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传统混凝和生化工艺处理海产品加工废水出水污染物浓度高,只能满足较低的排放要求并且运行不稳定等缺点,采用超效浅层离子气浮作为主要预处理,以厌氧复合床-缺氧-MBBR工艺作为二级处理,以新型陶瓷膜—有机膜耦合膜组作为浸没式MBR膜深度处理的工艺进行处理。在本工程中,超效浅层离子气浮以改性魔芋葡甘聚糖为混凝剂,MBBR工段中采用MgO表面修饰的硅藻土空心陶瓷为填料,MBR耦合膜组中平板陶瓷膜采用氧化钇纳米涂层的荷正电Al2O3陶瓷膜,有机膜采用柔性PVDF膜。10个月的调试结果表明,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即COD≤50 mg/L,ρ(SS)≤10 mg/L,ρ(氨氮)≤5 mg/L,ρ(总氮)≤15 mg/L,ρ(总磷)≤0.5 mg/L,水处理运行费用为6.2元/m3。新型陶瓷膜—有机膜耦合膜组也为平板陶瓷膜更广泛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南某纸业公司产生的造纸废水,在原有处理工艺出水不达标的情况下,对原有工艺进行了改造.预处理采用气浮分离技术,生物处理采用接触氧化工艺,设计了气浮-接触氧化工艺流程及各构筑物参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CODCr<100mg/L,BOD5<60 mg/L,SS<100 mg/L,达到<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1)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五金加工企业生产废水,采用"预处理+Fenton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工艺进行处理。工程调试结果表明,出水COD为45 mg/L,SS质量浓度35 mg/L、石油类质量浓度0.3 mg/L,TP质量浓度0.12 mg/L和Zn2+质量浓度0.6 mg/L。项目总投资约为102.7万元,实际运行费用为2.37元/m^3。其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一般通过发酵工艺制备,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COD高、SS高、成分复杂等特点。采用预处理+生化+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处理过程中,先利用Ca(OH)2调节废水的pH至碱性,杀菌的同时进行絮凝沉淀降低废水中的SS以及TP,后进入IC厌氧-2级A/O生化单元进行处理。生化出水的COD难以达到排放要求,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COD达标排放,经过一个月连续运行,出水的COD为75 mg/L、氨氮为5.8 mg/L、总磷为0.2mg/L。  相似文献   

5.
线路板生产废水是一种含有高浓度金属离子和CODCr等污染物的难处理废水.采用预处理 二级混凝沉淀工艺并用硅藻精土处理剂作混凝剂对线路板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铜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303.00、43.59 mg/L时,出水CODCr为66.03 mg/L,铜离子为0.03 mg/L,均达到排放标准.用硅藻精土处理剂对线路板废水进行二级混凝沉淀处理不仅对废水中铜离子具有非常显著和高效的去除效果,且出水水质稳定,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出水,运行成本为1.64 元/t.  相似文献   

