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105 m~3聚合釜悬浮法PVC生产工艺,采用降低搅拌转速、调整引发剂配比、改变物料填充量及调整分散剂体系等工艺优化措施,使SG5型PVC树脂的颗粒形态改善,残留氯乙烯含量降低,表观密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了不同牌号聚乙烯醇类分散剂对有机过氧类引发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分散剂加入量对PVC悬浮聚合用有机过氧类引发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醇解度越高,聚乙烯醇分散剂的应用效果越好。高、低醇解度复配分散体系的效果优于单一醇解度分散体系,尤以PVA-6089/PVA-L-8分散体系最优;(2)PVA-6089/PVA-L-8分散体系中PVA-L-8最优加入占比为2.5%,PVA-6089最优加入占比为2%;(3)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优于单一醇解度分散体系,更有利于长期保持乳液的稳定状态,防止乳液粒子合并、团聚等现象发生,最优选的组合是醇解度为99%的聚乙烯醇和醇解度为72%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提高PVC树脂质量,改善PVC树脂颗粒形态与PVC生产的工艺配方,聚合釜的搅拌性能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生产工艺配方条件下,适当增强搅拌能力,以使分散体系质点动态平衡次数增加,分散剂溶解度增加,液滴分合过程延长。而在体系稳定情况下,在大液滴内有足够的分散剂起着分散和保护作用时,液滴内所包含着的许多小液滴在引发剂作用下,就形成大颗粒内有许多小颗  相似文献   

4.
<正>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唐山三友)30 m~3聚合釜PVC生产采用的是悬浮法生产工艺,普通PVC树脂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涂釜、加料、反应、回收和出料,笔者主要对加料过程中引发剂、分散剂的加入方式和出料工序管线等进行工艺技术改造,以提高30 m~3聚合釜的生产能力及PVC树脂的质量。1 30 m~3聚合釜PVC生产原理及流程简介1.1工艺原理在悬浮法PVC生产工艺中,VCM液滴分散在水相中,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AA)、苯乙烯磺酸钠(SSS)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经聚合反应得AA-SSS-HEMA三元共聚物钠盐分散剂,研究了其对BaSO4和农药莠去津的分散效果,用扫描电镜、光散射粒度分析仪等对分散后颗粒的表面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当单体的摩尔配比AA:SSS:HEMA=4:1:0.6、反应温度70℃、引发剂量占单体总量12%、聚合时间为2 h时,所制备的分散剂对BaSO4分散效果最好,悬浮率达到98.99%. 该分散剂对75%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的悬浮率为95.47%,与国外分散剂产品罗地亚T36的分散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6.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马来酸酐、乙醇胺、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羧酸型马来酸酐–乙醇胺–苯乙烯(MA–EA–St)高分子分散剂,研究了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用量及酰化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摩尔比对TiO2颗粒悬浮率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为:n(酰化马来酸酐)∶n(苯乙烯)=1.25,聚合反应温度75°C、时间5 h,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当此条件下合成的MA–EA–St分散剂用量为2.5 g/L时,TiO2颗粒的悬浮率为97.42%,达到较佳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7.
前言 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种类和聚合周期、搅拌速度、聚合体系pH值、以及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对PVC树脂颗粒形态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在一般情况下,上述因素大多处于稳定或相对稳定状态,而变化较多的是分散剂用量,因而分散剂用量和PVC树脂颗粒形态之间的关系,乃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链转移剂对悬浮法聚氯乙烯(PVC)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乙醇使氯乙烯—分散剂水溶液的界面张力降低,分散剂的保胶能力减弱。以致分散剂用量少时,颗粒变粗或结块;分散剂用量多时,颗粒变细或几乎不变。这一变化与分散剂的稳定作用有关。同时发现,巯基乙醇可改善树脂内部形态而使树脂具有良好的单体脱吸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磷酸三钙(TCP)/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复合分散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介质进行苯乙烯(St)的悬浮聚合,考察了复合分散剂的用量与配比、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及聚合温度、搅拌速率、水油比、杂质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并表征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复合分散剂总量占St单体质量的0.24...  相似文献   

10.
韩剑鹏  包永忠 《化工学报》2020,71(2):854-863
以碘仿为引发剂、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为催化体系、聚乙烯醇(PVA)和/或纤维素衍生物(MC)为分散体系,进行氯乙烯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活性自由基悬浮聚合,采用在线示踪气相色谱法和激光粒度分析系统研究分散剂种类和浓度、搅拌转速等对聚合动力学和单体液滴/聚合物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在相同搅拌转速下,以MC为分散剂的氯乙烯聚合速率最大,以PVA为分散剂时反应速率最小;分散剂种类固定时,聚合速率随分散剂浓度增大而增大。SET-DT悬浮聚合过程中,水相连二亚硫酸钠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向单体液滴的扩散速率与液滴粒径分布和皮膜结构有关,因此聚合成粒过程影响聚合动力学。尽管不同条件下的聚合均经历液-液分散、液滴黏并、树脂颗粒稳定(转化率>30%)等成粒阶段,但各阶段的液滴/颗粒平均尺寸随分散体系和搅拌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引起聚合速率变化;采用MC为分散剂得到的PVC树脂皮膜少,有利于水相产生的自由基向单体相的扩散,聚合速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