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先廷 《辽宁化工》2014,(12):1504-1506
分别综述了以葫芦[7]脲与盐酸黄连素、盐酸巴马汀、黄连碱包结配合物为荧光探针的药物分析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葫芦脲的分子结构赋予其卓越的超分子识别性能,可以与多种药物分子作用形成主客体包合物。本文对葫芦脲在药物分析和药物载体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席夫碱本身是一类具有很好生物活性的物质,而以席夫碱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表现出更强的生物活性,尤其是氨基酸类、缩氨脲类、腙类、胍类席夫碱及其相应的配合物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和解毒等独特药效。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与席夫碱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以其多样性的结构和广泛的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配合物在催化、生物活性及功能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新合成出的4种铜金属配合物脲酶抑制剂,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其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于Auto Dock分子对接软件平台,应用拉马克遗传算法模拟计算出各种脲酶抑制剂在刀豆脲酶双镍II活性部位附近的对接情况,在模型中选出结合能最低和形成氢键较多而结合能较低的对接结果、抑制常数、对接位置,解释了铜金属配合物和棉酚shiff碱的抑制作用,以及氢键在抑制Jack bean urease活性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合成含芘的双季铵盐荧光客体分子,客体分子包含两个基于葫芦[7]脲(CB[7])的识别基团。双季铵盐分子与葫芦[7]脲在溶剂中可以组装成不同的[2]准轮烷。荧光滴定结果表明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葫芦[7]脲形成1∶1络合。在中性/弱碱性溶液中,主体分子与客体分子的双季铵盐段结合,当调节体系p H至酸性时,主体分子滑到客体分子的脂肪链亚甲基段。通过体系p H的调节,这个穿梭过程是可逆的并伴随荧光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葫芦脲分子由于它的结构与性质的特殊性,近几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文章对葫芦脲家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葫芦脲分子的合成,葫芦脲的衍生化,结构和特性,分子识别和分子组装以及其近年来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应用及结构特征。详细综述了:(1)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3)新型葫芦脲与不稳定客体之间的主客体结合及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7):1424-1427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葫芦脲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特性。详细介绍了: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葫芦脲等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17,(7):1424-1427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葫芦脲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特性。详细介绍了: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葫芦脲等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葫芦脲系列分子是一类大环化合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超分子的构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金刚烷衍生物分子,利用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以葫芦[7]脲为主体分子,金刚烷衍生物为客体分子的超两亲分子。以葫芦[7]脲为主体分子的超两亲分子在水中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很好的囊泡结构。同时,我们又可通过加入过量的竞争剂1-金刚烷胺盐酸盐将葫芦[7]脲疏水空腔中的金刚烷衍生物分子竞争出来,从而使其解组装。由基于葫芦[7]脲为主体分子通过自组装构建的囊泡作为新型纳米胶囊,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温度、CO2含量与吸收液浓度对醇胺溶液吸收CO2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复配体系对二异丙醇胺(MDEA)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醇胺溶液对CO2的吸收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吸收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以40℃为宜;吸收反应速率均随气、液相反应物含量增大而增强;混合体系对MDEA的活化效果为二乙烯二胺最好,乙醇胺最差。  相似文献   

12.
MDEA-TBEE复合溶剂吸收酸性气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种空间位阻胺TBEE(叔丁氨基乙氧基乙醇),并添加在MDEA溶剂中组成MDEA-TBEE复合溶剂。设计了,一套新颖的气体吸收装置-恒温填料反应器,测定了该复合溶剂吸收酸性气体(H2S,CO2)的性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影响吸收性能的各种因素(如吸收剂浓度、MDEA/TBEE摩尔比、反应温度及溶液负载),并将复合溶剂的吸收性能同MDEA及其它有机胺(MEA、DEA、DIPA)作了比较。实验表明,与MDEA或其它有机胺比较,MDEA-TBEE复合溶剂具有更高的吸收负荷和对H2S具有高选择性。实验同时证明了空间位阻胺是一种优良的酸性气体吸收剂。  相似文献   

