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聚合温度增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力航 《现代化工》2001,21(8):36-39
研究了乳液聚合丁苯橡胶(ESBR)合成工艺中不同聚合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温度提高至8℃,控制聚合反应速率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可降低10%引发剂用量,减少制冷量,而橡胶的凝胶含量及分子量分布正常,产品物性达到优级品指标.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出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链转移到(DDM)的用量对齐聚物聚合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引发剂用量对复合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齐聚物用量、核层交联剂的用量以及滴加速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成齐聚物时,随着从含量的增多,能有效地提高转化率;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核层聚合反应速率,但是对壳层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合适的单体滴加速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苯丙乳液聚合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不同的引发剂用量、不同的乳化剂用量和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工艺的影响,发现当引发剂质量分数0.5%,乳化剂质量分数4%,SDS、SDBS和OP-10的质量比为2:1:9,反应温度为80 ℃±2 ℃,丙烯酸含量为2%时乳液的凝聚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及复合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EP/P(St─BA─MMA)]半胶乳型工穿聚合物网络(Semi—LIPN)的聚合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特别是EP含量对单体转化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环氧树脂因含有微量双酚A,在聚合反应中同时起到了阻聚剂和缓聚剂的作用。从而使得该聚合反应较不含合成树脂(或橡胶)的普通乳液聚合要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醋酸乙烯酯为主要单体,通过添加丙烯酸丁酯和叔碳酸乙烯酯来对聚醋酸乙烯酯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耐水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对乳液的分散性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保护胶体用量以及叔碳酸乙烯酯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2%,体系粘度及吸水率随PV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聚合反应的最佳温度为75℃。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羟基丙烯酸酯乳液,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共聚乳液的结构。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5-8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3%。羟基单体用量增加,乳液稳定性降低,凝胶含量增加,涂膜的耐水性下降,涂膜硬度增大,附着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皂苯丙乳液聚合及其TEM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存在下,实施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消除通常乳液聚合的残留乳化剂对乳液性能影响。讨论了反应条件(温度和时间),以及引发剂和NaUA的用量对聚合反应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TEM)观察乳胶粒子表明,随体系PH增加,乳液成膜性提高。为表征乳胶粒子,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的TEM制片法。  相似文献   

8.
将异戊二烯作为单体引入到低温乳液聚合过程中,制得丙烯腈一异戊二烯一丙烯酸丁酯S三元共聚物。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引发剂及调节剂用量对三元乳聚橡胶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着异戊二烯与丙烯酸丁酯单体比例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调节剂硫醇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调节较为明显,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生胶凝胶量减少,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并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9.
高固含量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固含量高达65%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聚合物乳液,并系统研究了固含量、单体配比、乳化剂含量、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及功能单体浓度对聚合物乳液主要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子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黄鹤  李建宗 《粘接》1997,18(2):5-8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及复合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EP/P(St-BA-MMA)]半胶乳型互聚合物网络(Semi-LIPN)的聚合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特别是EP含量对单体转化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环氧树脂因含有微量双酚A,在聚合反应中同时起到了阻聚剂和缓聚剂的作用。从而使得该聚合反应较不含合成树脂(或橡胶  相似文献   

11.
蒋涛 《广州化工》2011,39(6):80-81,109
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在中温条件下引发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分别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醋酸乙烯酯中温合成的影响。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0.15%和0.6%时,反应温度可降低到45℃,并得到粘度为5.8 Pa.s、固含量为50%的乳白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相似文献   

12.
《粘接》2015,(10)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方法通过离子交联合成了室温交联型苯丙乳液。考查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对聚合稳定性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Zn~(2+)/AA配比和软硬单体配比对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80℃、KPS用量为0.4%、乳化剂用量为2.0%~3.5%时,乳液具有较好聚合稳定性以及粒径单分散性;随配比中醋酸锌用量增加,胶膜的干燥时间缩短,吸水性减小,而拉伸强度有适当提高;随体系中硬单体含量增加,胶膜的干燥时间增加,而硬度和拉伸强度则逐渐提高,吸水性变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VAc/AA/BA)三元共聚物,探讨了丙烯酸丁酯结构单元、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稳定性、黏度、转化率以及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A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分别为混合单体总质量的8.0%、0.5%,反应温度为75℃时,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无皂苯丙乳液聚合及其TEM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钠(NaUA)存在下,实施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消除通常乳液聚合的残留乳化剂对乳液性能影响。讨论了反应条件(温度和时间),以及引发剂和NaUA的用量对聚合反应影响。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乳胶粒子表明,随体系pH增加,乳液成膜性提高。为表征乳胶粒子,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的TEM制片法。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醋酸乙烯(VAM)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用于保护膜的压敏胶乳液。讨论了BA/EHA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固含量、初黏性和180°剥离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乳液压敏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BA/EHA质量比为45∶45,引发剂用量为0.15%(wt)~0.2%(wt),乳化剂用量为0.8%(wt)~1.0%(wt),交联剂用量为0.1%(wt)~0.3%(wt),反应温度为82~85℃。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步法对无皂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研究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速率及无皂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单体配比为70/3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6%,齐聚物用量为单体总量的3%,聚合温度为75℃,聚合反应时间为3.5 h的条件下,所得无皂丙烯酸酯乳液固含量高,稳定性好,粘接性及涂膜耐水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接枝技术合成聚乙烯(PE)-马来酸酐(MAH)-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三元固相接枝共聚物,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单体配比、单体总质量、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界面活性剂二甲苯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AH, MMA和BA三种单体都参与了固相接枝反应.接枝率随MAH和MMA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BA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引发剂BPO用量为聚乙烯质量的2 %时,接枝率最高;过量的界面活性剂不利于提高接枝率,适量的界面活性剂为聚乙烯质量的30 %;当BPO用量为聚乙烯质量的2%时,接枝共聚物的凝胶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BNBR),考察了引发剂、乳化剂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BNBR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BNBR的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反应诱导期缩短。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均可提高反应速率,而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BNBR共聚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7.97 kJ/mol,BNBR胶乳粒径分布均匀。BN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丁腈橡胶(NBR),二者相差约10 ℃,BNBR在低温下的动态力学性能优于NBR。  相似文献   

19.
《弹性体》2016,(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钠盐/甲醛合次硫酸氢钠(CHP/FES/EDTA/SFS),引发丙烯酸丁酯种子乳液聚合。系统考察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及其组分的配比及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反应速率和单体的总体转化率皆随CHP或SFS的用量增加而增加;CHP/SFS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10/3.81,并非传统认知的等物质的量比;另外,EDTA/FES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2.19×10-5)/(7.12×10-6)。聚合反应速率随着Fe2+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pH值降低。并针对发现的极限转化率现象(转化率≤20%),从实际络合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水乳型压敏胶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以 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 ,引发剂配比及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压敏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 ,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 ,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随丙烯酸丁酯用量增加 ,胶液的黏度增大 ;随降解深度的增加 ,接枝共聚产物粘接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