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氯化镁为镁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气溶胶辅助法制备了球形氧化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前驱体和氧化镁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球形氧化镁比表面积为36 m 2/g,平均孔径为34 nm,总孔容为0.26 cm 3/g;其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且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为764.91 mg/g。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4):816-819
以明胶、壳聚糖和蔗糖分别作为碳源,柠檬酸镁为MgO模板前驱体,在高温氩气氛下制备了介孔碳吸附剂,用于Cu(Ⅱ)和Pb(Ⅱ)吸附。考察了碳源与柠檬酸镁质量比、煅烧温度对Cu(Ⅱ)和Pb(Ⅱ)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介孔碳材料适宜条件为:以明胶为碳源,明胶与柠檬酸镁以质量比5/5混合后,在600℃氩气氛下煅烧2 h。制备的吸附剂孔径约5.1 nm,比表面积达783 m2/g,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容量分别高达8.3 mg/g和28 mg/g。  相似文献   

3.
以明胶、壳聚糖和蔗糖分别作为碳源,柠檬酸镁为MgO模板前驱体,在高温氩气氛下制备了介孔碳吸附剂,用于Cu(Ⅱ)和Pb(Ⅱ)吸附。考察了碳源与柠檬酸镁质量比、煅烧温度对Cu(Ⅱ)和Pb(Ⅱ)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介孔碳材料适宜条件为:以明胶为碳源,明胶与柠檬酸镁以质量比5/5混合后,在600℃氩气氛下煅烧2 h。制备的吸附剂孔径约5.1 nm,比表面积达783 m~2/g,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容量分别高达8.3 mg/g和28 mg/g。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镁盐原料对制得的氧化镁晶体形貌的影响。以3种镁盐为原料、氨气为沉淀剂制备了不同形貌的前驱体,通过煅烧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镁晶体。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TG)分析和激光粒度分布分析对所得氧化镁产品进行表征,选用柠檬酸法测定氧化镁活性。结果表明,以六水合氯化镁、六水合硝酸镁、硫酸镁为原料制备的氧化镁形貌分别为块状、片状、花球状。通过对不同煅烧条件制备的不同形貌氧化镁活性的研究,得出在升温速率为10 ℃/min条件下升高温度到600 ℃恒温煅烧2 h所得氧化镁活性最高,不同形貌氧化镁在相同煅烧条件下的活性不同:块状>片状>花球状。  相似文献   

5.
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芳胺废渣为碳前驱体,以乙酸镁作为氧化镁模板剂前驱体,采用一步法制备了N、O原位共掺杂的分级多孔碳(RPCs)。通过SEM和N2物理吸脱附对材料的形貌和孔结构进行表征,通过XPS对掺杂的N、O物种进行分析。按照质量比=1.00制备的RPC-1.00具有1427 m2/g的比表面积以及1.4713 cm3/g的孔容积。在出色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和N、O掺杂物种的共同作用下,RPC-1.00针对对硝基苯酚的静态吸附量能够达到562.66 mg/g,固定床动态吸附量能够达到345.01 mg/g。理论计算发现,N、O原子的掺入能够增加吸附体系的色散力和静电吸引,能够有效提高吸附能。吡啶-N4和羧基结构也能产生很强的氢键作用力,提升了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工业氢氧化镁为原料,采用水热-煅烧法和碳化-煅烧法制备氧化镁。前者将原料氢氧化镁通过水热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镁,再在适当温度下煅烧氢氧化镁得到活性氧化镁;后者是先用CO2将Mg(OH)2转化成片层花状碱式碳酸镁或三水碳酸镁晶须作为前驱体,通过煅烧得到高活性的氧化镁。研究了前驱体、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等条件对Mg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gCO3·3H2O晶须制备的MgO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其柠檬酸值为8.45 s,吸碘值为262.14 mg·g-1。研究了制备的活性MgO对Pb2+的吸附性能,显示出其对Pb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饱和吸附量达到364 mg·g-1,其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型煅烧法制备分级多孔Ni O/Ni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不同冷冻条件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冷冻温度为-20℃时,材料具有微孔-介孔分级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337.6 m~2/g,孔体积为1.37 cm~3/g。此外,材料表面均匀负载纳米Ni颗粒,可有效改善Ni O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0.1 C放电比容量为983 m A·h/g,首次库伦效率高达86%。该方法中引入冷冻步骤,大幅降低了固相法制备Ni O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煅烧温度,是一种环保低能耗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了纳米氧化镁的性质、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提出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新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即:消化温度 80~90℃,灰浆质量浓度 12g/L(以氧化镁计);碳化过程CO2体积分数为(35±5)%,碳化最终温度在35℃以下;热解条件为在 3~7min内将重镁水升温至 90℃;煅烧温度为 900℃。在此条件下所得氧化镁粒子为立方晶型,粒径 80~100nm,比表面积 109m2 /g,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以软、硬模板辅助法合成多孔氧化镁、氧化钙和碳酸钙的研究进展。分别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PEO106PPO70PEO106)和规整排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软、硬模板,可制得孔壁为蠕虫状介孔的三维有序大孔多晶氧化镁;采用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PEO20PPO70PEO2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为软模板的水热法可获得具有长方状和六方状介孔多晶碳酸钙和单晶氧化镁和氧化钙,水热温度和表面活性剂性质对产物粒子形貌、孔道结构和比表面积有重要影响。所得多孔氧化镁、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比表面积最高可分别达到298、257、134 m2/g。  相似文献   

10.
以HCl-HF法脱矿物质处理后的云南莲花塘褐煤和内蒙古白音华褐煤以及这两种褐煤所制备的半焦为原料,将原料以KOH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察KOH用量和炭化终温对煤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孔体积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与孔隙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测试手段表征活性炭的结构及表面性质。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活性炭电极进行循环伏安特性(CV)、交流阻抗特性(EIS)和充放电特性(GCD)分析,利用蓝电电池测试系统测试扣式电容器的电容保持率。结果表明:采用脱矿物质处理后的褐煤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碱煤质量比为4∶1,炭化终温为800℃的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在此工艺条件下,莲花塘褐煤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2 728 m3/g,孔体积为1.58 cm3/g,白音华褐煤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824 m3/g,孔体积为1.00 cm3/g;将这两种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所制备的活性炭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