6.
郑艳芬  王仲旭 《水处理技术》2012,38(11):123-125
河北省某炼焦制气有限公司焦化废水治理工程先采用化学法降低焦化废水中氰、氨氮,然后与生活污水混合进入生化系统,生化系统采用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降解有机物,最后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行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出水COD≤135 mg/L,ρ(NH3-N)≤15 mg/L,ρ(酚)≤0.5 mg/L,ρ(硫化物)≤1 mg/L,ρ(氰化物)≤0.5 mg/L,ρ(SS)≤51 mg/L,ρ(石油类)≤0.5 mg/L,pH=6~9。处理出水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二级标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原工艺处理出水不达标的问题,对现有水质水量、原处理工艺、运行状况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处理-强化水解酸化-氧化沟-臭氧高级氧化-BAF的组合处理改造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工艺处理出水COD_(Cr)质量浓度低于70 mg/L,NH_3-N质量浓度低于5 mg/L,TP质量浓度低于0.5 mg/L,三者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出水水质稳定达到DB 32/939—2006《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广东化工》2021,48(11)
针对废水中氟超标的问题,在原有工艺基础上,采用协同除氟工艺处理废水,项目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废水中的砷、氟去除效果显著,出水砷浓度远低于排放标准中0.5 mg/L的限值要求,砷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出水氟浓度稳定低于10 mg/L,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要求,药剂总成本约为3.092元/m~3水,为后期运营提供良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预处理/厌氧UASB/好氧SBR处理工艺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处理规模为3000 m~3/d,原水COD为3000 mg/L、BOD5为1500 mg/L、NH_3-N为20 mg/L、SS为800 mg/L,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河南省啤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中表2排放标准,即COD≤60 mg/L、BOD5≤15mg/L、NH_3-N≤8 mg/L、SS≤50 mg/L。该工艺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某小型医院综合水质含有大量病菌、有机溶剂、消毒剂等,废水产生量为30 m3/d,进水COD为300 mg/L,BOD5为130 mg/L,氨氮为40 mg/L,总磷为10 mg/L,SS为250 mg/L,粪大肠杆菌群为46000个/L。针对这种水质设计采用SBR+有机氯消毒为主体处理工艺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需要,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其中COD出水可达90 mg/L,BOD5出水为20 mg/L,氨氮20 mg/L,总磷5 mg/L,SS为25 mg/L,粪大肠杆菌群为4600个/L。工程的长期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较低且操作方式灵活,是适合中小型医院医疗废水处理站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工程陶瓷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和低的导电、导热率等。本文讨论了工程陶瓷材料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林永淳 《陶瓷》2013,(11):13-19
多孔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陶瓷材料,也是人类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和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笔者总结了从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制备多孔陶瓷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至今多孔陶瓷依旧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必需的陶瓷产品。多孔陶瓷根据其历史发展过程可分古代多孔陶瓷和现代多孔陶瓷.其制备工艺、装备和制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得到不断完善和进步,依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是当今陶瓷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农耕文明背景下的景德镇制瓷历史,传统的个体性手工作坊式陶瓷艺术创作群体,延续散乱管理的个体意识下陶瓷艺术市场,致使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多样雷同化,失去特色性、鲜明性。本文从精英群体的健全机制、传统手工艺人的规范与传承、地域品牌意识的认知与提升三方面阐述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群体规范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并促使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朝秩序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高铝矾土矿产资源。铝矾土的铝含量较高,已经广泛应用于炼铝和耐火材料中,而在建筑陶瓷生产中氧化铝是重要化学组成部分,将铝矾土引入陶瓷产品中可以极大提升陶瓷产品的多种特性,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文章简述了铝矾土在陶瓷制品中的使用情况,对今后铝矾土的使用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宜兴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陶瓷文化灿烂夺目,是闻名于世的陶都,可是人们对于陶瓷英语却知之甚少.要让世人了解宜兴的陶瓷文化就必须掌握相应的陶瓷英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宜兴,了解宜兴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16.
欧阳琦  戴勤 《中国陶瓷》2006,42(6):3-4,7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和推动景德镇陶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受到市政府及广大人民的极大关注。在总结景德镇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发展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Yellow-emitting YAG:Ce transparent ceramic is recognized as an ideal color converter in high-power blue LEDs and LDs, but the absence of scattering centers in its microstructure leads to a low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poor light uniformity. He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cattering effect and the transparency of YAG:Ce ceramics, Ce-free YAG phase was used as a second component to form a composite with YAG:Ce phosphor. The sintered YAG:Ce-YAG ceramic possessed a high transparency of ~63 % and a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8.9 Wm?1 K?1. Due to its beneficial thermal properties and hig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70.2 %, the YAG:Ce-YAG ceramic could be excited under a high blue-laser flux density of up to 9.60 W/mm2 and showed a luminous emittance of 1220 lm/mm2. Due to light scattering arising from the slightly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ices of the two phases, the designed YAG:Ce-YAG ceramic showed better lighting effects than a single-phase transparent YAG:Ce ceramic.  相似文献   

18.
ⅡA族钙钛矿型氧化物半导瓷的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标荣 《硅酸盐学报》2001,29(6):591-595
研究了用于表面层和晶粒边界层型的BaTiO3,SrTiO3陶瓷的还原、再氧化、掺杂与替位固溶的情况,并对这类陶瓷的半导体特性与工艺过程的关系作了讨论,文中指出:只有良好的再氧化层才能具有良好的介电特性,而不是颗粒间的二相物质。  相似文献   

19.
浅析唐宋两代陶瓷艺术特点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毅 《中国陶瓷》2003,39(5):60-62
唐、宋两代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由于其政治局势、社会环境、审美情趣的不同,也带来了它们陶瓷文化的迥然不同。本文试从唐宋陶瓷造型、釉色和陶瓷装饰等方面浅析其艺术特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on a novel polymer-derived synthesis approach that yields boron carbide monoliths and metal-reinforced B4C cermets. This single-step approach relies on a preceramic powder blend of boron and an acetylenic resin with a high char yield. At low temperatures below 1500°C and without applied pressures, preceramic precursor reaction bond together and form nanocrystalline refractory B4C matrices. Resulting near net shape boron, carbide monoliths exhibit small crystal grain sizes, maintain chemical purity, and exhibit morphological homogeneity. We reinforce the refractory carbide with five different metals and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each on the density, hardness, oxidation stability, and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resulting cermet composites. We assess the optimal synthesis and reinforcement strategies that tailor thes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inexpensive and high-perform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