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耐刮擦聚丙烯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目数滑石粉(Talc)填充增强聚丙烯(PP),研究了聚烯烃弹性体(PO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相容剂(PP-g-MAH)对PP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以及硅酮类耐刮擦助剂对材料刮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POE/LLDPE/相容剂/Talc(质量比为57/10/10/3/20)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而添加3份硅酮助剂(AS100)时,刮擦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耐刮擦值(ΔL)可达到0.56。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尼龙6(PA6)复合材料,研究了PA6对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刮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等手段对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耐刮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均聚PP与共聚PP相比,显示出了优异的耐刮擦性;PA6增加了PP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从而改善了材料的耐刮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一种低散发耐刮擦汽车内饰用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耐刮擦剂和气味吸附剂对PP复合材料耐刮擦性能和气味散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耐刮擦剂和气味吸附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时,PP复合材料具有较优异的耐刮擦性能和低气味散发特性,且其力学性能不受影响.该复合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各种汽车内饰件.  相似文献   

4.
PP复合材料耐刮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指刮擦试验机对聚丙烯(PP)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刮擦实验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刮擦损伤形貌,以研究PP及其复合材料的耐刮擦性能及损伤机理;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材料的结晶度,研究了耐刮擦助剂和磷酸盐成核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和耐刮擦性能的影响,以探讨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与耐刮擦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子链结构聚乙烯的交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线性、短支链和长支链支化三种分子链结构聚乙烯的化学交联过程,对交联体系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同样交联剂含量情况下,聚乙烯交联体系的凝胶含量顺序是:长支链支化>短支链支化>线性结构;交联引起的拉伸强度变化率为长支链支化>短支链支化>线性结构;交联引起的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为线性结构>短支链支化>长支链支化;交联引起结晶度的下降程度为线性结构>短支链支化>长支链支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扩链剂、相容剂和云母粉作为增刚助剂,制备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PMMA)复合材料,探究不同增刚助剂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耐刮擦性能、硬度和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耐刮擦性能、拉伸强度、硬度和光泽度都得到改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能够改善复合材料表面性能,但对复合材料光泽度有略微影响,随着其含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云母的加入,复合材料表面硬度进一步提高,光泽度和耐刮擦性能略微下降,拉伸强度也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最佳复合材料配方为m(PC)∶m(PMMA)∶m(扩链剂)∶m(SMA)∶m(云母粉)=20∶80∶0.4∶3∶10,此时复合材料表面邵D硬度达到85,刮痕处ΔL值达到1.5,光泽度为70°,拉伸强度达到58.9 MPa,具有高强度、高光泽和耐刮擦特点。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聚乙烯/硅酮/增容剂/交联剂共混体系,再进一步交联得到硅酮改性交联PE(聚乙烯)。着重探讨了增容剂AMS(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对复合物微观形貌的影响及硅酮含量对PE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AMS能够降低PE/硅酮共混体系的分散相尺寸,起到界面增容作用;硅酮能够有效改善交联PE的抗老化性能、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汽车用耐刮擦改性聚丙烯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了汽车用耐刮擦改性聚丙烯(PP),分析了不同耐刮擦滑爽剂、矿物填料、PP结晶度及增容剂等对材料耐刮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结晶PP、较小粒径的矿物填料和反应型高聚硅氧烷制备的改性PP具有优异的耐刮擦性能,完全适用于汽车零部件。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PP)、滑石粉(Talc)、SEBS和绒毛粉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P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SEBS及绒毛粉对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刮擦性能的影响。利用交叉刮擦法对耐刮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SEBS具有增韧作用,但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PP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耐刮擦性能逐渐降低。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ΔL逐渐增加;少量添加绒毛粉对复合材料除冲击强度以外的性能影响较小,添加少量绒毛粉便能显著提高材料的耐刮擦性能。随着绒毛粉含量的增加,ΔL值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10.
