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LUCC的安徽省生态系统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周亮广 《人民长江》2016,47(17):19-24
利用ArcGIS从安徽省2000,2005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LUCC从服务强度和区位指数两个方面计算了安徽省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地类型分布上,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宿州、淮北等)为单一的耕地类型,南部(黄山等)和西部(六安等)为组合类型,由北到南呈现单一到多样的变化;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00~2010年期间减少了0.7%,耕地+湿地+森林的服务强度占全省的94.76%,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全省的92.98%。安徽省各地市中,耕地、湿地和森林占的比重越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就越大;土地利用变化是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服务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见  曹慧群  陈进 《人民长江》2018,49(11):29-34
为了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开展了大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但现有研究侧重于水源区部分小流域或库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少从整个水源区角度评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总价值研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水源区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针对水源区森林、草地、耕地和水域四大类生态系统,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评估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429.4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619.9亿元和1 809.5亿元;水源地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气体调节、产品提供、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旅游休闲、养分循环;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水域、草地、林地、耕地。水域生态系统提供的单位价值比较高,水源地在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敏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近11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其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测算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借助生态系统传统敏感性系数对测算结果进行检验;最后利用交叉敏感性系数定量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及方向。结果表明:(1)2000~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转为森林、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约0.46亿元;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森林、耕地转为灌从、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约0.57亿元。(2)研究期内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灌丛和草地;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中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食物生产和维持养分循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3)研究期内岷江上游生态系统传统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大小依次为:C_(森林)C_(灌丛)C_(草地)C_(水域)C_(耕地)C_(荒漠)C_(裸地)。(4)导致岷江上游生态系统交叉敏感性最高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森林和水域、草地和水域的相互转换,交叉敏感性系数均大于1,大部分土地利用转换的生态意义并不明显,但水域和其他地类相互转换的生态意义略有上升。研究结论有望为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及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郭梅  刘文飞 《人民黄河》2023,(6):98-104+110
黄河流域能源富集区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为厘清其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特征,综合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和灰色关联法等,对黄河流域能源富集区1990—2018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了量化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富集区以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活跃,以耕地和草地开发为建设用地,以及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为主;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1990—2018年总体减少了112.905亿元,其中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和保持土壤服务对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小的贡献较大;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低值区主要包括宁夏全区以及甘肃白银、山西朔州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等;1990—2018年草地和耕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沿江西岸各3 km范围内的岸线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通过当量因子法计算2010-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究其演变特征.结果 表明:在研究期内,耕地、草地面积有不同程度减少,建设用地占比上升,水域和林地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除土壤保持的价值量波动外,其余生态服务价值均保持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江经济带五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及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分析其与社会政策、人口密度及用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水田减少、城镇用地和水域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差异较大,与上中游相比,下游土地利用变化时间较早,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较大;1990年后土地利用强度持续增加且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2010~2015年最大,2000~2010年最小;土地利用变化受社会经济政策影响较为显著,同时土地利用强度与用水量、人口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分析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对其结构时空偏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方法】基于1990—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运用信息熵和偏移份额模型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研究显示:(1)研究期内河南省整体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呈“缓慢下降-缓慢上升”趋势,优势度则相反,结构经历了“有序—无序—相对平稳”的演化过程。(2)研究期内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用地为增长性结构,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地为衰退性结构,其中建设用地补给偏移效应显著,耕地挤出偏移效应显著。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竞争力存在明显空间差异。(3)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56.19亿元;土地利用结构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林地和水域用地为主,占总比重75.65%;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占总比重58%,空间分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结论】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用地是河南省生态系统价值变化的主要因子,前者为负相关,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率...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西藏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变化量,明确湿地生态系统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替代成本法等核算方法,从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保育土壤和净化水质4个方面对西藏地区2007年和2014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进行损益核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和2014年西藏地区湿地生态系统4项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6949.87亿元和7562.62亿元,同比增长8.82%,其中调蓄洪水价值量和固土保肥价值量分别增加261.84亿元和217.26亿元,占总变化量(612.75亿元)的78.2%。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1980年和2000年海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图,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数学方法,研究分析紫荆关流域20 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流域内林草地面积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是向林草地转化,流域总体生态环境有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成六三 《人民长江》2018,49(2):15-19
