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增容剂乙烯(E)-丙烯酸酯(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E-MA-GMA)对聚苯硫醚(PPS)/聚酰胺(PA)6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增加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DSC结果表明,E-MA-GMA影响共混体系的结晶和熔融行为;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增容PPS/PA66共混体系是假塑性流体,E-MA-GMA用量增加,使共混体系的表观黏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6,(10):34-38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tAN-GMA)以及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改性聚苯硫醚/聚酰胺66(PPS/PA66)共混物。通过毛细管流变分析,研究了PPS及相容剂用量对PPS/PA66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PA66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PPS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降低,其流变性能逐渐偏离牛顿型流体;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PPS/PA66/E-MA-GMA体系的熔体黏度明显增大,PPS/PA66/St-AN-GMA体系的熔体黏度则先下降后上升,而PPS/PA66/SEBS-g-MAH体系的熔体黏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使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增韧聚酰胺(PA)66的增容剂,研究了PE-g-MAH用量对PA 66/PO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影响。随着PE-g-MAH用量的增加 PA 66和POE的相容性显著改善,共混物中各组分的熔融峰温下降;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成倍增大,韧性也有提高。当w(PE-g-MAH)为8%时,增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口恶)唑啉官能化聚苯乙烯(RPS)对聚酰胺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A 66/PET)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PS使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组成为PA 66/PET/RPS(80:20:5)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达15.7 kJ/m~2,相当于纯PA 66的3倍。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对PPS/PA6合金形貌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环氧树脂作为聚苯硫醚(PPS)与尼龙6(PA6)共混体系的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了PPS/PA6合金材料.主要研究了环氧树脂(EP)用量对PPS/PA6(7:3)共混物的机械性能、相容性及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EP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系的相容性;PA6呈分散相分散于PPS相中,随着EP用量的增加,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断面上,分散相尺寸逐渐变大且呈现南圆形到不规则形状的转变;随着EP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6(PA6)共混物,研究了PP/EVOH/PA6三元共混物的相容性、流变性能、阻隔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相容剂与EVOH和PA6间发生了反应,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相容剂的加入提高了PP、EVOH、PA6的结晶温度,增强了PP与EVOH和PA6间的黏合力,降低了界面张力;EVOH占EVOH/PA6总量68%的三元共混物吸油率最小,当相容剂用量为5份时,PP/EVOH/PA6三元共混物吸油率比PP/EVOH二元共混物降低了8%。  相似文献   

7.
PPS/PA66/HNT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苯硫醚(PPS)/尼龙-66(PA66)/埃洛石纳米管(HNTs)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其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当PPS/PA66的比为60/40、HNTs的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及缺口抗冲击强度相对纯PPS分别提高了36.6%、163....  相似文献   

