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艳萍  杨景辉 《塑料工业》2012,40(12):29-32,45
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用丁二酸和丁二醇分别与1,2-丙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共聚改性合成得到一系列产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PBSP)、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戊二醇酯)(PBST)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己二醇酯)(PBSH).利用乌氏黏度计、1H NMR、DSC等对其摩尔质量、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共聚酯分子主链上支链长度的增加,数均摩尔质量(Mn)几乎无变化,对应的熔点(Tm)、结晶温度(Te)、结晶度(Xc)、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冲击强度变化:PBSP-10< PBST-10< PBSH-10<PBS,总体上PBSH-10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脂肪族聚酯的合成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熔融和溶液结合法合成了脂肪族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co-BA))和丁二酸丁二醇酯-癸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co-BSe)),并对其进行了生物降解实验。采用GPC测定了脂肪族聚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并采用熔点仪测定了聚酯的熔点。得到脂肪族聚酯分子量、熔点以及分子结构对称性和降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生物可降解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的结构及结晶性能,并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BST为无规共聚物,其晶体结构为三斜晶系,PBS为均聚物,为单斜晶系,PBST的结晶度和结晶尺寸均比PBS的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2-甲基丁二酸和1,4-丁二醇在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作用下,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聚2-甲基丁二酸1,4-丁二醇酯,并将其作为增塑剂用于制备软质聚氯乙烯(PVC)。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对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拉伸测试对该聚酯增塑剂的增塑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2-甲基丁二酸1,4-丁二醇酯与PVC相容性良好,可大大改善PVC材料的柔软性、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塑效果良好。与小分子增塑剂DOP相比,聚2-甲基丁二酸1,4-丁二醇酯具有优越的耐抽出性、耐挥发性和耐迁移性,提高了PVC材料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正荷兰相关研究人员发起了一项关于生物性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化合物的研究项目APPS,应用于注射模塑。这一项目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及生物研究中心和生物性丁二酸制造商Reverdia共同研发。传统的PBS是一种原料为丁二酸丁二醇的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目前这个APPS项目将在Reverdia生物性丁二酸的基础上探索开发可持续性生物性PBS的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基化学品1,4-丁二酸、1,4-丁二醇、1,2-丙二醇为聚合单体,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不同醇酸摩尔比和不同1,2-丙二醇含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1,2-丙二醇)(PBSP),研究其热学性能、热稳定性和低温3D打印性能。结果表明:引入1,2-丙二醇可以降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熔点、改善熔体流动性,得到一种适用于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可低温打印、无毒、可降解的3D打印材料;当醇酸摩尔比为1.13、1,2-丙二醇占醇摩尔分数为0.1时,PBSP聚酯为实现低温3D打印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丁二酸、丁二酸酐和1,4-丁二醇为原料,以偏钛酸-乙二醇体系为缩聚催化剂,采用酯化-缩聚法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考察了原料组成、酯化温度、缩聚时间、缩聚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P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丁二酸+丁二酸酐):n(1,4-丁二醇)=1:1.2,n(丁二酸):n(丁二酸酐)=1:1,酯化温度为130℃,缩聚时间为2.5 h,缩聚温度为230℃,缩聚催化剂(按照偏钛酸计算)用量为n(丁二酸+丁二酸酐)的0.4%时,制备的PBS的特性粘度为2.04 dL/g,相对分子质量为2.35×10~5g/mol。  相似文献   

8.
1,2-丙二醇对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共聚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二酸、丁二醇和1,2-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液结合熔融缩聚合成法,得到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共聚物P(BS-co-PS)。利用1HNMR、GPC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热学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4h,即可得到数均分子量60000以上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共聚物P(BS-co-PS),分子量分布均小于2.0;随着1,2-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熔点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当添加量为30%(摩尔分数)时,断裂伸长率达到417%,表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所有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最新专利     
<正>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纤维的制备方法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熔融纺丝制造功能性合成纤维技术领域。将纺丝原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进行真空干燥;将纺丝原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纺丝原料相变材料微胶囊按质量比为(88~100):(12~0),纺丝加工添加剂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总质量按质量比为(0.1~0.5)∶100进行配  相似文献   

10.
产品开发     
正发展生物基材料前景佳生物基材料是由生物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制得的一大类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目前主要品种有淀粉基塑料、聚乳酸塑料(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塑料以及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范围非常广,尤其是现在绿色环保需求极大地推动生物基材料的迅速发展,开发生产和市场前景十分好。  相似文献   

11.
姜岷  黄秀梅  李建  陈可泉  杨卓娜  郑晓宇  韦萍 《化工学报》2009,60(10):2555-2561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可以改变HMP与EMP途径的代谢通量,从而影响胞内NADH/NAD+。在菌体最适氧化还原电位(-350 mV)条件下, HMP途径与EMP途径的通量比由43.6∶56.2提高至63.2∶36.5,间接合成更多的NADH,解决了丁二酸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的矛盾,整个发酵过程中胞内NADH/NAD+比值有明显提高,发酵初期NADH/NAD+比值由2.19提高至8.73。最终丁二酸代谢通量从114.5 mmol.(g DCW)-1.h-1增至129.3 mmol.(g DCW)-1.h-1,副产物乙酸、甲酸的代谢通量分别降低30.6%、30.2%;丁二酸收率由75.46%提高至89.34%,生产强度达到1.18 g.L-1.h-1。  相似文献   

