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利用抑菌圈法对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GCS)和糖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CS)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进行了评价。SGCS的抑菌性能优于SCS;抑菌圈随着SGCS碳链增长先增大后变小,C_(12)-SGCS具有较佳的抑菌性能。C_(12)-SGCS和C_(12)-SCS对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FEB)、腐生菌菌群(TGB)、E.coli和禾谷镰刀菌的杀菌性能表明,C_(12)-SGCS的杀菌性能优于C_(12)-SCS,当C_(12)-SGCS的质量浓度为15 mg/L时对SRB,FEB和TGB的杀菌率均超过99%。SGCS抑菌杀菌更广谱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对二氯苄(XDC)和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对苯二亚甲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XBDDMA)。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进行了确认。研究了XBDDM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AEO_9)按不同摩尔比复配所得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平衡表面张力(γ_(cmc))及动态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当n(XBDDMA)∶n(AEO_9)=1∶9~9∶1时,随XBDDMA含量增加,复配体系的cmc先降低后升高,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上的极限占有面积(A_(min))持续降低,当n(XBDDMA)∶n(AEO_9)=1∶1时复配体系的cmc最小,为2.27×10~(-6)mol/L,γ_(cmc)也最小,为33.06 m N/m;XBDDMA的添加降低了吸附初期的扩散能,从而降低了AEO_9的动态表面活性,二者复配不具有动态表面活性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烷基糖苷羟丙基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PGHPS)和咪唑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IMD)复配体系的稳定性、表面活性、泡沫性能、润湿性能和耐硬水性能。结果表明:APGHPS和IMD复配体系稳定性好;复配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n(APGHPS)∶n(IMD)=1∶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此时临界胶束浓度cmc=8.81×10~(-5)mol/L,最低表面张力γcmc=26.2 m N/m,均低于单一组分;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润湿性能和耐硬水性能都较单一组分表面活性剂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季铵盐(12-3(OH)-12)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9C)复配体系的稳定性、表面活性、泡沫性能、润湿性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12-3(OH)-12与AE9C复配体系稳定性好,表现出很好的协调增效作用。当n(12-3(OH)-12)∶n(AE9C)=1∶2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49 mmol/L,最低表面张力γCMC=30.15 m N/m,均低于任一单组分。复配体系的泡沫、润湿和乳化性能均要优于任一单组分,并且都在n(12-3(OH)-12)∶n(AE9C)=1∶2时表现出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5.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研究及现有品种的复配是表面活性剂研究领域中的两个主要方向。对洗涤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AES)、椰子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KBT)和椰子油二乙醇酰胺 (CDEA)的复配进行了研究。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混合溶液AES/KBT和AES/CDEA的表面张力σ ,再根据σ与溶液浓度C曲线 ,求得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cmc、C =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σcmc及σ =35mN·m-1时溶液的浓度C35。溶液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则利用根据Ross -Mile原理自制的装置来测定。实验结果显示 ,在一定混合比时 ,混合溶液的cmc值比相应的任一纯组分的cmc0i 都要低 ,C35也低于纯组分的C035,说明两复配体系均有形成胶团和降低表面张力效率的协同效应。最小cmc值所对应的复配比例 (摩尔比 )为AES/KBT =0 46∶0 5 4,AES/CDEA =0 42∶0 5 8。实验结果还显示 ,混合溶液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有改善 ,特别是泡沫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己酸铵(C_(12)NC_6)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均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低,其扩散吸附速率较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慢;复配体系中SDBS的加入可提高C_(12)NC_6的稳泡性、润湿性;当n(C_(12)NC_6):n(SDBS)=1:1时,复配体系的cmc和γcmc达到最低,具有较好的稳泡性和润湿性,但发泡性和乳化性变差。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菊粉季铵盐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计算了二者在混合胶束和表面吸附层中的协同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单一体系,在混合胶束和表面吸附层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当n(菊粉季铵盐)∶n(SDS)=8∶2时,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2.81μmol/L和23.81 mN/m。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3):592-596
以十二酰氯、十四酰氯、十六酰氯和苯丙氨酸为原料,肖顿鲍曼法合成了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苯丙氨酸钠(C_(12)PheNa)、N-十四酰基苯丙氨酸钠(C_(14)PheNa)和N-十六酰基苯丙氨酸钠(C_(16)PheNa)。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三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泡沫、乳化、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C_(12)~C_(16)),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由0.15 mmol/L减少至0.02 m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由34.56 mN/m降低至31.52 mN/m;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乳化性能越好,润湿性能越差;起泡性能随着烷基链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泡沫稳定性随着烷基链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IC_(10)EO_n)、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2)醚硫酸钠(C_(12~14)E_2S)的水溶性进行分析,研究了LAS和C_(12~14)E_2S对异构十醇聚氧乙烯(8)醚(IC_(10)EO_8)浊点的影响,同时考察了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复配体系的润湿力、泡沫性能、去污力等。结果表明,在25℃下,当IC_(10)EO_n的EO加合数为3,8和9时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会形成凝胶;在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的复配体系中,当LAS和C_(12~14)E_2S的质量分数大于0.6%时,浊点迅速上升;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的质量比在3∶1~1∶3范围内,复配体系的润湿性能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当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的质量比为1∶1时,润湿性能最佳;IC_(10)EO_8的泡沫性能较差,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增加,复配体系起泡力逐渐增强,泡沫稳定性呈不规则变化;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提高IC_(10)EO_8的去污力。  相似文献   

