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比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为593g·g-1,吸自来水为260g·g-1,吸0.9%Na Cl溶液为66.7g·g-1。  相似文献   

2.
反相悬浮聚合制备高吸醇树脂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DMC)与丙烯酰胺 (AM)为单体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高吸醇树脂 ,吸甲醇率可达 60 g/ g以上 ,吸乙二醇可达 1 0 0 g/ g以上。合成该树脂的最优条件地为单体 DMC与 AM的质量比为 4∶ 1 ,单体水相浓度为 5 0 % ,油 (环已烷 )相与水相体积比为 2∶ 1 ,引发剂(K2 S2 O8-Na HSO3)用量为 0 .2 5~ 0 .3 0 % ,交联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用量为 0 .2 0~ 0 .2 5 % ,分散剂(Span60 )用量为 1~ 2 %。  相似文献   

3.
以交联聚天冬氨酸(PAsp)、丙烯酸(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分步法制备了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酸(PAAc)互穿网络吸水性树脂(IPNAP),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AAc与PAsp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以单体质量计,下同)、交联剂用量(以单体质量计,下同)、AAc中和度对IPNAP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Ac与PAsp质量比为1.0∶1、引发剂用量为0.50%、交联剂用量为0.40%、AAc中和度为75%时,IPNAP的吸液性能最好,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液倍率分别达到826g·g-1和120g·g-1。  相似文献   

4.
王艳 《应用化工》2011,40(6):997-998
利用棉花杆作为基准材料,以过硫酸钾(APS)为引发剂引发单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引发剂APS用量为棉杆的5%,单体AM与AA的质量比为7∶3,棉杆∶单体质量比为1∶5,AA中和度80%,反应时间3 m in,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5%,树脂吸生理盐水率135 g/g。  相似文献   

5.
CMC和AA/AM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原料进行共聚合成了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中和度、交联剂等因素对产品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反应最佳原料配比为 :单体中和度 80 % ,m (引发剂 )∶m(单体 ) =0 .1∶10 0 ,m(交联剂 )∶m(单体 ) =0 0 5∶10 0 ,m(油相 )∶m(水相 ) =2 2∶1 0 ,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吸水率 (6 6 0g/g)和吸盐水率 (6 4g/g)最高 ,吸盐水速度较快 (2 9 6s) ,热稳定性良好 ,在 2 5 0℃以下热处理对其吸水性能无明显影响。引入非离子性单体聚丙烯酰胺AM ,使n (AM)∶n (AA +AM) =0 3∶1 0 ,能显著提高产物的吸水速度 (3s)和吸盐水率 (>10 0g/g)。水中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的存在使产物的吸水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接枝骨架,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合成了CMC/AA/AM高吸水性树脂,探究了反应条件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MC用量为2g,AA为18g,AM为6g,AA中和度75%的条件下,当引发剂占单体总量2.9%,交联剂占单体用量0.02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该树脂吸蒸馏水倍率可达498g/g,吸0.9%NaCl水溶液可达59g/g。并研究了产品的重复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KGM-g-AA-AM/PVP半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结果表明,当单体(AA和AM总质量)与KGM质量比为10:1,AM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0%,引发剂用量为0.5%,交联剂用量为0.06%,PVP用量为水溶液的2%时,KGM-g-AA-AM/PVP树脂的吸水性能最好,其吸蒸馏水倍率可达1124g·g~(-1),吸生理盐水倍率可达102g·g~(-1)。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CTS)、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后再用乙醇-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制备了壳聚糖-g-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CPAAM)。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CPAAM吸水性能的影响,获得优化制备条件为:单体总浓度mM=8.6%(相对于反应体系总质量,m/m,下同),壳聚糖与总单体比m(M):m(CTS)=6:1(M为AA和AM),引发剂和交联剂浓度分别为mI=2.5%和mC=0.1%(相对于单体AA及AM总单体质量),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h。此条件下合成的CPAAM在蒸馏水、0.9%氯化钠溶液中最大吸液倍率分别为1315g/g、66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通过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高吸水性共聚物,探讨了合成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单体配比n(丙烯酸)∶n(丙烯酰胺)∶n(丙烯腈)=15∶4∶6,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05%,交联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01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 h,中和度为75%的条件下,所得高吸水性树脂的吸去离子水能力可达990 g/g以上,吸0.9%氯化钠溶液能力达190 g/g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环保型PF(酚醛树脂)和萘酚改性环保型PF为母体,成功合成了烯丙基化PF和萘酚改性烯丙基化PF,并制备了萘酚改性烯丙基化PF/BMI(双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然后分别以上述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基体树脂为萘酚改性烯丙基化PF/BMI共聚树脂时,相应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321.6 kJ/m2)和弯曲强度(524.1 MPa)比萘酚改性烯丙基化PF基复合材料提高了11.0%和46.3%,比未改性环保型烯丙基化PF基复合材料提高了42.8%和258.2%,说明萘酚改性烯丙基化PF/BMI共聚树脂的增韧效果优于萘酚改性烯丙基化PF;萘酚改性烯丙基化PF/BMI共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优于未改性烯丙基化PF体系,这是因为前者800℃时的残炭率(39.62%)高于后者(10.92%)所致。  相似文献   

