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热重、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综合分析,研究了酸活化低品位凹凸棒石在热处理过程中脱水作用与组成、结构、形貌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酸活化低品位凹凸棒石中的吸附水、结晶水和结构水依次脱出,凹凸棒石的表观白度下降,主要氧化物SiO_2、Al_2O_3、Fe_2O_3、MgO含量变化不大,焙烧温度高于600℃时,酸活化低品位凹凸棒石的孔道坍塌,晶体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3):537-540
通过热重、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综合分析,研究了酸活化低品位凹凸棒石在热处理过程中脱水作用与组成、结构、形貌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酸活化低品位凹凸棒石中的吸附水、结晶水和结构水依次脱出,凹凸棒石的表观白度下降,主要氧化物SiO_2、Al_2O_3、Fe_2O_3、MgO含量变化不大,焙烧温度高于600℃时,酸活化低品位凹凸棒石的孔道坍塌,晶体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煅烧凹凸棒石的水化处理对其结构演化的影响;通过NH3吸附试验表征煅烧凹凸棒石水化处理后表面性质的变化,揭示了凹凸棒石对NH3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不断提高,凹凸棒石中的结晶水和结构水逐步脱除,内孔道结构发生折叠塌陷,凹凸棒石的内孔道折叠温度在250~300℃之间,只有低于300℃煅烧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质谱分析、原位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西藏班戈湖地区水菱镁矿的热分解过程、气体产物、固体产物进行研究,并对热分解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菱镁矿主要在150~650℃温度区间内发生总吸热量约为889.8 J/g多段分解反应,在350℃前脱去结晶水,生成含碳酸根的非晶态镁化合物,随后脱去结构水,并在350~550℃内脱去碳酸根释放出CO_2生成方镁石;水菱镁矿在不同温度区间产生的H_2O和CO_2逸出峰,可能与晶体结构中存在的复杂氢键系统及不同的碳酸根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五水硫酸铜为原料,通过脱水和热解两个步骤制备氧化铜。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研究了五水硫酸铜的脱水和热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五水硫酸铜脱水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脱去2个结晶水,第三阶段脱去1个结晶水,将五水硫酸铜在300℃加热1 h可以脱除全部结晶水;将硫酸铜磨碎至粒度为180~250μm,在800℃热解1 h,所得氧化铜的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6.
凹凸棒石因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棒状形貌、纳米孔道结构、天然的负电性和良好的水分散性等特点,在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和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在介绍凹凸棒石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凹凸棒石在Pickering乳液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凹凸棒石及其它黏土矿物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机理研究及应用拓展提供较全面信息。  相似文献   

