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5批以粘土熟料作骨料的低水泥耐热浇注料的抗热震性,查明了含有5%-16%二氧化硅细粉时对浇注料抗热震性的影响,分析了当一次加热至1300℃时对浇注料抵抗冷热交替能力的影响,受冷热交替作用之后,浇注料试样表面形成裂纹的观察结果与在浇注料试样中超声波脉冲传播速度及其抗热震性的数据是有相互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林先桥  李友胜  李楠 《耐火材料》2005,39(3):196-198
以电熔镁砂、二氧化硅微粉、MA尖晶石粉、α-Al2O3微粉、氧化铁粉为原料制备MgO-Al2O3质浇注料,研究氧化铁粉加入量(0、2%、4%、6%)对MgO-Al2O3质浇注料常温物理性能、抗热震性和抗渣性的影响.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各项物理性能检测,并用X射线衍射仪对1550℃3 h烧后试样进行物相分析,采用风冷法进行抗热震性试验,静态坩埚法进行抗渣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氧化铁粉对MgO-Al2O3质浇注料的抗渣渗透性能和常温力学性能有利.随着基质中氧化铁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抗渣侵蚀能力有所减弱,抗渣渗透能力明显增强,试样经1100℃3 h和1550℃3 h热处理后的常温力学性能得以提高,但抗热震性降低.氧化铁粉加入量≤2%时,试样的抗热震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转炉无水副枪用浇注料的抗热震性,以质量分数分别为71%的板状刚玉、14%的烧结莫来石、3%的CA80水泥、2%的SiO_2微粉、10%的α-Al_2O_3微粉制备了刚玉-莫来石浇注料试样,研究了硅粉外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4%)对不同温度处理后试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粉加入量增加,试样由收缩逐渐变为膨胀,试样的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略有增加,显气孔率逐渐降低; 1 550℃处理后试样抗热震性能有所增加,且在硅粉加入量为2%(w)时试样的抗热震性最佳,强度保持率为48%。硅粉氧化为SiO_2后与Al_2O_3反应原位生成莫来石产生体积膨胀,在试样内部形成了一定量的微裂纹,提高了试样的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4.
β-SiAlON对刚玉基超低水泥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β-SiAlON加入量 (质量分数 )分别为 0、4%、6%、8%和 10%时对刚玉基超低水泥浇注料烧结性能、高温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 SiAlON的加入对材料的烧结有负面影响,它使试样的气孔率升高,强度降低,但提高了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 (1400℃);β-SiAlON的加入可显著改善试样的抗热震性,残余强度保持率由 18. 4%提高到 40% ~49%。  相似文献   

5.
以电熔镁砂和高纯镁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镁质浇注料,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镁质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添加剂中,加入氧化铝微粉的镁质浇注料经1 100℃和1 500℃烧后的体积密度最大,浇注料基质中形成的方镁石/镁铝尖晶石复相结构有利于提高试样的抗热震性。加入氧化铬、铝铬渣和焦宝石的镁质浇注料,其抗热震性均高于未加入添加剂的镁质浇注料的该项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RH炉用刚玉质浇注料的抗热震性,以烧结刚玉为骨料,烧结刚玉粉、活性氧化铝微粉和铝酸钙水泥(Secar 71)为基质,用电熔白刚玉粉替代基质中烧结刚玉粉,研究了电熔白刚玉加入量对RH炉浇注料1 600℃烧后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线变化、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以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对试样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熔白刚玉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热震次数逐渐增加,显气孔率、线变化率逐渐减小,这与试样中生成的六铝酸钙量有关。