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讨论了糊化温度、碱液用量、单体/淀粉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360W,辐射时间100s,丙烯酸中和度80%,淀粉糊化温度45℃,碱液用量90mL,单体/淀粉质量比2.6,合成的树脂吸水率达558g/g。  相似文献   

2.
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树脂的合成与吸水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尹国强  崔英德  陈循军 《化工学报》2008,59(8):2134-2140
以改性羽毛蛋白(MFP)、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P(MFP-g-AA/AM)],并对其吸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MFP-g-AA/AM)制备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WAA∶WAM=70∶30,丙烯酸的中和度为90%,WMFP∶WAA+AM=10%,Winitiator∶WAA+AM=0.8%,Wcrosslinker∶WAA+AM=0.1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P(MFP-g-AA/AM)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饱和吸水倍率为578.0 g•g-1,吸盐水(0.9%NaCl)倍率为78.6 g•g-1,吸人工尿液倍率为75.1 g•g-1,均高于羽毛蛋白接枝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3.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为改性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单体浓度、接枝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糊化温度为85℃、糊化时间为60min,w(引发剂)=3%(相对于淀粉而言)、w(交联剂)=0.8%(相对于淀粉而言)、AA单体浓度为4.5mol/L、反应温度为60℃和反应时间为4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其吸水性能最佳,吸水率达到730g/g。  相似文献   

4.
张小红  崔英德  潘湛昌 《化工学报》2005,56(6):1134-1137
用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可生物降解的聚丙烯酸盐/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海藻酸钠(SPM)及引发剂用量、丙烯酸(AA)中和度(Dn)、聚合反应温度(T)等因素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当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WSPM为1.5%,过硫酸钾的质量分数WKPS为0.15%,中和度为65%,反应温度为70℃时,共聚物蒸馏水的吸水率为812 g•g-1,生理盐水的吸水率为79 g•g-1,且能被土壤和特定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60 d的降解率达17.36%.  相似文献   

5.
李桦军  刘东辉  王平艳 《化学世界》2014,(4):197-200,204
马铃薯淀粉充分糊化后,以氧化-还原增效剂(CJ-1)为引发剂接枝丙烯酸(AA)单体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最大吸水率工艺参数为:引发剂0.75%(相对于AA的wt%)、交联剂0.25%(相对于AA的wt%)、中和度85%、马铃薯淀粉:AA(质量比,(g/g))=1∶4.5、反应温度60℃、交联温度120℃、交联时间3.0h。试样在蒸馏水条件下的吸水率为691.60g/g,5%NaCl水溶液条件下的吸水率为54.80g/g。热分析表明吸水树脂样品耐热性能较好,所吸水分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同时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和束缚水。SEM图像表明马铃薯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完全,树脂微观结构为多孔、深皱褶结构,有利于各方向的吸水和放水。  相似文献   

6.
用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淀粉/膨润土接枝衣康酸(IA)和丙烯酰胺(AM)高吸水性树脂(SBPIAAM)。研究了衣康酸与丙烯酰胺用量比、衣康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酰胺/衣康酸质量比为9.1∶0.9,衣康酸的中和度为70%,交联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05%,作为引发剂的过硫酸钾的质量是单体质量的0.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10 h。  相似文献   

7.
反相悬浮共聚法合成耐盐快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密峰  张秀娟 《化工学报》2003,54(11):1627-1631
以AA(丙烯酸)、AMPS(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为单体,APS(过硫酸铵)为引发剂,MB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十八醇磷酸单酯为分散稳定剂,环己烷为连续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吸盐水率高、吸水速率快的共聚型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组成、交联剂浓度、AA中和度(Dn)、引发剂浓度、共聚温度(T)、油水相体积比对树脂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吸水速率及物理性状的影响.当w(AMPS)=40%、c(MBAM)=1.62mmol• L-1、Dn=75%、c(APS)=24.70mmol•L-1、T=65℃、V(油)∶V(水)=1.5∶1.0时,共聚物的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分别为:A生理盐水=264ml• g-1,A蒸馏水=1200ml•g-1,15min可吸水饱和.通过热分析发现,提高共聚物的交联密度利于改进共聚物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8.
以淀粉为接枝骨架,丙烯酸(AA)以及丙烯酸钠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γ射线辐射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中和度、交联剂用量、辐照剂量、辐照剂量率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和度为80%,交联剂含量为0.375%,辐射剂量为4.8 k Gy,辐射剂量率为40 Gy/min条件下,制备的吸水树脂吸水倍率可达1815.4 g/g。研究发现,吸水率随着辐照剂量以及辐照剂量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先将淀粉糊化,将丙烯酸用氢氧化钠部分中和后加人到糊化后的淀粉中,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铵做引发剂,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时间下,得到淀粉接枝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其吸水率为853 g/g.本文也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条件等对吸水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改性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接枝共聚制备改性淀粉系高吸水树脂,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具有抑菌性能的高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了改性淀粉种类、丙烯酸溶液的中和度、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表面改性过程中苦参总碱添加量与抑菌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交联B3淀粉为原料,当淀粉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15%,糊化温度为75℃,糊化时间为20 min,丙烯酸溶液的中和度为75%,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0.3%,交联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0.02%,70℃条件下反应4 h时,可制备吸水性能较好的高吸水树脂;当苦参总碱用量达到25.7 mg/g时即可使树脂在自然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终制备的抑菌型改性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为715 g/g,接枝率为90%,在60℃条件下8 h的保水率约为7%。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酸解与酶解处理秸秆并对菌株代谢途径进行分析,以软X射线诱变选育乙酸及乳酸代谢阻断突变株,并围绕HMP与EMP流量比调控H还原力以及围绕木酮糖激酶实施五、六碳糖共代谢调控。结果表明200 g秸秆水解得57 g葡萄糖和11 g木糖,出发株代谢流量显示丁二酸、乳酸及乙酸流量分别为2.547、0.726、0.611 mmol•g-1•h-1。乳酸脱氢酶突变株HF-1代谢分析显示,其乳酸流量降至0.0296 mmol•g-1•h-1,氟乙酸抗性突变株HF-2的代谢分析显示,其乙酸流量降至0.100 mmol•g-1•h-1,丁二酸流量有所下降。H还原力代谢平衡调控显示,少量柠檬酸盐的添加使HMP与EMP流量比从1.389∶0.389增至1.684∶0.330时,间接促进丁二酸代谢流量从3.005 mmol•g-1•h-1增至3.468 mmol•g-1•h-1。酶活调控显示,碳酸镁取代碳酸钙作为中和剂促使木酮糖激酶酶活从76 U•mg-1增至560 U•mg-1,进而使木糖代谢流量从0.0444 mmol•g-1•h-1增至0.453 mmol•g-1•h-1,最终五、六碳糖共代谢产丁二酸达68.7 g•L-1。  相似文献   

