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镍累积向日葵根基生物炭-铁内电解技术处理水中硝酸盐氮,考察了铁碳比、停留时间、 pH值、生物炭制备温度等因素对硝酸盐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电解方法对硝酸盐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佳处理条件为:生物炭制备温度为450℃,铁碳比为5:1, pH值为7。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0 h后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65%。产物分析表明只有少部分硝酸盐氮转化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说明体系中发生了化学脱氮,反应10 h的总氮去除率达到55%。  相似文献   

2.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脱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胜  张玉先  杜晓明 《净水技术》2005,24(2):35-38,69
电极—生物膜法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在处理低浓度硝酸盐氮污染的地下水和饮用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文中对水中硝酸盐氮污染概况及其危害和电极生物膜法研究进展概况作一说明,并对其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的生物反硝化技术去除污水中硝酸盐氮,并研究反硝化菌处理硝酸盐氮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效果曲线。研究表明,DO、微量元素、pH等因素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合理调控可以有效提高反硝化反应速率。其次,对反硝化过程中各指标如pH、ORP随硝酸盐氮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自养反硝化菌进行污泥负荷、污泥沉降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12):2696-2700
在硝酸盐氮浓度5~25 mg/L,pH值在5. 5~8. 5,进水流量75~150 mL/min,颗粒活性炭厚度在100~150 mm的变化条件下,考察了GAC-UF一体化净水柱对水中硝酸盐氮去除的效果,以及活性炭和超滤的协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厚度、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大,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增加;在流量75 mL/min时,pH值为5. 5和8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可达25. 21%,23. 01%。协同实验表明,超滤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仅为3. 97%,而活性炭的去除率为14. 55%,但一体化净水柱的去除率达到23. 01%,表明颗粒活性炭和超滤具有协同作用。该装置对硝酸盐氮浓度不超过饮用水标准1. 25倍的原水,经处理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洗漱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法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考察在不同的槽电压、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电化学反应器对废水中CODCr、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溶解氧(DO)的增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对氨氮、硝酸盐氮、CODCr的去除有明显效果;对亚硝酸盐氮没有去除效果,反而使其浓度增加;对溶解氧(DO)的增加有显著效果。综合考虑各项水质指标,考虑能耗和经济效益,选择电压20V、停留时间5min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以表面活性剂CTAC和CPC为吸附载体,研究了胶团强化超滤(MEUF)对低浓度硝酸盐氮的截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CTAC为表面活性剂进行胶团强化超滤时其对硝酸盐氮的截留率较CPC为表面活性剂时要高。当静置时间为10 min、pH=7、CTAC投加量为1.5倍CMC时,对硝酸盐氮的截留率最高,为97.33%,表明MEUF在低浓度硝酸盐氮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硝酸盐氮浓度5~25 mg/L,pH值在5. 5~8. 5,进水流量75~150 mL/min,颗粒活性炭厚度在100~150 mm的变化条件下,考察了GAC-UF一体化净水柱对水中硝酸盐氮去除的效果,以及活性炭和超滤的协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厚度、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大,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增加;在流量75 mL/min时,pH值为5. 5和8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可达25. 21%,23. 01%。协同实验表明,超滤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仅为3. 97%,而活性炭的去除率为14. 55%,但一体化净水柱的去除率达到23. 01%,表明颗粒活性炭和超滤具有协同作用。该装置对硝酸盐氮浓度不超过饮用水标准1. 25倍的原水,经处理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刘贤荣  陈绍武 《广州化工》2009,37(8):82-84,96
采用^15N标识反硝化细菌脱氮作用的静态试验和土柱动态模拟试验,考查静态试验中硝酸盐氮的变化与环境条件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变化的关系,找出富集^15N的含氮物质。动态试验考查了反硝化细菌、土壤粒径和土柱高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应用^15N说明了出水中硝酸盐氮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在静态体系还是动态体系中,反硝化细菌的存在下都发生了反硝化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硝酸盐氮富集大量的^15N。一般土壤颗粒较细时,处理效果较好。土层较厚可在较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土层较薄时,则需较长反应时间。动态试验能更接近于模拟硝酸盐氮在自然土层中反硝化细菌存在时的渗透或采用土地处理方法对硝酸盐氮的去除,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催化脱氮、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传统处理技术在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时存在成本高、处理效果不佳且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对此,选用能深度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电化学净水工艺,在传统二维电极体系中填充泡沫金属/颗粒活性炭双填料以构建新型三维电极反应器,探究其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效果,并进一步考察反应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00 mg N/L的硝酸盐氮在303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下经2.0 A电流电解,最终去除率可达到91%,总氮去除率为67%,氨氮的转化率仅为23%。单因素试验发现,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增大电流强度和加大填充量均可促进硝酸盐氮的降解,提高去除速率;增加氯离子投加量,可提高总氮去除率,改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蒋佩娟  于跃 《广州化工》2012,40(19):31-32,71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体中硝酸盐氮污染正日益加剧。人体中摄入过量的硝酸盐氮对健康有严重危害,因此水体中硝酸盐氮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水体中硝酸盐氮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新型硝酸盐氮去除方法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电极-生物膜法去除硝酸盐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处理含硝酸盐氮的废水,结果表明:在碳氮质量比较低(m(C)/m(N)为1)的条件下,电极生物膜法比单纯生物膜法有更高的反硝化效率;无外加有机物(m(C)/m(N)为0)时,间歇式反应器比连续式反应器有更好的脱氮效果,更能有效地控制亚硝酸盐氮浓度。  相似文献   

