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和腐霉利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开发新的混配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啶酰菌胺、腐霉利以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进行了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了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啶酰菌胺与腐霉利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2比例复配效果最佳,增效系数最高为10.34;其次为5∶1,增效系数为7.48。啶酰菌胺与腐霉利以1∶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佳(86.04%),比单一使用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好。啶酰菌胺与腐霉利复配物对草莓无药害。[结论]啶酰菌胺和腐霉利以1∶2进行复配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种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 2者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和其他菌株的菌落扩展,对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均显示增效;在剂量为250~350 g a.i./hm~2时,对灰霉病的防效高于80%。[结论]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霉病防效高,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与氟啶胺协同防治草莓灰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7,(12)
[目的]筛选出可与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菌株复配的最佳化学药剂及比例,明确复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杀菌剂与WH1G菌株的生物相容性,Horsfall法评价复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确定复配方案并进行田间验证。[结果]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与WH1G菌株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0.0454 mg/L氟啶胺与8.8126×106cfu/m L的WH1G体积比为4∶6时,毒性比率为1.412,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防效高达69.79%,显著高于单剂防效。[结论]氟啶胺可与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复配协同防治草莓灰霉病,2者按体积比4:6复配不仅可以提高防效,还能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6,(3)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黄瓜子叶喷雾法测定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2:1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在田间试验中,增效组合(2:1)在240~300 g a.i./hm2的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76.63%~88.03%。[结论]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2:1进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NJ13菌株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株及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及联合毒力,通过显微观察确定生防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喷雾法评价生防菌株NJ13分别与2种化学药剂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研究表明,NJ13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0.0047 mg/L。与嘧菌环胺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6751.4,与苯醚甲环唑的不同配比中,除1∶1(体积比)联合毒力为拮抗作用,其他配比均为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4166。NJ13菌株分别与50%嘧菌环胺WG、10%苯醚甲环唑WG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高于单剂处理,防效达到87.97%和89.33%。[结论]生防菌株NJ13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与嘧菌环胺、苯醚甲环唑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效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烯啶虫胺与氯噻啉复配的可行性,并明确其复配后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方法]室内测定烯啶虫胺、氯噻啉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活性水平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当烯啶虫胺与氯噻啉之间的有效成分配比为1∶1、2∶1、3∶1、4∶1时,都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最佳配比为2∶1,共毒系数(CTC)达到159.61。田间防效试验表明:烯啶虫胺·氯噻啉(2∶1)混剂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4.75%,明显优于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9.12%)、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70.73%)和3%啶虫脒微乳剂(70.54%)3种对照药剂。[结论]烯啶虫胺与氯噻啉按照2∶1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具有更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6)
[目的]通过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4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戊唑醇、异菌脲、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最好,达93.86%,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为62.48%。[结论]啶酰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对西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6,(5)
[目的]通过对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抑菌效果的药剂。[方法]利用叶盘漂浮法,测定11种杀菌剂及3种复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1种单剂中双炔酰菌胺、嘧菌酯、多抗霉素对黄瓜霜霉病的EC50值均小于1 mg/kg,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双炔酰菌胺和多抗霉素混配质量比为5∶1时,EC_(50)值为0.28 mg/kg,增效系数为2.35,研究表明2种药剂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36%双炔酰菌胺·多抗霉素SC用量在625 g a.i./hm2时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最为突出,可作为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5,(5)
[目的]通过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测定,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和3种混剂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毒力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杀菌剂单剂中啶酰菌胺、丁香菌酯、醚菌酯、恶霉灵4种药剂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EC50值均小于0.01 mg/L,抑菌效果较好。啶酰菌胺与丁香菌酯混用质量比为5颐1时,其EC50值为0.000 12,增效系数为6.28,表明2种药剂混合后为增效作用。[结论]36%啶酰菌胺·丁香菌酯WP在20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菌核秆腐病防效最好,可作为田间防治水稻菌核秆腐病的有效药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21,(8)
[目的]探索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复配的合理性及2者复配后对褐飞虱的防效。[方法]依据杀虫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测定。[结果]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之间联合作用表现为增效作用,最佳比例为1∶6。此比例下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复配制剂20 g/667m2对褐飞虱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0.3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三氟苯嘧啶SC和50%烯啶虫胺WG。[结论]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联合具有增效作用,可用于水稻田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地衣芽孢杆菌W10与化学农药毒力增效复配剂,明确复配剂对桃枝枯病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W10菌液与化学农药不同配比对桃枝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并评价复配剂对桃枝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W10与咪鲜胺1∶1和1∶2复配对桃枝枯病菌有明显的增效抑制作用。3年田间小区试验表明W10和咪鲜胺1:1复配对桃枝枯病防效达到或超过了咪鲜胺单剂。[结论]地衣芽孢杆菌W10可与咪鲜胺复配协同防治桃枝枯病,不仅提高生防比例和效果,还减少农药使用。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7,(2)
[目的]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结果]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以质量比1∶2和1∶3混配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为2.6和1.8,表现增效作用。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2和1∶3桶混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增效系数为1.0,表现相加作用。[结论]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按有效成分质量比1∶2和1∶3混配后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生产上缺乏防治人参根腐病的有效药剂,为有效防治人参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4种杀菌剂及7种药剂的34种配比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8%井冈·32%蜡芽菌WP、50%多菌灵WP抑菌效果较好,其EC90值分别为0.56、6.65 mg/L。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配比有5个,2亿/g木霉菌WG+97.8%多菌灵TC 2∶3配比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为822.26。50%多菌灵WP和2亿/g木霉菌WG+97.8%多菌灵TC 2∶3配比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防效均在65%以上。[结论]筛选出防治人参根腐病菌的有效药剂及配比,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人参根腐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ehw.)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和肟菌酯以质量比分别为2∶1、1.5∶1、1∶1、1∶1.5和1∶2复配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15.68、179.55、147.93、205.79和186.85。综合增效作用考虑,2∶1和1∶1.5为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5.
