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5)
以佛山石湾公园景观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污染成因、污染状况和湖体水质,结合水质改善及景观功能定位,确定景观湖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对湖底的污染控制、生境营造及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使水体具备自我净化能力,并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措施完成后,景观湖水体透明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均较修复前有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生态建设和后期管理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某大型景观湖为研究对象,对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方案和生态修复策略进行了探讨。为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提出了截流井和排放口协同改造的工程控制方案,有效控制了污染物入湖。根据浅水湖泊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生态系统的重建策略,逐步实现受污染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为保障水质改善和维持提出水生态系统的长效管理措施,使湖泊水体长期保持并稳定在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质。该文可为溢流污染型城市景观水体的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景观水体是现代城市重要的景观亮点,是城市局部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由于以往城市发展中对水体管控思维不强,外加水体自身特征,大多城市景观水体均呈现不同程度污染.近年来,以生态为导向的清水生态修复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水体问题,但是存在水质净化技术与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无法融合,因而导致后期水处理落地过程与景观前期理念相悖的现象.通...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及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本文以贵阳市十里河滩湿地景观水质现状为例,运用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分析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为探明景观水的污染因素和影响、改善景观水体水质提出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康盛周庄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二期景观水系"水质净化项目为例,利用"水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分析。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其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在施工期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Ⅴ类及以上标准;水生态净化系统稳定后水体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达Ⅳ类及以上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0.8 m以上,能抵抗一定外源污染。本工程实施为房地产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及长效保持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景观水体美化了城市,同时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然而景观水体易受污染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叙述了景观水体受污染的原因及特性,在现有景观水体污染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修复方式的特点及效果,并提出了景观水体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及治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灼均 《广东化工》2010,37(7):239-240,244
介绍了城市景观水体的功能特点;从景观水体的污染物来源,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针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特点,综述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控制措施、物理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复杂,单一的技术难以达到修复效果,需要采用多种技术联用的综合治理方法,才能达到恢复景观水体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再生高含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际水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滨海盐碱地区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质净化效果以及河道盐份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主要污染物COD浓度在54.15~94.15mg/L范围内变化,几乎没有去除;氖磷净化效果非常明显,它们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TN69.35%、NH3-N50.75%、NO3^--N71.89%、TP56.97%、po^3-4-p81.02%;河道水体全盐量(TDS)浓度在4300~5200mg/L范围内波动,TDS浓度有所升高,增加量不大,只有850mg/L左右,表明洗盐基本结束。由此说明生态修复工程对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华中地区某河道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已到达黑臭水体的范畴。文中通过对该河道进行实地调研与水质检测,分析了该河道水质特点以及其演变成黑臭水体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截污治污→生态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与分段建设不同驳岸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方家林 《清洗世界》2023,(2):95-96+99
针对当前现有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只能实现对水体质量标准中某一指标的控制,无法实现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综合治理问题,引入多目标优化概念,开展重金属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将p H值、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作为水体生态修复评价指标,建立重金属污染水体水体生态修复多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多目标优化,结合氢氧化物沉淀法,引入湿地生态修复+生态浮床+稳定塘结构,实现对水体生态综合修复。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新的修复技术应用可实现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综合治理,对于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更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无锡城市微污染河道——胶阳河为例,通过为期一年的水质动态跟踪监测,分析微污染河道应用"人工生态系统集成去水体富营养化技术"水体治理前后污染物浓度变化。通过工程实践表明,胶阳河在完成截污纳管基础上,运用水生生物食物链结构关系,建立各个营养环节,实现水体营养物质的转移。经过人工构建健康、完善的水生态系统,项目实施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总氮、总磷、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达59%、67%、56%、54%。水体透明度达1.5 m,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水平。本工程可为城市微污染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景观水体的建造应在满足美学需求同时维持其生态功能,其水质受环境和入水水质的影响。特别是封闭型的景观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水体的氮、磷营养元素长期积累易使水体富营养化。高校中的景观湖水大多为美学效果而构筑,旨在为校园增添怡人景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若水体富营养化后,导致水质恶化,严重时影响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以西南石油大学梦溪湖为例,通过为期一年监测,分析其结果得出梦溪湖的主要污染为富营养化。学校基建处通过完善雨水收集系统、交替种植水生植物和引入鱼类养殖等措施缓解污染程度防止水体进一步恶化。措施实施一年后,再次采样分析,其总氮、总磷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再生与景观河道利用工艺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关案例和水质标准的分析,阐述深度处理和生态净化对污水景观河道回用的重要意义;提出改善回灌河道水质和确保生态安全的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生态净化+河道修复”工艺;以宁波市南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工艺设计为例,从河道水体现状、再生水水质水量、投资与效益及配套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采用该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尾水再生和景观河道回灌,实现生态环境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郭曾莉  陈文峰 《广东化工》2014,(17):118-119
文章综述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及其他受污水体中的N、P和有机物的去除,及对水体叶绿素a、溶解氧等影响的研究的进展,并分析沉水植物对其的去除率,沉水植物在水质改善和水体生态修复中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指出沉水植物净化水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池州市南湖黑臭成因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工程治理的措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处理初期雨水污染问题,系统运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增强水动力、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治理南湖黑臭水体,利用模型分析整治后南湖水体有效流动区域可达75%,通过定量计算验证整治后可消除外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南湖水体消除黑臭,水生态恢复,实现南湖长效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沉水植物能通过固定底泥、吸收有害物质、吸附及过滤污染物等物理化学作用净化污染的水体,在水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郭郑湖鹅咀生态示范研究区种植沉水植物,分析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的生长对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围隔区内的水体透明度、溶解氧含量高于围隔区域外,叶绿素a、COD、BOD5、氨氮、总氮、总磷等监测指标低于围隔外,底泥中总氮、总磷浓度下降了2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改善东湖水质及水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整治城市河流污染,修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对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逛荡河作为烟台市的主要河流之一,在改善环境质量和景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逛荡河生态整治与"生态城市、绿色烟台"建设紧密结合,按照"截污、建堤、清淤、补水、绿化、配套"整体推进综合治理工程,工程的实施可以减少流域的污染,改善市容环境,具有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生态浮床在治理污染水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  徐亚同 《上海化工》2009,34(10):4-6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体水质日益恶化,生态浮床技术已被用于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介绍了生态浮床含义、分类、构造、工作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并指出生态浮床技术在我国污染水体治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冰冰  马明海 《广州化工》2011,39(23):122-124
以黄山学院水西湖为例,通过对该湖水水质的检测,了解水西湖的水质特点、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通过检测发现湖水中富营养化程度严重,N、P等元素超标严重水质很差,此次研究不但了解了水质状况,并且还找出了几处可能引起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并对这些污染源可能对水西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在文章的结尾处还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改善水环境状况,为校园景观水体的修复及保护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水体——海珠湿地景观水体和荔湾湖为例,采用大型溞摄食藻类、有机悬浮物颗粒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恢复沉水植物群落,逐步完善修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修复后海珠湿地景观水体主要水质指标NH_3–N、TN、TP和CODcr分别在1mg/L、1.5mg/L、0.01mg/L和10mg/L以下,SD在2m左右;荔湾湖修复后水质也基本保持在地表Ⅲ水标准(GB3838–2002)。实践证明,大型溞控藻生态修复技术能够适应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水体,效果显著,这也为典型华南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