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ZrO2为载体,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SO2-4/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运用IR、XRD、比表面积、全硫测定、酸型测试等表征所制备的催化剂.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固体酸催化剂的特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及浸渍液浓度对固体超强酸结构及酸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ZrO2为载体,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运用IR、XRD、比表面积、全硫测定、酸型测试等表征所制备的催化剂。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固体酸催化剂的特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及浸渍液浓度对固体超强酸结构及酸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丙烯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综述丙烯一步氧化法和两步氧化法制丙烯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丙烯两步氧化法通过Mo-Bi系丙烯醛催化剂和Mo-V系丙烯酸催化剂完成丙烯酸生产,目前通过催化剂制备工艺的研究,催化剂达到了较高性能水平。今后还应对添加各种助剂、制备工艺优化和改变催化剂成型方式等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丙烯酸收率与稳定性。提出开发高丙烯空速催化剂,提高装置负荷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3种催化剂,分别为铜质量分数20%的Cu/SiO_2催化剂、在沉淀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Cu/SiO_2催化剂,以及在沉淀过程中加入硝酸钠的Cu/SiO_2催化剂。利用H2-TPR法和BET法对制备的3种催化剂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及微观结构的表征;以仲丁醇脱氢作为探针反应,对3种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考察了无机钠盐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微观结构及催化脱氢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淀法制备催化剂过程中,加入无机钠盐能显著增大催化剂的孔径,从而有利于反应物进入催化剂微观孔道,并与其内部的活性位进行催化反应,使催化剂的活性大大提高;Cu/SiO_2催化剂的仲丁醇的转化率仅为6%左右;而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钠的2种Cu/SiO_2催化剂,其仲丁醇转化率分别可达60%~70%和50%~60%。  相似文献   

5.
汪劲松  赵永锋 《广州化工》2013,41(8):187-188
丙烯酸2-乙基己酯是由丙烯酸和2-乙基己醇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本文基于2万t丙烯酸2-乙基己酯生产装置,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分别分析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温度对丙烯酸转化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醇酸摩尔比一般控制在1.05左右,催化剂加入量一般控制在25~35 kg/h,温度一般控制在(85±2)℃。  相似文献   

6.
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催化氧化脱水制丙烯酸,该过程耦合了甘油脱水制丙烯醛和丙烯醛选择性氧化制备丙烯酸两步反应。结果表明,在甘油脱水反应中,使用Cs3PW12O40, P-ZSM-5和Co0.5H2PO4/SiO2等固体酸催化剂,可得到较高的丙烯醛收率(最高86.9%)。利用上述催化剂和MoVW基氧化催化剂,在脱水/氧化双催化剂床层构型反应器中,以甘油为原料合成丙烯酸的收率达50%~80%,直接加入粗甘油可获得相似的丙烯酸收率。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沉淀温度对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CuO-ZnO-Al2O3/HZSM-5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淀温度为343 K时,所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的晶形完整且晶相组成均一,焙烧后的催化剂中CuO和ZnO的相互分散程度较好,催化剂中氧化铜物种比较容易还原,复合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强的酸性中心,对于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催化活性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丙烯酸的生产技术发展与市场现状。详细介绍了醋酸甲醛缩合制备丙烯酸的催化过程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V-P-O/SBA-15催化剂在催化醋酸甲醛羟醛缩合制备丙烯酸过程的构效关系与催化作用机理,提出了今后醋酸甲醛缩合制备丙烯酸的催化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稀土催化剂抗酸性镀锡液氧化变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酸性镀锡液稳定性差,易氧化变质。探讨了酸性镀锡液产生氧化变质的机理。在镀锡液中加入0.05-0.1g/L稀土催化剂,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和空气暴露试验研究镀锡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镀液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酸性镀铜液中氯离子含量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硫酸盐光亮镀铜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要求为 2 0~ 80mg/L。虽然含量很低 ,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 ,生产过程中其含量往往发生变化 ,所以对其调整控制是十分重要。据资料报导[1] ,酸铜镀液中加入锌粉可以降低氯离子的含量。这是基于制备氯化亚铜工艺的原理 ,在氯离子浓度很高的条件下进行 ,反应也不够彻底。而酸性亮铜镀液中的氯离子含量很小 ,所加入的锌粉与生成的氯化亚铜沉淀之间的反应没有定量关系 ,很难掌握 ,重现性较差。而引入的锌离子对镀液无益 ,所以未被广泛应用。2 硫酸银法2 .1 原理在镀液中加入硫酸银 ,可…  相似文献   

