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改性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CMC-g-P(MMA-DMDAAC)共聚物,采用自组装方法负载2,4-二氯苯氧乙酸(2,4-D)得到2,4-D/CMC-g-P(MMA-DMDAAC)纳米药物缓释体系。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探究其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2,4-D/CMC-g-P(MMA-DMDAAC)载药粒子呈笼状结构,粒度分布为160~425 nm;其载药率随着CMC∶MMA∶DMDAAC的摩尔比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40.8%;其药物累计释放率随CMC∶MMA∶DMDAAC的摩尔比增大而降低,其释放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遵循Fick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出负载5-氟尿嘧啶(5-Fu)的壳聚糖-海藻酸钠磁性载药微球。利用红外(FIRT)、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对1其进行结构表征和缓释性能研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载药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相体积比为1∶1时载药性能最佳,载药量为6.69%,包封率为22.00%,产物发生交联反应且保持原有晶型,同时在不同p H值环境下载药微球相对5-Fu药物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并且在p H=8.4时药物达到最大释放量,微球适用于给肠癌细胞靶向供药。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农药流失,设计了一种叶面亲和型缓释微胶囊。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C)得到羧甲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MC-g-PMMA),然后利用自组装负载阿维菌素(AVM)形成载药微胶囊(CMC-g-PMMA@AVM),通过多巴胺(DA)包覆提高CMC-g-PMMA@AVM的叶面亲和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微胶囊的载药性能、叶面亲和性及响应释放性能。结果显示,DA/CMC-g-PMMA@AVM为平均粒径126nm的球形粒子,多巴胺的包覆可有效提高微胶囊的载药性能,包封率可达88.56%;增强AVM的叶面亲和性,使其叶面滞留量相对于阿维菌素水乳液提升30.56%;赋予AVM优异的抗紫外光分解性能,强紫外光照射60min后,由AVM水乳液中AVM的残留率14.03%提高到DA/CMC-g-PMMA@AVM中的59.55%。载药微胶囊中药物释放具有pH响应,在pH=5条件下出现爆释,药物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受Fick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毒死蜱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毒死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利用FTIR、SEM和DSC表征了微胶囊的结构和形貌以及毒死蜱的分布形态,运用单因素法考察芯材比、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PV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比和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并探究芯材比和PVA质量分数对微胶囊的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具有较为致密的球形结构,而毒死蜱以结晶态分布于微胶囊中。当芯材比为2∶3、PVA质量分数为1.5%、PVA与SDS质量比为3∶2和转速为1500r/min,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相对较好,分别为44.41%和82.42%。该载药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其释药行为可用Korsmey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且药物释放受Fickian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大蒜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微球溶胀性、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3)为2%,大蒜素投入量与混合胶比为1∶2时,制备的载药微球(DSGCM)外形规则,粒径分布在0.8~0.9mm之间,载药量为24.3%,包封率为69.4%,复合微球具有p H敏感性,在p H=7.4介质中微球溶胀率达到450%,药物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明胶的加入可以延缓DSGCM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氯金酸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金纳米复合微粒用作载体材料,再采用浸渍离心法负载姜黄素,得到负载姜黄素的金纳米复合微粒。采用粒度分析仪、XRD、红外、热重等方法,对金纳米复合微粒进行形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为表面聚集微小孔隙、平均粒径为250nm左右的微小Au复合颗粒。当料液比为1∶1、姜黄素的质量浓度为3mg·m L-1、载药时间为6h时,金纳米复合微粒对姜黄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最大,分别为11.01%和35.48%。体外缓释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原料在6h的释放率为64%,而金纳米复合微粒在6h的药物释放率仅为4.9%,可见用水热法制备的纳米金复合微粒具有较好的载药及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7.