12.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固定CO_2制备丁二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富含CO2的厌氧环境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合成丁二酸作为主要代谢终产物。在5 L发酵罐探讨了培养条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考察了CO2供体形式、通气量、搅拌转速、培养温度和pH值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过程中CO2固定速率以及丁二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CO2气体作为CO2供体,CO2通气量为0.75 L/min,搅拌转速达到200 r/min,培养温度为37℃,NaOH调节pH值为6.6,可增加细胞内可利用的CO2。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CO2固定速率达到0.6 g/(L.h),丁二酸产率达到1.61 g/(L.h)。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甘蔗糖蜜半连续发酵生产琥珀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晋军  郑璞  孙志浩  倪晔  刘宇鹏 《化工学报》2008,59(6):1490-1495
为获得较高的琥珀酸发酵产量和生产强度,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1593两级双流半连续发酵甘蔗糖蜜生产琥珀酸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一级罐初始总糖浓度、补加培养基体积分数和批次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的优化,琥珀酸产量较分批发酵36 h提高12.9%,与补料分批发酵结果接近;生产强度较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分别提高111%和114%。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秸秆酶水解及L-乳酸发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忠  汪群慧  姜兆华 《化工学报》2004,55(11):1849-1852
用纤维素酶对氨预处理后的大豆秸秆进行酶水解,利用纤维素酶的作用使纤维素、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继而研究了用干酪乳杆菌及清酒乳杆菌进行L-乳酸发酵,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生成的可溶性糖转化为用于生产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的聚乳酸塑料的原料乳酸,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5%的大豆秸秆经酶水解后,还原糖浓度为242.25 mg&#8226;g-1,纤维素糖化率为51.22%.清酒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该两种混合菌种发酵酶解液所得L-乳酸的转化率分别为 48.27%、56.42%和71.05%.  相似文献   

15.
红球菌DS-3脱硫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释放有毒的硫氧化物,不但会污染环境,还能腐蚀燃料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使用化石燃料前首先应当除去其中的硫[1-2].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甘蔗糖蜜替代昂贵葡萄糖作为碳源、乳清粉替代大部分酵母粉作为氮源时,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血清瓶厌氧发酵结果证明:对照组(葡萄糖40 g/L)的丁二酸产量仅为26.04 g/L,而以糖蜜为碳源(以总还原糖计算为40 g/L)时,丁二酸产量达到28.27 g/L,比对照组提高了8.57%。在此基础上,以糖蜜为碳源、不同比例的乳清粉和酵母粉为混合氮源发酵制备丁二酸,确定了糖蜜、乳清粉和酵母粉混合使用的最佳浓度分别为40 g/L、8 g/L和2 g/L。此外,在3 L发酵罐体系中添加40 g/L糖蜜、8 g/L乳清粉、2 g/L酵母粉进行发酵试验,实验结果证明:丁二酸终产量达到32.54 g/L,收率达到81.13%。  相似文献   

17.
谢涛  方慧英  诸葛健 《化工学报》2005,56(12):2404-2409
甘油是一种重要的轻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牙膏、烟草、香精、水性油墨、印染纺织、涂料、合成树脂、皮革、造纸、制药、食品和国防等各个领域的1700多种产品.在我国,由于受合成洗涤剂的冲击,肥皂行业日渐萎缩,甘油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利用耐高渗酵母发酵生产甘油的产业化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以放射型根瘤菌WSH2601作为辅酶Q10分批发酵的试验菌,对其代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分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产物积累、糖消耗、中间产物有机酸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描述:由Logistic模型方程分别建立了放射型根瘤菌辅酶Q10发酵过程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放射型根瘤菌的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辅酶Q10分批发酵中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属于半偶联型。  相似文献   

19.
添加有机酸强化粗颗粒石灰石烟气脱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方法,即通过在石灰石浆液中加入有机酸,采用大尺寸石灰石165~200 μm(-80+100目)代替传统的47 μm(325目)以下的细颗粒石灰石进行脱硫,同时在鼓泡搅拌吸收反应器脱硫装置上与传统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用165~200 μm石灰石浆液直接脱硫其脱硫率和石灰石利用率分别为60.7%和44%,但当石灰石(165~200 μm)浆液中乙酸浓度达到10~30 mmol&#8226;L-1,其脱硫率和石灰石利用率分别为95%和93.5%,都达到甚至优于传统石灰石脱硫中的结果,新型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的pH值在正常的脱硫区间波动也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添加乙酸促进SO2吸收的机理.本文提出的新型烟气脱硫方法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晨光  李宁  葛旭萌  白凤武 《化工学报》2009,60(8):2031-2039
采用激光聚焦反射颗粒测量系统对自絮凝颗粒酵母恒化培养条件下絮凝状态进行了监测,研究了絮凝性状退化行为。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糖浓度为50 g&#8226;L-1,添加4 g&#8226;L-1酵母粉和3 g&#8226;L-1蛋白胨,流加稀释率为0.12 h-1条件下,连续培养15 d后,培养液中游离酵母细胞数量开始增加,颗粒群体平均粒径逐渐向小尺度方向移动,出现了絮凝性状退化现象。进行了絮凝酵母和退化后得到游离酵母的生长和发酵性能对比实验,发现游离酵母细胞在生长方面比絮凝细胞具有优势,但是乙醇耐性有所降低,由此推断,出现絮凝性状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游离细胞和絮凝细胞的生长差异和培养过程操作方式的不同。建立了絮凝退化动态模型,模拟了实验结果。对各参数影响进行分析,表明改善种子罐对絮凝酵母的截流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絮凝退化现象的发生,进而通过在反应器中设置截流挡板,实现了絮凝细胞絮凝性状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