7.
硅藻土的火山灰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CP-OES法,研究了煅烧条件对硅藻土火山灰活性的影响.运用XRD、FT-IR、SEM及EDS等表征方法,对煅烧过程中硅藻土的物相、结构、形貌变化及火山灰活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700~1100.℃,硅藻土可基本保持多孔结构,仍含有适当数量的活性Si-OH,800℃煅烧硅藻土的火山灰活性最高;粘土矿物在700℃时脱去羟基水,继续升温使层状结构破坏,火山灰活性降低.800℃时保温1 h,可使火山灰活性成分含最由未煅烧时的22.15%提高到37.21%.硅藻土的火山灰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温作用下宏观孔道结构、表面结构和晶体结构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是凹凸棒石黏土活化改性的常用方法之一.认识热处理过程中凹凸棒石结构演化,特别是凹凸棒石结构中铝配位的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凹凸棒石热活化改性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为凹凸棒石黏土热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利用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NMR)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经250~900℃热处理的凹凸棒石结构铝配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天然凹凸棒石中铝主要是6配位(铝替代八面体中的镁),有很少量的4配位铝存在(铝替代硅氧四面体中的硅位置),并且在凹凸棒石硅氧四面体的四重周期中存在2个不同的晶格位置;煅烧温度在500℃以下时,铝配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煅烧温度升高到500℃以上时,4配位铝明显增加,并且存在两种不同的晶格位置,表明结构有序性并没有完全破坏,同时还出现了少量的5配位铝.经600℃热处理后,凹凸棒石中铝6配位急剧降低,基本转化为4配位;温度升高到800℃时,6配位以及作为中间态出现的5铝配位完全消失,并且4配位铝峰只有一个峰,表明经过800℃高温处理后4配位铝都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凹凸棒石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对小分子极性气体具有很好的吸附性,适宜的煅烧处理可以提高其吸附活性。考察了凹凸棒石经过不同条件热处理后对烟气中SO2吸附性能的变化行为。利用XRD、BET和TPD等方法表征了凹凸棒石脱硫剂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探讨凹凸棒石脱硫剂的结构特性与其脱硫性能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凹凸棒石的微观晶体结构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而SO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变化的程度与凹凸棒石表面不同形态水分子的脱除密切相关。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凹凸棒石对SO2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凹凸棒石的表面吸附水和沸石水的存在占用大量的吸附位,对SO2的吸附是不利的;而结晶水的存在对SO2的吸附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凹凸棒石(ATP)作为天然二维纳米材料,因具有丰富孔道和较大比表面积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吸附剂,但其中含有大量杂质需提纯改性以期提高其吸附效率。文中研究焙烧、酸碱、水热、微波等一系列手段改性的凹凸棒石孔道结构变化及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Cr~(6+)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证明:不同提纯改性方法对ATP的官能团、价键及孔道结构均产生影响。ATP-0(天然矿物)、ATP-1(碱焙烧)产物的吸附脱附曲线符合Ⅰ型等温线,说明以微孔为主;ATP-2(酸水热活化)、ATP-3(酸水热+碱改活化)及ATP-4(酸微波+碱改活化)的吸附曲线逐渐向Ⅳ型等温线转化,存在滞后环,孔道大小顺序为ATP-4APT-3ATP-2。吸附过程一般24—48 h达到平衡,对Cr~(6+)吸附效率强弱顺序为:ATP-4ATP-3ATP-2ATP-0ATP-1,ATP-4吸附效率达89.62%,吸附容量为18.32 mg/g。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提取方法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葛宜掌  金红 《精细化工》1994,11(4):52-5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现有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现状以及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这将有助于中低档茶的综合利用和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e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propo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gypsum have been subjected to an experimental test. A combination method, consisting of a fusion with KHCO3 and determination of CaO by KMnO4 titration, the SO3 by Andrews method of titration of BaCrO4 has been found to give very reliable results with the least consumption of time.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摩托车油箱外观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销售的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改进工艺后的油箱涂装,该涂装体系提高了油箱外观的丰满度,降低了油箱涂装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材料力学的分析方法,导出了一个计入剪力时梁的挠曲线的微分方程式。为了估计剪力对梁变形的影响,在集中力作用下梁内剪力用一个单值连续的反三角函数表示。由能量法确定了截面因子数值之后,定量地给出计入剪力时梁变形的分析结果。其结果和弹性力学的结来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酚醛树脂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热失重非等温法对不同甲醛,苯酚魔鬼洋比的酚树脂进行了热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甲醛,苯酚摩尔比为1.5时,酚醛树旨的热发活化能最高。耐热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ONACCURACYOFANALYSISOFOFHYDROGEN1前言我公司目前应用的氢气纯度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爆炸反应法,另一种是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法。几年来,人们对两种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曾有过褒贬不一的评论。这里我们也谈谈自己粗浅的观点。2爆炸法测定氢气纯度一定量的氢气样品与适量的空气之均匀混合物因反应后生成液体水而引起气体体积减少,减少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气体体积之和。其中l/3为氧气,2/3为氢气。根据氢气取样量和反应前后混气体体积之差,以及氢气在反应中的体积比例关系,可计算出样品的氢气纯度。计算公式式中:A一混…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sedimentation from a suspension of two particle species of unequal densities and of different sizes.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thickness of various layers in the sediments are predicted using graph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he model predictions we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the particle size ratio was ≥ 108. When size ratio of the particles was 2.60 and 4.31 the agreement occurred in about 50 percent of the cases.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technique serves to monitor instantaneous rates of loss of a volatile solute from a suspended drop during drying. A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is used to monitor concentrations of SF6 released into a flowing gas stream from a suspended, drying drop. Simultaneously, the appearance and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rop are monitored with a video camera. This provides the wherewithal of relating instantaneous rates of loss of the volatile solute to particular even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le morphology.

Initi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drops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glucose, sucrose, maltodextrin and coffee extract. The results clearly display the onset of the volatiles-retentive selective diffusion phenomenon. There is also substantial loss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 later in the drying process, when the drops undergo repeated ex ansion, bursting and cratering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f bubbles. These experiments appear to be the first quantitative demonstration of major losses accompanying changes in drop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9.
用两个形状指数表征粉煤灰颗粒形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厚根  马魁 《硅酸盐学报》1992,20(4):293-301
引用两个形状指数表征颗粒形状的概念,即先将颗粒形状近似为椭圆,再将椭圆图像分离:以圆为基准的颗粒宏观形状指数δ;以光滑椭圆为基准的颗粒轮廓凹凸度,即微观形状指数ζ。分析和发展了近似椭圆模型。并运用图像分析仪对粉煤灰、水泥样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的两个形状指数δ和ζ都大于水泥颗粒。证明粉煤灰颗粒的球形度、表面光滑度优于水泥,而且,随着粒径增大,δ和ζ呈下降趋势,表明磨制颗粒越粗。(?)粒形状越不规则。文中还运用近似椭圆模型再现了颗粒的模拟图像。  相似文献   

20.
顾Fan 《煤炭转化》1993,16(4):62-67
本文以三种典型煤的碳燃烧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单一维沉降燃烧方式和等温加热燃烧方式,实验研究了煤在快速加热条件下,其碳的初期和中,后期燃烧过程。以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煤的碳燃烧模型,变工况数值模拟了煤的碳燃烧过程,揭示了煤不同条件下的单颗粒碳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