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武隆区为例,依据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以及参考中国陆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验系数等,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武隆区的土地利用多样性趋于减少状态,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处于发展状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涨了259%,以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域较为突出,单项生态服务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所占总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差异较大;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增速远低于人均GDP增速。建议在未来一段时间,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以缩小生态服务价值与GDP增长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东  张勃  张华 《人民黄河》2007,29(10):11-13
以张掖市1984~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对该市各时段的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年间,张掖市土地利用变化总的趋势是林地、牧草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耕地、荒漠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这一变化损害了该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4年的143.9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107.26亿元,平均每年损失1.83亿元。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遗鸥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针对鄂尔多斯遗鸥国家自然保护区遗鸥繁殖生境——尾闾湖泊湿地遭到破坏的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项”和“准整体”两种角度出发,分别采用现行的价值评估方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结合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析以及2005年全国粮食及其他产品的价格水平,评估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0.93亿元和1.48亿元,约1.4万元/hm?和2.2万元/hm?。通过对两个结果的分析比较可知,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在1亿元~1.5亿元之间,其价值量的大小受选用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部分的认识及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价值评估;湿地;鄂尔多斯遗鸥国家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泉州市石壁水库库区1989年、2002年和2008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分析了1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2年,库区工矿用地面积急速增加,扩张了近21倍,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2002~2008年表现为明显的城镇化过程,城镇用地变化率达176.25%,林地和水域面积回升。由于工矿和城镇用地的VC值为零,林地和水域的VC值较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石壁库区的ESV从1989年的15 517.64万元减少到2002年的15 118.66万元和2008年的15 262.98万元。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CS值都小于1,库区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水域对库区生态系统影响最大,其CR值在2.78~2.76,林地次之,为1.09~1.11,耕地面积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总的服务价值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方法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对其作出定量描述,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为研究对象,将生态系统划分为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4个子系统,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为166.4731亿元,...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直接改变土壤侵蚀的方式和强度。以长江上游龙川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土壤侵蚀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龙川江流域土地利用内部转化以林地转化最为突出,导致了土壤侵蚀面积的减少或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向林地的转化均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而向耕地的转化则会增加土壤侵蚀;耕地向林地、草地、水域的转化使侵蚀强度指数显著降低,林地向耕地、草地转化,水域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均使侵蚀强度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选取湖北省天门市为汉江下游平原典型研究区域,根据其水生态系统特点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框架,构建了天门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了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知,天门市2015~2018年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为714.367 9亿,752.412 9亿,684.602 7亿元和690.049 7亿元,呈波动递减变化趋势。调节服务类价值各年占比均最高,其中与水安全相关的服务指标如调蓄洪水价值量呈现先减后增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如水质净化价值呈波动变化;供给服务类价值中水资源供给价值量有降低,表明天门市在落实湖北省严格控制取用水量政策上的效果明显,但生活、农业用水总量的控制还需加强;支持服务类价值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逐年递减,物种保护力度亟待加强;文化服务类价值各年占比均最低,各指标价值量均呈递增趋势,还需深入发掘。此外,组合选取了天门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中部分指标,深度分析发现,天门市仍需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7.
对鄂尔多斯遗鸥国家自然保护区遗鸥繁殖生境——尾闾湖泊湿地,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项"和"准整体"两种角度出发,分别采用现行的价值评估方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结合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析以及2005年全国粮食及其他产品的价格水平,评估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分别为0.93亿元和1.48亿元,约为1.4万元/hm2和2.2万元/hm2。通过对两个结果的分析比较可知,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在(1.0~1.5)亿元之间,其价值量的大小受选用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部分的认识及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与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海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参数表,系统评估了该流域变化环境下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基准状态下海河流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638.45亿元,相当于该流域2000年社会经济系统创造GDP的31.4%。进行修正后,该流域生态总价值达到4639.95亿元,相当于该流域2000年社会经济系统创造GDP的40.0%。其中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55.8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基准状态下流域生态环境状态较差,该流域西北部山区平均生态价值量大于东南部平原,海拔低于200m的平原生态价值偏低;除河口部分区域,海拔在200m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地带,生态价值相对较高。对生态价值参数进行修正后,该流域除了渤海湾周边区域及内陆部分地区,生态价值总体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8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结合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方法,利用ArcGIS等软件分析了官厅密云流域1980—2008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结果表明:1980—2008年,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旱地、林地和草地为主的格局并没有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三者面积之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3%左右。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总和略有下降,流域植被覆盖处于退化的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28 a来,流域内建设用地、水田和水域的动态度一直较大,变化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一直增加,说明官厅密云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一直处于调整发展时期。水域的分维数最大,建设用地的分维数一直在增加;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水域的破碎度较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略有下降,说明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分布出现不均衡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景观格局能够反映整个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学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于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内容。城市化发展的直接结果是使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以浙江省苕溪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对1998年、2003年、2008年3期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该区域10a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苕溪流域10a内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农用地、林地和水域等其他地类面积有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规律也反映在景观指标的变化上,其中连通性指标从99.82下降到99.62;平均分维数从1.4038下降至1.0413,香农多样性指数从1.2716增加至1.2875。3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反映出苕溪流域的整体景观连通性下降,各地类单元的斑块愈加破碎,优势地类无论在面积还是聚集程度上都呈现下降趋势且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