将凹凸棒黏土(ATP)与海藻酸钠(SA)进行复合以改善SA的缓释性能。以ATP/SA复合物为球芯材料,壳聚糖(CS)为包覆材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凹土/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微球(ASCM),并以双氯芬酸钠(DS)为模型药物,考察了凹土添加量对复合微球溶胀性能、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土的加入改善了微球的溶胀性能和缓释性能,而对微球载药性能影响不大。与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SCM)相比,当复合微球中ATP/SA(w/w)为20%时,其在pH6.8的磷酸缓冲溶液中2 h的累积释放率由58.8%减小到38.7%。复合微球体外释放动力学数据表明,其释药行为可以很好地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凹土的加入有效改善了SA的缓释性能,ASCM可作为缓释药物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微波-超声波辅助沉降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粒度仪等对淀粉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以姜黄素为载药模型,考察了药物初始质量浓度、无水乙醇质量分数、载药温度、载药时间对载药量的影响,并探究了木薯淀粉纳米颗粒对姜黄素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药物初始质量浓度为40μg/m L、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30%、载药温度为30℃、载药时间25 min时,木薯淀粉纳米颗粒对姜黄素的吸附量最大,可达81.14 mg/g。姜黄素原料药5 h释放率为95%,而木薯淀粉纳米颗粒透析5 h后,药物释放率仅为15%。由此可知,微波-超声波辅助沉降法制备的木薯淀粉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载药性能,并对药物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子勇  王金慧  孙旭东 《农药》2012,51(7):504-508
[目的]发展一种环境友好和具有缓释性能的印楝素水分散制剂。[方法]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和羧甲基壳聚糖(CMC)为载体,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制备了负载印楝素纳米粒子水分散液。表征了载药纳米粒子的性能如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值、负载率和形态结构,考察了几种影响性能的因素。[结果]负载印楝素的纳米粒子为球形,尺寸为200~350 nm,PDI约为0.500,药物负载率最高可达55%。[结论]CMC和CS合适的溶液质量浓度和用量是形成纳米子的基本条件。当其固定时,随印楝素质量浓度增加,载药粒子的粒径增大,PDI变宽,负载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羧甲基-β-环糊精修饰的Fe_3O_4纳米粒,以疏水型药物左旋咪唑(LMS)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纳米粒并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利用IR、XRD、TEM、Zeta电位与激光粒度仪等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利用UV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放药物左旋咪唑性能研究,采用MTT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成功地接枝到四氧化三铁纳米粒上,粒径大小为22. 4 nm左右,呈球状或椭圆状,磁性良好。当载体与药摩尔比为1∶1时,对左旋咪唑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 32±0. 24)%和(42. 38±0. 35)%,复合材料对MCF-7细胞无毒,载药纳米粒在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精确控制农药释放,设计了一种pH响应型缓释颗粒。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桥连接羧甲基纤维素(CMC)与大豆分离蛋白(SP)得到羧甲基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CMC-SP),然后利用分子自组装法负载阿维菌素(AVM)形成载药颗粒(CMC-SP@AVM)。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改性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CMC-SP@AVM的载药性能、缓释性能、抗紫外性能、杀虫活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CMC-SP@AVM具有近似椭圆形的结构,CMC-SP@AVM的平均粒径为104nm;对AVM的包封率达41.9%,并赋予AVM优异的抗紫外光分解性能,强紫外光照射120h后,CMC-SP@AVM中AVM的残留率比未包封的AVM高117%,其药物释放具有pH响应特性,pH越大,释放速率越快;药物释放过程符合Elovich模型。在相同AVM浓度下CMC-SP@AVM的杀虫活性与原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制备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PPLA)聚合物胶束,探讨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溶剂挥发法制备PPLA胶束并对其表征。萘普生为模型药物,单因素考察了投药量、丙酮用量、加样顺序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PLA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低,为3×10-4g/L;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小于200nm;在室温、稀释、碱性条件下稳定;最佳载药条件为:材料与药物同时溶于丙酮后滴入水中、丙酮与水的体积比1∶10,萘普生与PPLA质量比0.8∶10,PPLA胶束质量浓度1.0g/L。37℃时载药胶束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可缓慢持续释放5d以上。结果证明,制备的聚乙二醇接枝改性聚乳酸聚合物胶束可用作疏水性药物的缓释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氧化石墨烯为药物载体,承载盐酸四环素,探究不同的载药量、pH值、温度的装载率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载药率为81.5%,包封率为16.3%。且在pH为5的条件下药物缓释性能最佳,24小时后累计释放率为72.89%;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其药物累积释放率越多。当温度为60℃时,8小时后药物累计释放率为58.59%。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明胶为载体材料,制备5-氟尿嘧啶/明胶纳米载药微球,探究药物的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方法:“单凝聚相法”制备明胶纳米载药微球;透射电镜(TEM)和粒径分析仪(DLS)分析纳米微球的形貌、粒径分布情况;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并对其体外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明胶纳米微球的表面形态良好,分散均一,平均粒径65.1?2.1 nm,明胶纳米微球的包封率为23.5?1.9 %,载药量为69.7?0.5 %;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Higuchi方程对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拟合度较高。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结果表明,5-FU/明胶微球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5-FU/明胶微球缓释性好,抗肿瘤活性显著,可作为抗癌药物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5.
