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海天  郭斌  王礼建  范磊  李盘欣  张齐生 《塑料》2014,(3):62-64,102
将微晶纤维素(MCC)经NaIO4氧化制备出双醛纤维素(DAC),并以此对热塑性淀粉(TPS)进行增强,再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g-PE)为增容剂,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制备出DAC/TPS/LDPE复合淀粉基塑料。通过电子拉力机、吸水率测试、热重法和转矩流变仪,研究MA-g-PE用量对DAC/TPS/LDPE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g-PE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加工性能,且当添加量为4%时,淀粉基塑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刘群  张玉苍 《化工进展》2020,39(8):3124-3134
利用淀粉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淀粉基塑料并替代传统的石化产品合成非降解塑料,对改善并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有重要意义。由于淀粉本身力学性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以提高其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常见的改性方法有:热塑性处理,使淀粉转变为热塑性淀粉,以改善淀粉的延展性能和成膜性;将淀粉和高聚物(PVA、PLA、PBAT)共混制备的复合降解塑料,较纯淀粉基塑料成膜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改善;将淀粉与增强剂(纤维素、壳聚糖、木质素、石墨烯等)共混,产品的力学性能、阻水性能、热稳定性、透氧性、透明度等性能得以改善,成本降低;在制备淀粉基塑料的过程中添加增塑剂,可干扰淀粉分子间强的相互作用,使其柔韧性增加。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作为包装材料在食品、农业、制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全生物降解淀粉塑料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综述了热塑性淀粉塑料、淀粉/可降解聚合物共混物和淀粉/天然高分子共混物3种全生物降解淀粉塑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热塑性淀粉塑料的生产原理和优势、增塑剂的选择与配比对热塑性淀粉塑料的影响、淀粉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己内酯、聚乳酸、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等共混后的性能。最后分析了全生物降解淀粉塑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全生物降解淀粉塑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岳花娟  王欢 《粘接》2024,(2):69-72
针对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的高成本、性能低等问题,制备一种以黄麻纤维、粘胶纤维和聚乳酸玉米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的纤维素基包装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热压处理有利于增强纤维抱合性,从而增加材料的稳定性;黄麻/粘胶/玉米纤维最佳配比方案为50∶35∶15,此时,制备的复合包装材料的纵向断裂强力为212.35 N,横向断裂强力为126.78 N,纵向撕破强力为29.26 N,横向撕破强力为13.06 N,顶破强力为77.61 N。试验制备的黄麻/粘胶/玉米纤维素基包装材料不仅成本低、绿色环保,还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能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正一种热塑性淀粉/聚乳酸双层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公开了一种热塑性淀粉/聚乳酸双层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乳酸溶解到二氯甲烷中,超声振荡,得到聚乳酸溶液;(2)将淀粉溶解到水中,然后加入丙三醇与山梨醇的混合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热塑性淀粉溶液;(3)将步骤(2)中得到的热塑性淀粉溶液干燥成型,然后再倒入步骤(1)中得到的聚乳酸溶液,挥发溶剂,得到热塑性淀  相似文献   

6.
赵敏 《橡胶工业》2016,63(5):315-315
正由华南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4530496A,公开日期2015-04-22)"一种基于废纸的纳米微晶纤维素及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废纸的纳米微晶纤维素及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搅拌天然胶乳;将废纸纳米微晶纤维素加入到天然胶乳中,搅拌混合得到废纸纳米微晶纤维素/天然橡胶(NR)混合物;加入质量分数为0.08~0.12的氯化钙溶液破乳、共沉,洗涤沉淀物,烘干至恒质量,即得到固体废  相似文献   

7.
赵敏 《橡胶工业》2013,60(9):574-575
由华南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2002173A,公开日期2011-04-06)"一种纳米微晶纤维素/白炭黑/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纳米微晶纤维素/白炭黑/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即:(1)将天然胶乳搅拌1~30min;(2)在20~100℃下将纳米微晶纤维素加入到溶剂中,调节pH值为4~10,加入改性剂(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橡胶助硫化剂或橡  相似文献   

8.
从香蕉树皮中提取香蕉纤维素微晶,将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成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运用SEM、BET、TG-MS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甲钴胺介孔材料进行了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度测定。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香蕉纤维素微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ET法测定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的平均孔径(4V/A)(V为孔体积,A为表面积)为17.89 nm;TG-MS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分解温度约为30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材料对甲钴胺有较好的控释作用,药物释放遵循零级释放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以丟糟微晶纤维素(DGMCC)为增强材料、聚乳酸(PLA)为基体,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DGMCC/PLA复合膜材料,并对复合膜进行红外图谱(FT-IR)、SEM扫描、力学性能、紫外可见光透过性和降解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微晶纤维素与聚乳酸以氢键结合,复合膜的性能较纯聚乳酸膜有较大变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DGMCC的加入使复合膜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率下降,对紫外线的阻挡效果增强,可降解性能提高,作为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耐水改性剂,甘油和水为增塑剂,纳米纤维素纤维(NCF)为补强剂,采用传统热机械加工方法制备三偏磷酸钠改性热塑性淀粉(TPS/NCF/STMPx),并对其形貌结构,吸湿性及力学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STMP有效地改善了热塑性淀粉的力学性能和耐湿性,本研究中当STMP含量达到最佳值8phr时,TPS/NCF/STMP_8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达到极大值;在20℃,50%RH条件长时间放置中,TPS/NCF/STMP_8样品的吸水率达到极小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硝酸-乙醇法制备白酒丢糟微晶纤维素工艺过程。经Na OH水溶液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预处理,可除去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单因素设计,研究硝酸-乙醇提取料液比、温度和时间对微晶纤维素得率、聚合度及纯度的影响,再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丢糟微晶纤维素得率影响显著性表现为:温度时间料液比,并确定白酒丢糟微晶纤维素制备最佳条件:硝酸乙醇处理料液比1∶43 g/m L、处理温度70.1℃、处理时间92.3 min,此条件下,丢糟微晶纤维素得率50.18%,聚合度为286.78 L/g,纯度95.66%。  相似文献   