李兴华  张松柏  张德咏 《农药》2014,(4):284-286
[目的]为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霜脲氰和嘧菌酯混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作用,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霜脲氰和嘧菌酯以5∶5、6∶4和7∶3混配使用时为增效,增效系数(SR)分别为2.07、1.91、1.79;而以3∶7和4∶6混配的SR值分别为1.13和1.47,表现为相加作用;增效配比的田间"桶混"防效表明增效配比7∶3和5∶5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较单剂高,药效持续时间长。[结论]筛选的药剂组合可用于生产上进行"桶混"施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大豆根腐病,筛选出具有显著防效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等10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和大豆疫霉菌的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咯菌腈、咪鲜胺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单剂对2种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对尖孢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0.295、0.035、0.444 mg/L,对大豆疫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0.324、0.045、0.077 mg/L。咯菌腈∶咪鲜胺(5∶1)和咪鲜胺∶戊唑醇(5∶1)复配时对尖孢镰刀菌增效系数分别为2.143、1.566,对大豆疫霉菌的增效系数分别为2.063、2.031,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5∶1) 200 g/100kg种子和咪鲜胺+戊唑醇(5∶1) 200 g/100kg种子包衣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57%、84.54%。[结论]咯菌腈∶咪鲜胺(5∶1)与咪鲜胺∶戊唑醇(5∶1)二元混配,可以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丙硫菌唑与5种常用药剂的复配潜力,笔者采用菌落生长抑制法,测定丙硫菌唑与各杀菌剂不同配比对水稻、小麦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单剂对水稻、小麦纹枯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2.202 5μg/mL和3.416 2μg/m L,其他几种杀菌剂单剂的EC_(50)值则在0.034 7~1.792 2μg/mL和0.067 0~1.446 3μg/mL。将丙硫菌唑与各药剂分别按3∶1、2∶1、1∶1、1∶2和1∶3的比例复配后,对于小麦纹枯病菌来说,以丙硫菌唑与氟环唑复配增效最为明显,2∶1配比下最大SR值可达6.69;对于水稻纹枯病菌,则以丙硫菌唑与吡唑醚菌酯3∶1复配联合毒力最强,SR值为1.92;丙硫菌唑与咯菌腈复配效果最差,各配比下对水稻、小麦纹枯病菌的SR值均小于1.0,说明除咯菌腈外,丙硫菌唑具有与多种杀菌剂复配,并进一步研发成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咯菌腈、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4种杀菌剂及其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咯菌腈、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210 7、0.025 3、1.747 0和0.126 7μg/mL。复配剂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1∶1、5∶1,V/V),氰烯菌酯∶咯菌腈(3∶1,V/V)具有增效作用,增效比(SR)在1.59~1.68,其中以氰烯菌酯和咯菌腈(3∶1,V/V)时增效作用最好,其SR值为1.68;其他不同比例的不同组合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SR值范围为0.50~1.42。综上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咯菌腈、丙硫菌唑和氟唑菌酰羟胺4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可以通过交替或复配使用,阻止和延缓禾谷镰孢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发展,为小麦赤霉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发挥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与化学药剂复配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增效试验.[方法]采用菌落直径抑制法测定了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与化学药剂腐霉利、啶酰菌胺复配对灰葡萄孢菌的增效作用.[结果]测定结果表明:抗菌蛋白、腐霉利、啶酰菌胺各单剂对灰葡萄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30.2799、1.249 5、3.0067 mg/L.当抗菌蛋白与腐霉利以1∶1或1∶5比例复配时,EC50值分别为1.0416、4.4056 mg/L,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比较这2个组合,以1∶1比例复配的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最高,达230.4114.抗菌蛋白与啶酰菌胺复配,没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7,(3)
[目的]筛选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配比和田间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浸渍法分别测定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和共毒系数,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大田药效试验。[结果]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3∶7、5∶5、7∶3比例复配时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大于130,增效作用较显著,其中按照1∶1复配增效作用最佳;按照此比例加工的2%噻虫胺·高氯氟氰GR,有效成分用量450~600 g/hm~2,药后60 d,防效仍保持在85%,且对韭菜有促进生长作用。[结论]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增效作用明显,2%噻虫胺·高氯氟氰GR集中了高效氯氟氰菊酯速效快、噻虫胺持效期长的优点,且对韭菜安全,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