硅酮耐刮擦剂对车用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不同牌号的硅酮耐刮擦母粒对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刮擦性能的影响,采用3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SLM)对划痕表面形貌、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和3D模拟。结果表明,硅酮母粒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刚性和表面硬度,而且洛氏硬度和拉伸强度有一致的变化关系。划痕横截面积与ΔL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都可以作为评价材料耐刮擦性的指标。通过CSLM的3D模拟图可以定性评价材料的耐刮擦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的拉伸流变测量技术研究了长链支化聚丙烯(PP)的拉伸流变行为。结果显示,在瞬态拉伸流变试验中,线型PP不表现出应变硬化,而长链支化PP及线型和长链支化PP的共混物则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行为,且应变硬化程度随长链支化P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用熔融纺丝(Rheotens)法得到了长链支化对熔体强度和可拉伸性的影响,比较了长链支化和线型PP拉伸流变性能的温度敏感性,给出了拉伸应变速率对长链支化PP拉伸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DSC、XRD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长链支化聚丙烯的结晶温度比线形聚丙烯提高10℃左右;共混物的结晶行为与长链支化聚丙烯类似,所形成的球晶多而小;由于结晶温度提前,长链支化聚丙烯的作用类似于结晶成核剂,率先形成的晶核具有物理交联点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对于配比为80/20的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由于长支链的存在,降温速率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结晶过程中并未发生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汽车内饰件用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不同耐刮擦剂、不同聚丙烯基料、不同的滑石粉、不同相容剂对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结晶聚丙烯,高目数的滑石粉、使用低气味的相容剂、添加低气味改性型高聚硅氧烷制备的聚丙烯材料具有优异耐刮擦性及低气味性,可以满足汽车内饰件用聚丙烯材料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硅烷偶联剂对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聚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PE/POE/改性LDH)三元复合材料,探究物料比、LDH的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表面刚性、光泽度、耐刮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表面硬度、光泽度和刮痕发白度和刚性明显降低,但冲击强度明显提高。改性LDH相比于未改性的LDH能够明显提高PE/POE复合材料刚性和韧性,降低复合材料光泽度,但同时也明显降低复合材料耐刮擦性能,略微提高复合材料表面硬度。当m(PE)∶m(POE)为6∶4,改性LDH为8份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可以得到高强高韧、低光泽和软触感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二丙烯酸酯参与的反应挤出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过程,重点考察了二丙烯酸酯双键间链段长度以及单体用量对长链支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在聚丙烯分子链上具有较强接枝能力;在接枝率相当的情况下,悬垂双键参与偶合扩链的能力会随双键间链段长度增加而下降。单体接枝率增加以及悬垂双键反应能力增强均会使长链支化程度增大。随着二丙烯酸酯用量增加,长链支化程度增加;单体过量会使大分子自由基偶合扩链程度加重,导致局部交联形成凝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长链支化聚丙烯,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对纯聚丙烯及其改性聚丙烯进行测试,用流变学理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丙烯加入支化剂后,产生了长支链,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支化剂量的增大,其支化程度增加;在低频处,能模量G'比损耗模量G″对长支链的出现及量变更敏感;加入支化剂后熔体强度明显增大,且支化的程度越高熔体强度越大,可拉伸性变小,能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旋转流变结合高温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的结构及流变行为。结果表明:LCBPP具有明显不同于线性聚丙烯的流变学特征,与线性聚丙烯相比,LCBPP的零剪切黏度高于线性聚丙烯,而剪切变稀指数较低,两者的分子链松弛机制与松驰时间也不同;不同合成路线的LCBPP分子的拓扑结构各异,后反应器法合成的为星型拓扑结构,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分子拓扑结构为梳型,而采用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的具有H型拓扑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高分子树脂对硅灰石填充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耐刮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抵抗刮擦负荷发白的能力以及△L值与材料的强度、刚性和表面硬度密切相关,材料的强度、刚性和表面硬度越大,承载负荷越大,△L值越小。划痕宽度和△L值基本呈正比变化关系,加入尼龙6、增容剂PP-g-MAH可以进一步降低划痕宽度和△L值,而POE比LLDPE更加降低了材料的耐刮擦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耐电解质犁聚丙烯酸盐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疏水单体对黏度和耐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且将它们进行了组合,考察了共聚物的性能,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长链疏水单体进行复配参与聚合能够明显改善共聚物的亲水性和耐电解质性能;而像丙烯酸丁酯这样的短链疏水单体对体系增稠和耐电解质性能影响甚微.当m(十八烷基乙烯基醚):m(十二烷基乙烯基醚)=1:3,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4%~5%时,w(产物)=3%的自浆黏度在90 Pa·s以上,黏度保留率可达47%,优于使用单一的疏水单体.  相似文献   

20.
在过氧化引发剂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存在下,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用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热法系统研究了纯的和改性PP的流变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并考察了不同过氧化引发剂对改性PP的性能和支化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纯使用过氧化引发剂改性时,PP以降解为主;加入多功能单体PETA后,PP以接枝反应为主。流变行为研究发现,过氧化引发剂/PETA改性的PP,其流变性能呈现如低频处储能模量增大,剪切变稀行为明显,损耗角随频率变化出现平台区,零剪切黏度增大等特点,证明改性PP存在长链支化结构,通过公式计算发现改性PP的支化度较高。差士扫描量热分析表明,过氧化引发剂/PETA改性PP的结晶温度高于纯PP,这也说明改性PP存在长链支化结构。同时发现过氧化引发剂/PETA改性PP时,过氧化引发剂结构对改性PP的流变性能、热力学性能和支化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