聚丙烯腈微滤膜和切割分子量为 1 0 0 0 0的中空纤维的聚砜超滤膜 ,对机场污水进行了试验及结果分析 ,同时为使试验数据具有普遍意义 ,还对北石桥污水处理中心的出水和兴庆湖入口处水样作了对比试验。试验流程如下 :超滤 :原水→格栅→原水泵→保安过滤器→超滤膜组件→滤后水 (浓缩水 )微滤 :原水→格栅→原水泵→微滤膜组件→滤后水 (浓缩水 )主要结论如…  相似文献   

7.
微污染水源水的强化絮凝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涡旋控制理论对南方某水厂传统絮凝网格进行了强化絮凝改造。运行结果表明,基于对剪切力与粘性力控制的强化絮凝网格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具有一定优势:絮凝能耗小,出水矾花密实(分形系数大),矾花粒径大,对应的沉后水浊度降低0.1~0.3 NTU,沉后水、砂滤水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增加2%~5%。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昆明市第五水厂气浮工艺的组成、平面布置及有关设计参数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通过生产性运行结果说明了气浮-过滤工艺是处理滇池水的有效方法,并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处理效果及降低制水成本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云南高原山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科学评估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以昭通永善县为研究区,选取2个样点灌区、15个典型田块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采用实测法和调查分析法计算了样点灌区净灌溉水量,通过首尾测算分析法得到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而计算出2018—2020年永善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果表明:(1)2018—2020年永善县样点灌区净灌溉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花椒、砂仁、柑橘、烤烟、马铃薯的净灌溉水量呈现出依次减少的趋势;(2)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出中型灌区大于小型灌区的趋势;(3)2018—2020年永善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分别为0.489 2、0.502 0、0.508 5,研究成果合理、可靠,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灌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滇池水质状况综合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克雕 《人民长江》2012,43(12):37-41
滇池是国家进行重点环境治理的河湖之一。在对滇池8个监测点采样监测的基础上,评价了2010年滇池水质现状。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监测点主要污染项目作了水体污染程度评价。以2001~2010年监测资料为基础,选取影响滇池水质的主要指标: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5 d生化需氧量、总磷,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点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中氨氮、总磷污染严重,总氮、5 d生化需氧量指标趋于恶化,高锰酸盐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控制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滇池水污染、生态恶化 ,近 10年综合治理仍未能逆转。认为导致滇池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入湖污染物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 ,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二是城市发展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难以保证生态环境用水 ;三是滇池逐步演化成半封闭湖泊 ,加上数十年污染负荷剧增 ,加速了生态环境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改善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有 :综合治理 ,有效控制污染物 ;引水济昆 ,缓解流域水资源匮乏 ,从根本上提高滇池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清顺  何兴  王和芬 《人民长江》2018,49(9):103-106
云南省为保证滇池-德泽水库引提调水工程顺利运行,依据相关保护条例、管理办法,确定了联合调度基本原则。通过编制滇池-德泽水库引提调水近期及年度联合调度方案,建立了运行调度管理体制机制。联合调度方案的实施对保证德泽水库提水补充滇池,解决滇池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自建成运行至今已累计向滇池补水15.78亿m3,使滇池外海水质好转趋势明显,主要污染因子呈下降趋势,达到了预期效果。所制订的联合调度方案对国内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容量总量控制和水质目标管理是有效落实“水十条”和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湖泊水质保护的最佳管理办法。以变化条件下滇池流域水资源条件和独特的水循环过程为背景,采用精细化的数值模拟手段,重新核算了滇池水环境容量;同时分析了滇池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提出入湖河流水质浓度的分区和分时段控制限值,并制定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目标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期以来滇池治污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分析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滇池具有倒流的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现有治污成果,提出以地理工程为主体,将滇池的污染治理纳入到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进行多元化治湖,通过改变滇池的出口位置,使昆明城区污水不再污染滇池,从而达到有效治理滇池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开通前后滇池外海的水质变化,以2009年~2015年滇池外海水质实测数据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滇池外海的水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水质类别均为劣Ⅴ类;综合污染指数法可以评价水质级别,但不能评价水质类别;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以看出水质类别逐渐向Ⅲ类、Ⅳ类转变的趋势;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实测值对比,能客观反应水质类别。综合4种评价方法可以看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开通后滇池外海水质好转。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滇池存在pH值和蓝藻浓度双高的生态问题,利用自动监测周报数据,分析了2004—2018年滇池最有代表性的观音山断面pH值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在该时段内,pH值超标率普遍较高,极端pH值高达10.4。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高pH值对滇池生态修复中有重要作用的沉水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的限制作用以及对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的潜在促进作用。为更好地保障滇池生态治理成效和促进生态修复进程,建议加强滇池高pH值形成机制研究,加强入湖河流和牛栏江引水工程对滇池高pH值的减缓作用,加强滇池pH值内源污染治理研究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流域水问题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流域多水源联合调度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的总体框架。基于滇池流域相关区域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结合区域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滇池及其入湖河流生态景观等对水资源需求,采用MIKE BASIN作为技术工具,研究了滇池流域多水源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系连通的工程方案。在保障滇池生态修复补水和昆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前提下,通过外调水、本区水、城市再生水的多源水联合调度,构建了滇池流域"清水入湖、中水回用、清污分流"的健康水循环模式,以便削减滇池入湖污染负荷,支撑滇池水质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变化环境下滇池污染具有一些新特点,如污染源数量逐渐增多,情况更加复杂;点源污染程度加重,面源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物入湖过程发生变化;水体环境演变情况趋于复杂化;过程控制难度加大。滇池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昆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分析了滇池污染源、水质及其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和现阶段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滇池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工业结构以减少污染,提出了整个流域、全过程、综合治理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如综合治理、内源污染疏浚、生态修复、跨流域调水、公众参与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