12.
纳米微晶纤维素来自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成本低、强度高、轻便等特点,并可循环利用或者生物降解。纳米微晶纤维素研究倍受关注,但纳米微晶纤维素存在一些实用方面的困难。制备过程复杂、热稳定性差等是限制纳米微晶纤维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主要的因素。本文综述了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热降解机理及其热稳定性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其热稳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甘油为增塑剂,制备了玉米和小麦两种热塑性淀粉。通过扫描电镜、拉伸强度以及含水率的表征等方法研究了分散时间、糊化温度及糊化时间对淀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玉米和小麦两种热塑性淀粉形态为均一的连续相,并且拉伸强度均可达到15MPa。  相似文献   

14.
剑麻纤维增强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剑麻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热稳定性,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先制得热塑性淀粉,再以剑麻纤维为骨架增强体制备剑麻纤维增强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DSC、TG/DTG、SEM分析其热稳定性及结构。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材料抗拉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纤维长度 >纤维用量 >模压成型温度 >填料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长度15mm、纤维用量35g、模压成型温度200℃、填料用量5g,此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可达到4.45MPa。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分别对热塑性淀粉及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塑处理提高了淀粉的熔融温度,有利于淀粉与纤维素羟基间的氢键结合,且热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淀粉的热稳定性;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主要发生在200~400℃温度区间。SEM分析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泡孔结构。  相似文献   

15.
尿素甘油共塑化热塑性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甘油为塑化剂制备热塑性淀粉材料,并对改性后淀粉的力学性能、塑化效果以及结晶状况进行了探索,考察了尿素与甘油不同比例对热塑性淀粉塑化效果的影响,得出热塑性淀粉最佳塑化质量比为淀粉/尿素/甘油为100/20/20。在RH为33%的湿度环境保存1周,上述比例塑化的热塑性淀粉拉伸模量可达0.959 MPa,断裂伸长率达209.64%,且热塑性淀粉内未出现尿素自结晶,淀粉塑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植物油为增塑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热塑性淀粉的方法,分析了挤出螺杆扭矩、热塑性淀粉黏度等技术指标,考察了植物油/淀粉质量比、植物油种类、加工温度对热塑性淀粉黏性的影响;将制备的热塑性淀粉和聚乳酸共混造粒,考察热塑性淀粉/聚乳酸质量比对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的影响,并对共混材料进行DTA/DTG测试,观察其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淀粉/PVA生物降解材料的热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聚乙烯醇(PVA)、淀粉、增塑剂在Hakke流变仪中共混制备了热塑性淀粉/PvA材料,研究了2种PVA-PVA1799、PVA1788,2种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的热塑性情况;比较了甘油、乙二醇、乙酰胺3种增塑剂的增塑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增塑剂与适当的PVA、淀粉组合可以使PVA/淀粉共混体系在高温下热塑成型...  相似文献   

18.
从香蕉树皮中提取香蕉纤维素微晶,将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成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运用S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甲钴胺介孔材料进行了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度测定。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香蕉纤维素微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ET法测定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的平均孔直径[4V(孔体积)/A(表面积)]为17.89nm;TG-MS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分解温度约为30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材料对甲钴胺有较好的控释作用,药物释放遵循零级释放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酸碱处理竹原纤维并辅以超声分散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NCC),采用溶液浇铸/水分挥发的成型方法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羟丙基纤维素(HPC)全纤维素纳米复合膜.研究了NCC/HPC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光度以及热稳定性.随着纳米微晶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储能模量和热稳定性逐渐增大,与纯羟丙基纤维素膜相比,当纳米微晶纤维素质量分数为60%时,纳米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8.5倍,拉伸模量提高了3.9倍,储能模量提高了3.7倍,而NCC/HPC复合膜的透光度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为原料,采用新型水热氧化方法,制备纤维素基质固定化脲酶载体材料-双醛纤维素(Dialdehyde cellulose,DAC)。采用红外光谱(IR)、固体核磁共振(CP/MAS 13C NM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产物结构。测试制备的纤维素基质固载脲酶的酶学性能,并与交联壳聚糖、双醛淀粉固载脲酶的酶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酶学性能理论方程。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水热氧化反应可成功制备高醛基含量的氧化纤维素,与交联壳聚糖和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相比,所得氧化纤维素载体材料固定化脲酶的米氏常数小(0.0108mol·L-1),对底物亲和能力强,重复使用率高,在pH=5.0~9.0能保持酶活性,建立的理论方程较好地表征了固载酶酶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