11.
季铵盐催化合成不饱和酸环氧酯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双酚-A、双酚-S、四溴双酚-A及间苯二酚型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油酸等在季铵盐催化下的反应动力学.实验证明该类反应对环氧基为一级反应,对酸为零级,对季铵盐为0.7—0.8级.  相似文献   

12.
马小龙 《山西化工》2011,31(5):10-13
讨论比较了环氧丙烯酸酯合成过程中温度、催化剂、阻聚剂、投料方式等因素对生成产品性能与外观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优的反应工艺条件为:环氧基与丙烯酸摩尔比1.00∶1.02,采用E-51作原料,四乙基溴化胺作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作阻聚剂,催化剂与阻聚剂一同均匀地分散于丙烯酸中,将丙烯酸混合物滴入E-51;采取分步控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及其酯作为丙烯的重要工业衍生物发展迅速,但是在丙烯酸及其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常含丙烯酸、乙酸、甲苯、甲基丙烯酸等有毒有害的生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难以处理。现有的工业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生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等,虽然工艺成熟,但存在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本文综述了丙烯酸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现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合成聚丙烯酸/凹凸棒复合保水剂的中试放大实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翟乃华  李安  王爱勤 《精细化工》2006,23(3):215-217
在100 L的中试设备上,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和凹凸棒黏土为主要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V-50和过硫酸钾复配作为引发体系,进行了聚丙烯酸/凹凸棒复合保水剂的中试放大实验。考察了各种制备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温度22℃;丙烯酸的中和度为60%;w(凹凸棒)=30%~45%;w(丙烯酸)=30%~35%;w(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w(复合引发剂)=0.5%;m(V-50)∶m(过硫酸钾)=2∶3;w(十二烷基硫酸钠)<0.2%。最佳制备条件下中试产品在蒸馏水及w(NaC l)=0.9%的水溶液中的吸水倍数分别为550~700和55~75。中试实验表明,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性能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催化剂是丙烯两步气相催化氧化法生产丙烯醛和丙烯酸的核心。跟踪了国内外主要丙烯醛催化剂专利商的研究动向,对工业生产关注的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丙烯醛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Hβ分子筛催化合成丙烯酸正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β分子筛为催化剂,在间歇式钢制密闭反应器中,进行丙烯酸和正丁醇合成丙烯酸正丁脂的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丙烯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60℃,n(正丁醇)/n(丙烯酸)为2,m(催化剂)/m(原料)为0.08时,丙烯酸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57.99%。Hβ分子筛重复试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合成丙烯酸正丁脂的一种理想固体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刘宁  刘治猛  刘煜平  蒋欣  贾德民 《弹性体》2010,20(1):23-26,45
用E-12、E-20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反应,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并对产物进行固化研究。讨论了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光引发剂的种类、光照时间等对固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以甲苯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在110℃下反应180 min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环氧丙烯酸酯以TPO为引发剂,120 w/cm的紫外灯光照15 s为较宜适的固化条件。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师棣  汤发有 《化学世界》2001,42(4):200-202,190
制备了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 ,发现 PW/ C的催化活性比 PW/ Si O2 和 PW/ Ti O2 高。以 PW/C作为丙烯酸与三羟甲基丙烷的酯化催化剂 ,在丙烯酸 0 .78mol、三羟甲基丙烷 0 .2 5mol、催化剂用量约为反应物总量的 0 .7% (质量分数 )、反应温度 1 2 0°C,反应时间 60 min的条件下 ,酯化率达94.6% ,产品纯度 >98% ,并且催化剂可多次使用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