当电熔白刚玉粉替代量为20%(w)时,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板状刚玉、电熔尖晶石和铝酸钙水泥为原料,设计了尖晶石细粉质量分数分别为0、7.5%、15%和22.5%的4组浇注料,每组浇注料又依水泥量的不同设计了m(CaO)/m(Al2O3)分别为0.03、0.06、0.09、0.15、0.18的5个配方,制备了不同基质组成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试样,系统研究了试样经1 600℃3 h处理后的性能(尤其是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及基质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高温下尖晶石与基质中的Al2O3发生固溶而影响浇注料的高温强度,加入7.5%~15%质量分数的尖晶石细粉时,基质中的Al2O3与尖晶石固溶程度较大,基质的结合强度较强,高温强度明显较高;而加入尖晶石较多时,Al2O3量相对降低,减弱了固溶产生的结合,形成了"松散"的基质结构,可有效提高浇注料的抗热震性,因此加入22.5%质量分数尖晶石细粉的浇注料抗热震性最优。2)随着铝酸钙水泥的增加,浇注料的体积密度逐渐减小,常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当基质中m(CaO)/m(Al2O3)=0.09时,基质中刚玉细粉和Al2O3微粉与水泥在高温下全部反应,生成了大量交错分布的板状六铝酸钙,浇注料的高温抗折强度最高,抗热震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CaO含量对刚玉质浇注料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控制铝酸钙水泥加入量,研究了CaO含量分别为0、0.5%、1.3%、1.7%、2.5%、3%、3.5%、4.9%、5.6%和7.5%时对刚玉质浇注料烧结性能、抗热震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同时借助XRD、SEM、EDS和高温热膨胀仪等手段对浇注料的物相变化、热膨胀系数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刚玉质浇注料中CaO含量显著影响着浇注料的烧结性能、抗热震性及其显微结构,当CaO含量低于2.5%时,随着CaO含量的增加,浇注料中片状CA6逐渐增多,并伴随着大量的体积膨胀,导致浇注料体积密度下降,显气孔率上升;当CaO含量超过2.5%时,随着CaO含量增加,浇注料中CA2相含量增加,CA6相含量逐渐减少,浇注料体积密度开始增加,显气孔率下降,线膨胀率减小,CaO含量高于5.6%的浇注料出现了收缩;刚玉质浇注料的抗热震性与显微结构密切相关,CaO含量为4.9%~7.5%的刚玉质浇注料具有很好的抗热震性,这是由于浇注料基质中粒状CA2与片状CA6相互穿插,刚玉骨料边缘片状CA6向基质中生长,强化了基质与骨料的结合,同时CA2相具有低膨胀性,导致浇注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保持率和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9.
魏发灿 《耐火材料》2014,(6):463-465
为了提高热风炉管道用浇注料的使用寿命,以矾土均化料、红柱石颗粒和细粉、白刚玉细粉、纯铝酸钙水泥、SiO2微粉、α-Al2O3微粉、硅溶胶等为原料制备了热风炉管道用Al2O3-Si O2浇注料,并研究了SiO2微粉加入量、骨料类型、水泥加入量以及用硅溶胶作结合剂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SiO2微粉加入量的增加,热处理后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逐步增加,烧后收缩增大,体积密度先增加后降低,综合考虑,SiO2微粉的适宜加入量为4%(w);2)以矾土为骨料的试样具有较高的常温强度和较好的体积稳定性,但以红柱石为骨料时的抗热震性更好;3)结合系统含硅溶胶时,加入纯铝酸钙水泥能降低浇注料的烧后线变化,稍微提高常温强度和抗热震性,而加入柠檬酸则降低试样的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0.
β-SiAlON添加量对矾土基浇注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了加入 β SiAlON对矾土基超低水泥浇注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入 β SiAlON能明显提高浇注料试样在 1 30 0℃下的热态强度 ,同时其抗热震性也得到显著改善。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是针状和纤维状的 β SiAlON细晶穿插或填充在基质的刚玉骨架结构中 ,起着强化和增韧作用 ,有利于提高试样的高温强度和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1.
