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日用化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接触氧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日用化工废水.废水中CODCr从进水5000 mg/L降到出水<80 mg/L,BOD5从进水1100 mg/L降到出水<20 mg/L,处理效率>98%,排放水质达到广州市污水排放一级标准(DB 4437-1990).废水处理站的长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高效的厌氧处理和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系统是该工艺处理高浓度废水稳定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沸石吸附—-SBR工艺对味精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味精废水高氨氮的特点,提出并利用沸石吸附—SBR组合工艺进行味精废水脱氮。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吸附—SBR组合工艺对味精废水中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沸石吸附氨氮可以减轻后续生化处理负荷,为最终出水氨氮能够达标排放创造条件。SBR进水阶段采用限制性曝气方式;运行工况为进水曝气8h、厌氧搅拌1h、后段曝气1h、沉淀lh、排水0.5h;硝化反应过程pH控制在8左右;硝化阶段、反硝化阶段溶解氧(DO)质量浓度分别控制在2.0mg/L和0.5mg/L左右。组合工艺出水NH3-N能满足《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50mg/L的限值要求,组合工艺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达96.7%。  相似文献   

3.
煤气洗涤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AC与PAM混凝、Fenton氧化、PAC混凝-微滤膜过滤和NaCIO氧化组合技术处理煤气洗涤废水,其投加量分别为75 mg/L 62.5 ms/L、50 mL/L、90 mg/L和12 mL/L.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处理工艺效果优良,废水中挥发酚、氨氮、氰化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皆超过99%.处理后的水质优良,废水中挥发酚、氟化物、氨氮和氰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06、0.38、1.54、0.02 mg/L,SS<5 mg/L,CODcr为30.74 mg/L,浊度相似文献   

4.
郭忠云  马田力  郑勇 《山东化工》2023,(6):240-242+246
己内酰胺化工废水COD、氨氮浓度高,pH值变化幅度大,可生化性低,是难降解的一类工业废水。其中,氨肟化装置排出的废水COD高达7 000~8 000 mg/L,氨氮高达600 mg/L,重排装置排出的废水COD高达4 000 mg/L,氨氮高达2 000 mg/L。根据各生产环节排放的废水特点分别对氨肟化废水进行芬顿催化氧化预处理、对双氧水废水进行气浮预处理;针对预处理后的综合废水可生化性仍然较低的特点,采用多级水解+多级AO+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艺抗冲击能力强,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5.
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PAC—MBR)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57%和31%—42%,PAC投加量在500mg/L到3000mg/L的试验范围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试验还表明,PAC—MBR组合工艺几乎能完全去除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PAC投加量对膜过德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沈拥军  苏平  欧昌进 《广东化工》2011,38(11):81-83
文章采用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甲基红印染废水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甲基红废水的pH、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和臭氧流量等参数对印染废水色度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降解甲基红印染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3.5,温度为25℃,活性炭投加量为120 mg/L,臭氧流量为0.83 L/min,初始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降解10 min,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甲基红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7.4%,CODCr去除率达到85.2%。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的色度和CODCr,使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西某聚氨酯公司生产废水甲醛含量高,COD和氨氮浓度高,以及可生化性差的特点,设计采用"预处理-生化反应-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其中,预处理通过聚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甲醛,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生化反应采用A~2/O工艺,主要去除废水中的COD和氨氮;生化处理出水采用臭氧催化氧化进行深度处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最终处理出水甲醛≤5 mg/L,COD≤500 mg/L,氨氮≤45 mg/L,出水水质达到园区接管标准。  相似文献   

8.
孟家兴 《云南化工》2023,(6):121-123
采用AO-ABFT生化组合工艺,对电镀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相比于传统方法,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结果表明,技术改造后的组合工艺对NH3-N、TN的去除效果稳定,去除率可达90%以上,系统出水符合该园区污水厂进厂标准,即COD≤100 mg/L、TP≤3 mg/L、ρ(Ni2+)≤0.1 mg/L、NH3-N≤20 mg/L、TN≤30 mg/L。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解酸化-混凝沉淀工艺,对活塞环生产综合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水解酸化时间、混凝沉淀药剂类型及其投加量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将废水的COD由9 656 mg/L降至3 081.2 mg/L,COD去除率达到67.8%,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并确定了水解酸化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混凝剂的最佳投药比,为活塞环工业废水的大规模处理提供了应用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凝-Fenton氧化-生化-O_3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车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乳化废水。通过考察各个处理单元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确定每个阶段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组合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可由9.417 g/L降至31.7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的质量浓度可由311.9 mg/L降至0.15mg/L,NH_3-N、PO_4~(3-)-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7、0.25 mg/L,色度得到完全去除,出水指标均可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全氟润滑油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全氟润滑油中最重要的全氟烃油、氟氯碳油、全氟醚油3种含氟润滑油的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领域。通过比较认为,全氟醚油综合性能优良,是苛刻环境下极为可靠的润滑剂,研究开发全氟醚油产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刘芳  夏飞  郑昕 《聚氯乙烯》2005,(3):26-28
详细地论述了润滑剂的极性与润滑作用的关系,并用界面化学原理说明了极性较强的内润滑剂在极性较弱的树脂中变成外润滑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使用接触器-调和釜循环法制备复合锂基脂的主要设备有工艺流程和工艺过程,与常压釜制脂工艺相比,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高都高于常压釜法,此方法具有能耗低,产量高,质量稳定,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韩德福 《河北化工》2011,34(10):54-57
通过对石家庄炼化焦化车间各种设备的润滑状况进行分析,依据润滑原理说明了设备润滑在设备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提高车间设备的完好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聚氯乙烯用外润滑剂高分子复合酯的中试合成工艺, 讨论了影响中试产品质量的因素, 并对其应用性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李蕾 《云南化工》2007,34(2):38-40
采用柱层析和薄层色谱相结合,对一种进口冷轧润滑剂及其添加剂进行分离,通过红外光谱对其定性分析,鉴定出冷轧润滑剂中油性剂、极压抗磨剂、抗氧剂等4种添加剂。操作方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塑料润滑剂及润滑作用的理论与研究现状,概括了塑料润滑剂的极性和内部润滑指数对润滑作用的影响及其与实际测定润滑作用结果的差异,归纳了塑料润滑剂与机械行业润滑剂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PVC-U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机理及稳定剂发展状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PVC的稳定机理 ,介绍了PVC降解的自由基反应理论和PVC -U加工过程中的稳定剂体系 (特别是环保型稳定剂 )的发展 ,同时讨论了润滑体系对PVC -U加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清净剂、无灰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极压抗磨剂等添加剂为例,介绍了国外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与开发情况,指出了在这方面我国存在的差距,并提出复合添加剂是今后润滑油添加剂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郑德  霍金生  冯嘉春  王琳  陈宇 《塑料》2004,33(4):29-33
WXC系列产品是一种稀土改性的新型复合酯类润滑剂,与PVC的相容性、协效性好,能提高制品的光亮度和焊接强度,改善冲击性能,兼具偶联增韧作用和良好的二次加工性,适合PVC加工特别是PVC窗框异型材的加工。讨论了各种润滑剂,润滑剂的用量对熔融时间,粘辊时间和流变性能的影响以及WXC在窗框异型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