12.
电极-生物膜法在生物脱氮处理中的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以氢自养型反硝化为基础的电极-生物膜法及其在脱氮处理中的优势;着重从电极材料、工艺布置和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利用惰性阳极电解产氧来促进生物硝化,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脱氮工艺提出了新思路:即电解产氧为主,曝气为辅,控制适当的水力停留时间,并主要通过电流调节控制氧水平,实现亚硝酸盐积累;同时利用电解产氢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使限氧的硝酸盐型脱氮在BER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是一种新型的将电化学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的生物反硝化方法。特别在缺乏碳源时,该法为反硝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结合国内外对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的研究发展,系统介绍了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同时指出该工艺在电极材料的选择、反应器构型设计、电化学和生物膜协同作用的原理与条件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硝酸盐去除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硝酸盐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因子,给饮水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地下水硝酸盐脱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离子交换、反渗透和生物反硝化是研究和应用最广的地下水硝酸盐脱除技术。离子交换法具有投资小、运行管理简便的优点,比较适合中小规模供水需求,但其再生废液的处理或处置非常困难。反渗透法具有脱硝效果好、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可满足各种规模供水需求,但反渗透会产生大量浓缩水,必须妥善处理或处置。在我国华北地区,反渗透浓缩水可用于浇灌农作物,其中较高浓度的硝酸盐是良好的氮肥。至于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虽然具有运行费用低的优点,但现阶段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残留反硝化碳源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二次污染问题,用此法生产的饮用水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电极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膜-电极反应器(BER)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废水脱氮技术,同传统的生物反硝化法相比,具有不需要外加碳源或者需要投加少量碳源等优点.作者重点介绍了BER在处理生活污水、含重金属废水和高浓度有毒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有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16.
赵栋  赵军  高维  安青松 《化工进展》2015,34(8):2967
当前对于相变蓄热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蓄放热时间,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蓄热器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以赤藻糖醇作为相变材料的间接式蓄热器,并通过铜管外加双直肋的手段强化传热。在相变材料内部以及进出口设有热电偶,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进口油温以及导热油流量来观测不同工况下蓄热器内部温度的变化以及进出口油温的变化,对不同工况下蓄热器的蓄热效率、放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了对蓄热器的充放热性能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对蓄热器进行了 分析。结果表明: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蓄热效率基本相同,放热稳定性基本一致, 效率增加;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蓄热效率降低,放热稳定性减弱, 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崔剑虹  李祥  黄勇 《化工进展》2015,34(8):3142-3146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该联合工艺是否一定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尚需论证。本文介绍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组合形式、特点和处理实际废水的研究进展,从脱氮速率、能耗及碳源的角度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具有不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碳源的优点;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虽然在曝气方面可以节省能耗,但是其中温反应需要一定的热能消耗,综合分析其处理能耗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同时该联合工艺的整体脱氮速率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差别不大。据此提出在选择生物脱氮工艺时需要考虑废水的碳氮比,碳氮比高时可以采用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碳氮比低时可以考虑使用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  相似文献   

18.
19.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技术可在好氧的情况下同步去除水中的COD与总氮,其脱氮产物大多为无温室效应的氮气,脱氮过程中酸碱中和。然而实际废水成分复杂且水量水质不稳定,这使HN-AD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不同的环境限制因子对HN-AD菌脱氮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为此,综述了近几年HN-AD菌在不同环境限制因子影响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