12.
油酸盐用于淀粉接枝AM-AA反相乳液共聚反应乳化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引 言淀粉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高分子 ,在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 ,在高分子絮凝剂、高吸水材料、造纸工业助剂、油田化学材料、可降解地膜和塑料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优异的性能[2 ]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13.
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天冬氨酸热缩聚产物聚琥珀酰亚胺(PSI)和天冬氨酸(ASP)合成了一种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研究了聚琥珀酰亚胺与天冬氨酸不同比例时的接枝率,考察了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阻垢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对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aCO3晶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PSI与ASP的摩尔比为1∶1.8时,产物的接枝率最高,达到了66.45%,其阻垢效果也最好。当Ca2+质量浓度为400 mg•L-1、HCO-3质量浓度为800 mg•L-1、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用量为6 mg•L-1时,阻垢率达到100%。聚天冬氨酸衍生物对CaCO3有晶格扭曲和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稳定的Span80-Tween80/异辛烷/AM-H2O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下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乙酸钠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TEM、AFM、DSC、激光纳米粒度仪等手段测定了聚合前后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度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HLB为5.4时,体系的电导率变化较小,正丁醇浓度为25 g•L-1时电导率几乎没有变化,形成的微乳液较为稳定,而且增溶的水相也比较多.当氯化钠浓度为50 g•L-1或醋酸钠浓度为25 g•L-1时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对该体系聚合,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5.64×106、固含量为32%的聚合物乳液.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球形、单分散的准纳米材料,粒径(D)在140 nm左右.反相微乳液聚合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比表面积为21.684 m2•g-1,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3℃.  相似文献   

15.
季铵盐烷基醚化阳离子聚乙烯醇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可分离恒沸物、热不稳定体系、节能环保,日益被重视.渗透汽化过程的核心是分离膜,膜材料的选择、改性及制备是影响膜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聚电解质复合物(polyelectrolyte complex,PEC)渗透汽化膜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PEC是将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通过库仑力结合形成的[1].PEC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对水及水溶性小分子表现出高透过性[1].本文以聚乙烯醇(PVA)、(3-氯-2-羟丙基)-3-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了一种QAPVA新型聚阳离子电解质.将其与POAPVA聚阴离子电解质制备PEC膜,用于分离醇/水体系,取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 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 g•L-1、反应温度45℃、pH值5.0、全细胞酶量7 g•L-1、摇床转速120 r•min-1,在此条件下反应48 h,产物GAMG产率可达79.12%,全细胞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chitosan-g-poly (acrylic acid)/unexpanded vermiculite (CTS-g-PAA/UVMT)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graft polymerization among chitosan (CTS), acrylic acid (AA) and unexpanded vermiculite (UVMT)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effect of polymerization variables, including the content of crosslinker, initiator and UVMT, the weight ratio of AA to CT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ime and drying method, on water absorbency were studied. The swelling rate of the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in distilled water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from FTIR spectra showed that CTS and UVMT participated in graft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with AA. Introducing UVMT into the CTS-g-PAA polymeric network could form a loose and more porous structure by the SEM analysis, and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is per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UVMT micropowders from the results of XRD. The introduced UVMT enhanced the swelling rate and the water absorbency of CTS-g-PAA/UVMT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