12.
含磷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秀娟  王忠卫  于青  高军 《化工学报》2014,65(12):5082-5089
以2-二苯基膦酰基-1,4-苯二酚(DPO-HQ)为阻燃剂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利用动态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纯环氧树脂(EP)和阻燃环氧树脂(FR-EP)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建立了EP和FR-EP体系的动力学模型和非模型动力学(MFK),并对比分析了模型动力学和非模型动力学对于描述EP体系和FR-EP体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引入降低了环氧树脂初始降解温度,但增加了残炭率.由Flynn-Wall-Ozawa方法和Coats-Redfern方法建立的模型动力学表征EP和FR-EP体系高温降解过程中误差较大,而非模型动力学能更准确地预测和描述EP和FR-EP体系的高温降解行为.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固化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丁酯为活性单体,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为预聚物,纳米氮化硅粉体为无机填料制备出性能较好的紫外光固化纳米复合树脂。该纳米复合树脂与基体树脂相比较,体积收缩率降低38%,拉伸强度提高31%。透射电镜测试表明: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S i3N4粉体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红外光谱表征表明,纳米S i3N4和基体树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MQ树脂对加成型RTV有机硅灌封胶补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硅酸酯水解法制备了含乙烯基单元的MQ树脂、含二官能团D单元的MDQ树脂和含三官能团T单元的MTQ树脂,并以此作为加成型RTV(室温硫化)有机硅灌封胶的补强填料。研究了MQ树脂用量、M/Q值和乙烯基含量等对含阻燃剂和导热填料的加成型RTV有机硅灌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均能有效改善灌封胶的力学性能,同时对胶料黏度影响不大;当MQ树脂中M/Q值为0.6、w(乙烯基)=6.8%和w(MQ树脂)=7%时,灌封胶的增强效果相对最好;当MmDdQq树脂中n(d)∶n(m+d+q)=10∶100或MmTtQq树脂中n(t)∶n(m+t+q)≈20∶100时,灌封胶具有相对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氰酸酯(CE)树脂的增韧机制,综合分析了国内外CE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成果(包括热固性树脂改性CE、热塑性树脂改性CE、橡胶弹性体改性CE和纳米无机材料改性CE等),并对CE树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SIS/RLPO(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与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共混物作为HMPSA(热熔压敏胶)的基体树脂,考察了C5树脂对基体树脂的相容性及其HMPSA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5树脂用量的不断增加,PS(聚苯乙烯)相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不变,PI(聚异戊二烯)相的Tg逐渐趋近于C5树脂的Tg,说明C5树脂与PI相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而与PS相的相容性相对较差;当SIS/C5/RLPO共混物中三者质量比为30∶50∶60时,相应HMPSA具有适宜的黏附性能,同时其双连续相结构有利于亲水性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为基本原料,合成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并进行了表征。用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其它活性单体和添加剂制备出室温快固型双组分树脂,采用正交实验获得制备树脂的最佳配方,并对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测定及表征吸附树脂极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DA-201极性树脂、AB-8弱极性树脂和D-101非极性树脂分别填充高效液相色谱柱,以去离子水为流动相,葡聚糖为示踪剂,流速1.0 mL/min,柱温30℃,测定树脂的极性。结果表明,正丁醇、乙醇均可作为单一探针分子,流出顺序可定性表征吸附树脂极性:DA-201极性树脂AB-8弱极性树脂D-101非极性树脂;采用乙醇/甲醇作为探针分子组,通过相对极性法计算,得到3种吸附树脂的定量极性值:DA-201极性树脂极性值100,AB-8弱极性树脂极性值18,D-101非极性树脂极性值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0%。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有效表达吸附树脂的极性。  相似文献   

19.
酚醛在丙烯酸树脂防火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酚醛树脂为主防火剂、胺类为协效剂,研究了其种类、用量对丙烯酸树脂防火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酚醛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燃烧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对燃烧后的炭层结构进行了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硼酚醛树脂能显著提高丙烯酸树脂的防火性能,硅酸铝、六次甲基四胺具有有良好的协效作用;当丙烯酸树脂与硼酚醛树脂质量比为50:50,硅酸铝质量分数为7%,六次甲基四胺为2%时,改性树脂耐燃时间达到39min,点燃时间(TTI)及热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明显延长,热释放速率明显降低,800℃时残炭率为45%,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燃烧烧后形成了表面为致密网状、断面为微细泡孔状的炭层结构,防火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无水ZnCl2为催化剂,以自制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为氯甲基化试剂,对高交联度的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101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研究。得到该氯甲基化的最佳工艺条件:m(D101)∶m(BCMB)∶m(CCl4)=1∶4∶18.6,溶胀时间12h,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4h,以无水ZnCl2为催化剂,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氯质量分数为4%的树脂,为以后树脂的改性、功能化和进一步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规律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