13.
《云南化工》2016,(5):8-12
利用2-苯基吡啶(ppy)、三水合氯化铱(IrCl_3·3H_2O)和2-吡啶甲酸(pic)配位,得到铱配位物Ir(ppy)_2pic,合成产率9 0%,该方法适合于Ir(ppy)2pic的批量制备。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质谱(MS)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结合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紫外谱图上的250~300 nm处出现了强的配体单重态π-π*自旋跃迁吸收峰,在400~500 nm处出现了铱(Ш)到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1MLCT和~3MLCT)电子跃迁吸收峰,在荧光光谱的514 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显示为一种高效的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离子液体-水复配吸收剂捕获CO2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绿色合成方法制备出亲水性离子液体(ILs)[NH2-C3mim][Br],从有效降低CO2吸收-解吸操作成本出发,采用ILs-H2O复配吸收剂,开展了常温加压CO2吸收及吸收剂常温减压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比CO2吸收量(基于复配吸收剂或离子液体组分)随复配吸收剂中ILs组分浓度而变;吸收初期,CO2吸收速率随吸收剂配比变化显著;以CO2高吸收率和吸收剂低成本为目标,优选出新型水基复配吸收剂(离子液体与水质量比为1.38:1)。分别以水基离子溶液、改良热钾碱液和活化复配醇胺液为吸收剂,在自行搭建的超重力场强化吸收-连续逆流接触(加热或减压)解吸再生台架实验装置上进行了CO2捕获与吸收剂再生连续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场作用下,改良热钾碱液和活化复配醇胺液对CO2有较好的捕获,吸收率分别在98%、96%和90%以上,3种吸收剂经加热或减压解吸再生后均可循环回用,水基离子溶液吸收剂在常温减压下解吸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新型红色磷光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2’-苯并噻吩基)吡啶(btp)、对乙烯基苯甲酸(VBA)为原料,通过与水合三氯化铱(IrCl3·3H2O)配合,得到了一种新型铱(Ⅲ)配合物Ir(btp)2(VBA),通过元素分析、FT—IR光谱及^1HNMR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UV—Vis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03和462nm处存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吸收峰,在630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是一种新型红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诺氟沙星-邻菲罗啉-铜(Ⅱ)配合物,并利用红外、电位滴定、电喷雾质谱等表征方法推测了其可能结构。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紫外光谱吸收谱带发生了红移和减色效应,荧光发生猝灭,结果都一致表明了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入作用。利用纸片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的体外抑制活性。实验表明两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李建强  陆诗建  张艳 《陕西化工》2011,(8):1378-1381,1385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AMP-MEA-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结果表明,AMP—MEA-DETA三组分之间存在负相互作用;其吸收速率、吸收量大于AMP-MEA复合溶液、DETA单组份的吸收速率及吸收容量,小于两者之和;AMP—MEA-DETA三组分的再生温度为103℃左右,再生率为86.5%左右。  相似文献   

18.
刘鑫  蓝巧武  冯子明 《广东化工》2011,38(7):279+281-279,281
大风量、低浓度复杂有机废气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催化燃烧法等,其中吸收法投资费用少,运行成本低,在中小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具体示范工程实例,在传统吸收法的基础上,针对工业复杂有机废气提出了一种新的喷淋净化工艺,不仅操作简单易行,“三苯”净化效果稳定,苯类废气的净化效率达到90%以上。该项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净化效率高、易操作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个膜吸收复合溶液化学增强因子计算模型,实验测定和模型预测了胺类复合溶液膜吸收CO2的增强因子,研究了Hatta准数Ha、气液流速、吸收剂浓度等因素对增强因子的影响,通过比较评价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Ha>2,增强因子E值近似等于Ha,胺类膜吸收CO2的反应可作为拟一级快速反应处理;吸收剂浓度对增强因子的影响很大,随吸收剂浓度增大增强因子迅速增大;液速增大,增强因子也增大,但增大幅度有限;气速对增强因子几乎无影响。数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复合溶液膜吸收CO2的化学增强因子,预测的平均相对偏差为8.7%,最大为15.5%。  相似文献   

20.
以水杨醛与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乙二胺水杨醛双Schiff碱,并进一步与Cr(Ⅲ)络合得到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对乙二胺水杨醛双Schiff碱及其Cr(Ⅲ)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乙二胺水杨醛双Schiff碱配体及其Cr(Ⅲ)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乙二胺水杨醛双Schiff碱配体及其Cr(Ⅲ)配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Cr(Ⅲ)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