10.
用Wilhelmy法对Gemini阳离子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G-CAPG)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25℃,其cmc为0.12 mmol/L,γcmc为30.2 mN/m,Krafft点为-4.41℃,表面活性较好。应用性能研究表明,其保持了APG优异的泡沫性能和去污能力,且几乎不受水硬度的影响;渗透和乳化性能优于常见的阴、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与LAS复配时,当n(G-CAPG)/n(LAS)<0.6或n(G-CAPG)/n(LAS)>2.0时,溶液的透光率均大于90%,当n(G-CAPG)/n(LAS)=0.5/1时,其去污值达到66.01%,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达到27.3 mN/m;对杆状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作用良好;10 d内生物降解度达到94.8%以上,生物降解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易生物降解等特性而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主要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链、亲水基及联接基团的键合方式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碳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液体中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不同的碳氟链( 包括四氟乙烯五聚体衍生物、全氟丙烯环氧齐聚体衍生物以及全氟烷基衍生物等) 出发, 制备了多种碳氟化合物。通过表面张力测定,研究了碳氟化合物在甲苯、正己烷、正癸烷、环己烷等烃类化合物以及在氯仿、硝基甲烷、二甲亚砜、正丁醇等极性化合物中的表面活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C I P Y 81 (颜料黄 81 )合成的基础上 ,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其实施表面处理 ,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及添加量对C .I.P .Y .81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例如OP - 7,OS - 1 5及红油 ,可以明显改善C .I.P .Y .81的色光、透明度、流动性及着色力等多项应用性能 ,通过试验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性条件 ,较佳添加量为颜料量的 3%~ 5% (质量分数 )  相似文献   

14.
世界表面活性剂工业热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过去的一些问题如环境安全性和生理毒性仍在影响着表面活性剂工业,但兼并、收购及原料的成本正在剧烈影响着个人护理用品及家用产品用表面活性剂市场,各大公司采取各种战略以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根据皂氨型洁面的开发需求,首先筛选合适的皂基型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对皂基型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配比进行优化,得出最优配比;最后将制得的复配皂氨型洁面与市售单一的皂基型洁面和单一的氨基酸型洁面的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皂氨复配的皂氨型洁面对皮肤刺激性比单一皂基型洁面和单一氨基酸型洁面都小;皂氨复配的皂氨型洁面对油脂的清除率介于单一的皂基型和单一的氨基酸型洁面之间,为90.2%;皂氨型洁面在使用感方面整体上优于单一皂基型洁面和单一氨基酸型洁面。  相似文献   

16.
肖勇 《云南化工》2009,36(3):28-30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M101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DS加入量为2%时,CM101的浊点提高到59.6℃,达到农药制剂热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该混合体系满足非理想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的条件,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都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表面活性剂在煤炭上应用及其作用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煤炭贮、装、运和煤炭燃烧等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其作用的原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杰  田岚  吴文祥  尹璐  刘建峰 《化工进展》2013,32(6):1385-1394
磺酸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及耐温抗盐等性能而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基于亲油亲水基团的3种引入方法:单体联接法、疏水链加入法及极性头基加入法,重点综述了近十年来磺酸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简要介绍了产物的表/界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等物化性质以及乳化降黏、杀菌和驱油等应用性能。指出应注重产品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通过分子设计开发性价比优异的新型磺酸盐低聚表面活性剂,优化合成工艺,加强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的驱油体系研究,以实现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稳态和动态剪切实验考察了功能化Gemini表面活性剂1,3双-(二羟乙基十二烷基溴化铵)-丙烷[简写为12(2OH)-3-12(2OH)·2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酸钠、十四酸钠和十六酸钠)混合体系在25℃下的流变性质。12(2OH)-3-12(2OH)·2Br的浓度为50 mmol/L时,十二酸钠、十四酸钠和十六酸钠均可以增强溶液的黏弹性。十二酸钠与12(2OH)-3-12(2OH)·2Br的混合摩尔比β为0.3时,溶液的零剪切黏度η0出现最大值,为12.35 Pa·s,平台模量G'∞为31.88 Pa;β=0.4时,G'∞值为14.67 Pa。混合体系的黏弹性顺序为:十二酸钠/12(2OH)-3-12(2OH)·2Br十四酸钠/12(2OH)-3-12(2OH)·2Br十六酸钠/12(2OH)-3-12(2OH)·2Br。改变12(2OH)-3-12(2OH)·2Br的浓度到60 mmol/L且十二酸钠/12(2OH)-3-12(2OH)·2Br的混合摩尔比β为0.3时,零剪切黏度η0和平台模量G'∞均增大,分别为33.92 Pa·s和46.41 Pa。  相似文献   

20.
Properties of latex films are very dependen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tants in the film.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distribution itself depends on the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tant from the particle-water interface during film formation.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is problem of surfactant desorption in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 of latex film formation. First, FTIR spectroscopic evidence is presented for desorption of hexadecyl pyridinium chloride (HPCI) in poly(2-ethyl hexyl methacrylate) (P2EHMA) latex films. Some consequences of desorption or non-desorption of various surfactant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2EHMA latex films are then presented. This concern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ationic surfactants, HPCI and hexadecyl 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HTAB), in the films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lms containing ethoxylated nonyl phenol with 10 ethoxy segments (NP10) or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SDS). In the last par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raction of SDS desorbing from the particle–water interface in a model poly(styrene–butyl 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latex coalescing in water is described. Other methods for studying desorption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