8.
在聚苯硫醚(PPS)树脂基体中引入聚酰胺66(PA66),随着PA66含量增加,PPS/PA66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下降,结合PPS/PA66共混物的相形貌分析,提出了通过玻璃纤维(GF)的引入,制备具有互锁结构的PPS/PA66/GF三元体系复合材料,达到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及韧性的目的。分别考察了短玻璃纤维(SGF)和中长玻璃纤维(LGF)增强PPS/PA66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GF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同时,PPS/PA66/SGF和PPS/PA66/LGF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都表明共混物内部形成了一个高度互锁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尼龙66(nano-CaCO3/POE-g-MA/PA66)三元复合材料,采用SEM、DSC和XRD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研究了弹性体POE-g-MA的含量和物料共混顺序对nano-CaCO3/PA66(20/80)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POE-g-MA与尼龙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细微地分散在复合材料中。POE-g-MA能促进复合材料中PA66的结晶,有效改善nano-CaCO3/PA66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断裂伸长率和加工性能。与一步同时共混法相比较,nano-CaCO3先与PA66共混后再与POE-g-MA共混的二步共混法,更有利于提高nano-CaCO3的分散程度和nano-CaCO3/POE-g-MA/PA66(20/10/70)三元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EMG增容制备PPS/PA66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G)作为增容剂,制备了聚苯硫醚(PPS)/尼龙66(PA66)合金.并对该合金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MG对PPS/PA66体系有很好的增容作用,能改善PPS/PA66合金的力学性能,并且增容后,PPS/PA66的界面结合明显增强;EMG的含量越多,增容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聚酰胺6/聚乙烯醇(PA6/PVA)共混物,通过DMA、FTIR、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利用Hoffman-Weeks方程和Flory熔点下降方程求得了PA6的平衡熔点和两种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参数,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氢键的作用下,PA6/PVA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A6与PVA相互作用参数为-0.085,进一步证明了PA6/PVA共混物是热力学相容体系;当PVA含量为50%时,PA6/PV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将聚酰胺6(PA6)与市售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共混,制备PA6/ABS共混物。研究了ABS树脂的用量对PA6/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苯乙烯及丙烯腈共聚物(SAN)和ABS粉料熔融共混制得不同胶含量的ABS/SAN共混物。研究了不同胶含量的ABS/SAN共混物对PA6/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在PA6/ABS/SAN共混物中引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共聚(SAM)树脂取代部分SAN树脂,研究了SAM树脂的加入及引入顺序的不同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BS树脂的用量在50%~60%左右时共混物性能最佳。随ABS/SAN共混物胶含量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降低。随SAM树脂替代SAN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先降低后增加。但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降低明显,而SAM树脂的引入顺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聚酰胺66(PA66)和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原料,3份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66/SEBS复合材料,研究了SEBS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热性能、界面相容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的加入没有改变PA66的特有晶型,仅仅改变了不同晶型的相对含量;随着SEBS用量的增加,PA66/SEBS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界面相容性下降,拉伸强度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SEBS用量的增加,未加增容剂的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加入增容剂的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另外,加入了增容剂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未加增容剂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SAN—g—GMA的制备及其在PA6/ABS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接枝制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AN-g-GMA),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酰(BPO)和GMA用量对接枝吸光比的影响,以自制的SAN-g-GMA增容尼龙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A6/ABS)共混物,探讨了SAN-g-GMA对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g-GMA能够增容PA6/ABS共混物,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Molau实验发现,SAN-g-GMA能够促进PA6/ABS两相界面结合,起到相容作用;共混物的SEM照片表明,SAN-g-GMA使ABS在PA6中分散均匀,粒子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辐照法将马来酸酐(MAH)基团接枝到聚苯醚(PPE)上,制备了PPE-g-MAH,将其和聚酰胺(PA)66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方法制备了PPE-g-MAH/PA66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吸水性实验、维卡软化和热变形实验、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等对PPE-g-MAH/PA66共混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PE/PA66共混物相比,PPE-g-MAH/PA66共混物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均得到改善;随PPE-g-MAH含量的增加,PPE-g-MAH/PA66共混物中PA66的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向PPE方向移动,表明两者的相容性有所提升,且共混物的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25℃之前的储能模量均升高,吸水率降低;当PPE-g-MAH含量较低时,共混物拉伸强度提升明显而冲击强度升幅较小,当PPE-g-MAH含量较高时,共混物冲击强度提升明显而拉伸强度基本不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PPE-g-MAH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燃油汽车发动机用新型塑料进气歧管,制备了几种不同配比的PPS/PA66共混物,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DSC分析表明,PPS/PA66共混物出现了两组分的结晶熔融峰,当共混体系中PA66的质量分数低于60%时,共混物中的PA66破坏了PPS的结晶环境,PPS的结晶度降低,其拉伸强度也随之降低;随着PA66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度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SEM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组分含量的变化,共混体系发生了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尼龙6(PA6)/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和PA6/UHMW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共混物,考察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共混物结构及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PA6中只加入UHMWPE时,PA6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再加入EAA后,共混物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提高,摩擦磨损性能也得以改善。当EAA的用量为4份时,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摩擦因数从纯PA6的0.48降到了0.34,磨损率降低了75%;当EAA的用量为6份时,共混物的摩擦因数增加,磨损率也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8.
SEBS和SEBS-g-MAH对PPO/PA66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增韧的聚苯醚(PPO)/聚酰胺66(PA66)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吸水性实验,研究了SEBS和SEBS-g-MAH及其含量对PPO/PA66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g-MAH增韧PPO/PA66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吸水率较小。  相似文献   

19.
周健辉  孙玲  马跃  廖智 《中国塑料》2019,33(3):32-37
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射成型制备了改性耐热聚酰胺66/聚乳酸(PA66/PLA)共混物,经热处理后,探讨了PLA含量对共混物的断口样貌形态、力学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与PA66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当PLA的含量不超过10 %(质量分数,下同)时,PA66/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在PA66的93 %以上,其断裂伸长率对比PLA得到了倍数级的增长,是PLA断裂伸长率的8.6倍;当PLA的含量不超过20 %时,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变好,提升结晶速率,缩短结晶时间,结晶度有所提高;但当PLA的含量超过20 %以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苯硫醚(PPS)/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方法,分析了SEBS-g-MAH对PPS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了SEBS-g-MAH对PPS结晶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PPS/SEBS-g-MAH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较纯PPS有所下降;PPS结晶峰宽度随SEBS-g-MAH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结晶速率和结晶度较纯PPS减小,但对熔点影响较小;SEBS-g-MAH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大,韧性增加。当SEBS-g-MAH含量为40%时,缺口冲击强度为13.1 k J/m2,断裂伸长率为13.7%,但拉伸强度较纯PPS下降,为54.2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