孙青  罗威  张俭  盛嘉伟 《化工进展》2018,37(8):3138-3145
缓释可提高药物利用率,降低其毒副作用。采用交联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埃洛石载药微球,以载药微球对盐酸二甲双胍(MH)药物的包封率和缓释效果为考察对象,研究了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和缓释性能,并通过SEM、FTIR和TG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交联温度为0℃、海藻酸钠用量为1g、埃洛石添加量为2g时,能得到较优的载药微球包封率(79.23%)。上述条件下制得的复合载药微球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能有效缓释,且720min后缓释度可达85.83%,说明其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和缓释效果。SEM表明海藻酸钙颗粒与埃洛石在载药微球内部形成复合结构,FTIR表明MH主要以物理包埋的形式于载药微球中,TGA表明添加埃洛石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在200℃以上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醇溶蛋白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组成及结构,总结了Zein膜的制备方法、性能及用途,详述了为满足Zein膜在各种用途中的性能而进行的各种修饰改性,如提高机械性能、增强亲/疏水性、增强隔氧阻水性、增大载药量和载药效率及增强药物控缓释等。今后的工作,将围绕新的制备和复合改性方法、拓展Zein膜的应用领域、复合改性机理的研究及改善Zein膜用于药物控缓释时初期的爆发性释放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以阳离子开环法制得不饱和PSiO(聚硅氧烷乳液)为种子,采用乳液聚合法与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HPA(丙烯酸羟丙酯)、EO9TMPTA(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PSiOA(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FT-IR、TEM、乳液稳定性、粒径、流变、胶膜吸水率、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研究了BA/MMA质量比对复合乳液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乳液粒径约为40~50 nm,随着BA/MMA比值的减小,乳液凝聚率、黏度增大,胶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当m(BA)∶m(MMA)=1.8∶1.2时,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5.62 MPa,断裂伸长率为653%。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两亲性线形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丙烯酸羟基乙酯(LPCLPHEA)及四臂星形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丙烯酸羟基乙酯(4s PCL-PHEA),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两种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分析探讨聚合物的载药能力。实验通过红外光谱(FT-IR)、荧光分光光度计、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对聚合物的结构、粒径、Zeta电位、载药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都能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其中四臂星形结构聚合物比线形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粒径和临界胶束浓度、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可作为药物载药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洪雅真  朱利会 《化工进展》2018,37(3):1130-1136
以阿霉素(DOX)为小分子化学药物模型,采用吸附法对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多孔微球进行载药,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PD)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对DOX-PLLA复合微球的形貌粒径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药物及材料的理化性能、载药性能进行表征,并且研究了其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载药量之间的PLLA多孔微球粒径并无显著差异,均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适合肺部可吸入给药的条件;化学组成未见明显改变,物理结构由结晶态变为无定形态;随载药量的增加(2.9%,4.0%,4.6%),包封率逐渐降低(56%,51%,44%);药物的体外释放与原料药相比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最长释放时间可达5天,表明DOX-PLLA复合微球有望作为缓释制剂用于肺部给药。  相似文献   

20.
以1-溴辛烷为疏水改性剂,采用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制备海藻酸辛酯衍生物(OAD),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谱图(1H 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采用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FM)、表面张力(SFT)、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辛基侧链的接枝使OAD的分子内氢键断裂,其热稳定性下降,失重率增大,同时伴随其微晶结构的改变。荧光测试中,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芘在其溶液中的第一电子振动峰与第三电子振动峰的荧光强度之比(I1/I3)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并且辛基侧链的接枝使海藻酸钠(SA)的临界聚集浓度(CAC)由1.09 g/L降为0.34 g/L,而其SFT也随其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两者同时体现其具有良好的两亲性。 另外,OAD能自聚集形成类胶束的球形结构,相比SA,OAD胶束的水动力学粒径(dH)变小,由255 nm变为193.2 nm,zeta电位也降低,由-36.4 mV降为-39.3 mV,说明OAD具有一定的胶体界面活性. 采用 OAD 胶束负载布洛芬制备载药微纳米胶囊,其对药物的释放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药物的释放过程属于 Non-Fickian 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