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用同步法制备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体系的研究表明:不同组成的环氧树脂、聚氨酯,不同体系的促进剂(催化剂)对互穿网络的机械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用同步法制备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体系的研究表明:不同组成的环氧树脂、聚氨酯,不同体系的促进剂(催化剂)对互穿网络的机械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用同步法制备不同配比的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当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的配比为90:10时,两相相容性好,互穿程度高,综合机械性能提高,并可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新型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DCPDE)/聚氨酯(PU)互穿聚合物网络(DCPDE/PU IPNs).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不同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涂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形成,提高了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的弯曲强度、附着力和耐冲击性.固化剂的加入改进了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的耐热性能.增韧改性后的环氧树脂比改性之前的环氧树脂呈现明显的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用同步法制备不同配比的环氧脂/氨酯互穿网络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当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的配比为90:10时,两相相容性好,互穿程度高,综合机械性能提高,并可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6.
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在聚氨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简述了聚氨酯IPN的制备,具体叙述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乙烯基酯树脂等聚合物与聚氨酯互穿网络改性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谭怀山  俞霞  童丽  唐新华  张小华  莫雄  徐伟箭 《化工进展》2008,27(2):245-249,260
以N-对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CPMI)和乙二醇单双环戊二烯基醚(EMDCPE)为单体合成了新型共聚物(CPMI-co-EMDCPE),将其作为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DCPDE)/聚氨酯(PU)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体系的固化剂,以期改善互穿聚合物网络之间的相容性和热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固化剂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进行表征.对不同固化体系涂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形成,提高了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的弯曲强度、附着力和抗冲击强度.新型固化剂的加入普遍提高了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耐热性能,增韧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呈现明显的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环氧树脂与二乙胺加成物,将其和甲基丙烯酸一起用于合成聚氨酯(PU)/接枝乙烯基酯树脂(g-VER)互穿聚合物网络,使在两个网络间形成离子键。实验结果表明,这类新型的接枝互穿聚合物网络的互穿程度与相容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刚性的g-VER网络对弹性的PU网络有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丙烯酸酯类单体(AM)、环氧树脂(EP)为原料,通过交联剂β-环糊精(β-CD)和二乙烯基苯(DVB)的引入构建互穿网络,制备了具有半互穿网络(Semi-IPN)和互穿网络(IPN)结构的系列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WPUEA)复合乳液。通过改变交联剂的用量,探究不同交联剂用量对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粒径、膜的拉伸强度、水接触角、玻璃化转变温度(Tg)、损耗因子(tanδ)等随之增大,吸水率随之减小,胶膜综合性能得到提升;与Semi-IPN结构相比,IPN结构的WPUEA胶膜有更好的耐水性、拉伸强度和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0.
羟基丁腈·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用同步法合成了丁腈·聚氨酯/环氧树脂体系的互穿网络高聚物,经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的耐热和机械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双酚F环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双酚F环氧树脂(BPFER),测定了其环氧值。用同步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双酚F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BPFER/PMMAIPN),讨论了配比对IPN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IPN进行了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 IPN).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PU网络先形成,网络形成得较完善.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原子力显微镜 (AFM)及透射电镜 (TEM)定性考察了IPN两网络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形成的双相连续“同步互穿”体系的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当PU 和VER的组成比为80/20和70/30时体系均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Tg),较好地改善了PU与常规VER树脂的相容性.进一步通过DSC实测和理论Tg值的计算获得相容因子 (θ),定量考察了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祁兴维 《云南化工》2019,(2):110-112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为载体,采用一步法制备含有相变调温功能的路面裂缝修补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结果表明,材料A的熔化潜热值为45.7 kJ/kg,相变温度为-0.3℃;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结果表明,石蜡很好地分散在互穿网络聚合物载体中,与载体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热稳定性保持在30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装置研究了脂环族环氧树脂(CER)/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的固化过程.通过在线测试CER/TMPTMA体系固化过程中的交流电阻和电容,发现电阻和电容的变化反映出CER/TMPTMA体系的固化过程是一个分步IPNs的形成过程,而且电阻和电容变化趋势与体系的粘度、离子浓度以及偶极子的数量息息相关.利用自制电极和装置可以远距离在线监测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在外磁场干扰下,利用CER/TMPTMA固化体系的电阻波动可以表征体系的固化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双酚-S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的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双酚-S环氧树脂/聚氨酯(BPSER/PU)互穿网络的性能。实验表明,完全固化后的双酚-S环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比双酚-A环氧树脂在相同条件下高40~50℃。通过动态力学谱仪(TBA)研究了BPSER与PU的配比和玻璃化温度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两相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随着BPSER用量的增加,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升高。m(BPSER)/m(PU)=25/75是两组分均匀混合的最佳值,形成了反应型互穿聚合物网络。另外,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完全固化后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BPSER的加入可提高PU的初始热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16.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近年来利用互穿网络法、液晶增韧法、纳米粒子增韧等改性环氧树脂的新方法、新途径。其中包括丙烯酸 /环氧 ,聚氨酯 /环氧 ,双马来酰亚胺 /环氧 ,聚酰胺酸 /环氧IPN结构 ,热致液晶环氧 (TCLP) ,4,4’ -二缩水甘油醚二苯基酰氧 (PHBHQ) ,侧链液晶环氧 (LCGMB) ;nmSiO2 /epoxy ,nm粘土 /环氧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云起  薛丽梅  刘云夫 《化学与粘合》2007,29(4):289-292,304
介绍了环氧树脂的特性和环氧树脂改性的主要趋势-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分别论述了橡胶类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热塑性塑料增韧环氧树脂、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柔性链段固化剂增韧环氧树脂、无机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以及互穿网络(IPN)结构的环氧树脂体系等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方法.同时,对聚氨酯的特性、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六种方法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改性环氧树脂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元聚氨酯/聚取代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