冯毅李云翔  梁满兵 《塑料工业》2007,35(B06):250-251,254
运用等效热导率法则,对填充型导热塑料中的一个导热单元进行分析,根据热量传递的串并联原理及傅立叶定律,建立导热塑料中热量传递的理论模型,推导出预测其热导率的理论公式。经检验,建立的理论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能较好的吻合,从而证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氧氟沙星的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小梅 《化学世界》2008,49(6):333-336
测定了在氮气气氛中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X)的热稳定性。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研究了药物氧氟沙星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了动力学参数E、n、A,并结合量子有机化学计算的键长、原子静电荷参数研究了热分解机理,推断了热分解机理及药品贮存期。用热分析研究固体药物的热分解过程方法简便,结果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涂料》2017,(1):13-15
提出了如何把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与外墙外保温结合起来,构成隔热保温系统。并分析了在目前生产和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程茹  郭立红  王伟  黄培 《塑料工业》2005,33(12):32-34
用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考察了梯度升温过程中聚酰胺酸PAA[由4,4-二胺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制备]薄膜环化度和玻璃化温度(Tg)随反应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薄膜的亚胺化程度和Tg不断增大,且各恒温点的薄膜Tg均高于反应温度。另外,由亚胺化程度与Tg的关系曲线可见,在环化程度低时,薄膜Tg增长缓慢;随着亚胺化程度继续增高,薄膜的Tg迅速增大。用热环化过程中分子活动性的变化解释了酰亚胺化反应过程中环化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葛粉的热分析与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日辉  项少云 《广州化工》2012,40(12):118-120,164
利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TG/DTA),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下,采用Freeman-Carroll、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四种热分析方法,对葛粉的热行为及其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葛粉的热行为包括自由水脱附(30~150℃)和分解(200~400℃)两个阶段,对应的失重率分别约为6%和70%。其热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1.424×1018[exp(-(193.70±8.97)×103/RT)](1-α)(2.28±0.04)。  相似文献   

16.
The principal axial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for the (3C), (4H), and (6H) polytypes of SiC are considered to identify the structural role of the stacking layer sequence as it affects the thermal expansion. A general equation based on the fractions of cubic and hexagonal layer stacking is developed that expresses the principal axial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all of the SiC polytypes. It is then applied to address the thermal expansion anisotropy of the noncubic SiC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7.
甲基磺酸亚锡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热重和示差扫描热分析法研究了甲基磺酸亚锡的热分解过程,其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60~100℃脱水,在390~407℃甲基磺酸亚锡分解生成无机盐SnSO4;在407~425℃生成SnO.采用DTA-TGA技术研究了甲基磺酸亚锡在氮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 根据TGA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空心微球对隔热涂层导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空心微球开发高品质隔热涂料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传热学基本理论,探讨了空心微球的结构特性与体积分数对隔热涂层导热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隔热涂层表观导热系数的数学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用于指导隔热涂料的配方设计以及空心微球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硬度以及测试条件对导热垫片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度的增大,导热垫片的导热系数减小,热阻增大,适宜硬度为70度;随着测试压力的增大,导热垫片的导热系数增大,热阻减小,适宜测试压力为345 kPa;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导热垫片的导热系数增大,热阻减小,适宜测试温度为80℃;减少导热垫片内部气体空穴,能够增大导热粉体接触几率,有助于改善导热垫片的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20.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staggering escalation in the power density of modern electronic devices. Because increasingly high power density accumulates heat, efficient heat removal has become a critical limit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reliability,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dern electronic devices.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TIMs) are widely employed between the two solid contact surfaces of heat sources and heat sinks to increase heat removal for electric devices. Composites of graphene and matrix materials are expect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TIMs because of the remark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raphene. Here, the recent research on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filled polymer composite TIMs is reviewed. First, the composition of graphene filled polymer composite TIMs is introduced. Then, the synthetic methods for graphene filled polymer composite TIMs are primarily described. This study focuses on introducing the methods for improving and characterizing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filled polymer composite TIMs. Furthermore, the challenges facing graphene filled poly­mer composite TIM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in the modern electronic industry and the further progress required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