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对人工砂石表面进行铜金属的镀覆,旨在寻求更高效、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的方法实现人工砂石表面的金属化。本实验采用化学镀铜法使石英砂表面包覆金属铜,研究包覆条件对砂石质量的影响。实验中发现,本实验中所采用的化学镀液配方都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不仅能实现人工砂石表面的金属化,还能实现其他非金属材料的表面金属化。  相似文献   

2.
铝球化学镀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多巴胺对铝球表面进行预处理,再通过化学镀方法在聚多巴胺改性的基体表面制备金属银层。采用X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聚多巴胺改性基体表面的元素组成,并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镀银铝球的晶相结构与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0g/L时,在铝球表面可形成直径约为20nm的单质银,镀银铝球的导电性优良,电导率达10 000S/cm。  相似文献   

3.
载银抗菌新型铝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星  宋永辉  郁万斌 《广州化工》2009,37(9):114-115,128
在经过阳极化处理的铝板表面采用吸附、电沉积的方法,将金属银沉积于氧化膜的微孔中,并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形成的载银材料表面的情况,对不同的沉积条件下生成的材料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AgNO3溶液电沉积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保护剂,可以使沉积在铝板表面及氧化膜微孔中的银颗粒粒径变小,分布均匀,提高载银铝材料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新的热稳定性负载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金属银锚在预先嫁接SiO2或其他非金属氧化物的载体上来实现的。采用SEM研究银的烧结过程发现,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嫁接物种的种类、含量和粒子的颗粒大小。通过乙烯环氧化的对比实验证明,表面嫁接物种的种类与催化剂的选择性相关,而适当的物种、含量和颗粒度则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当溶液中含有溴化物时,Fe(Ⅲ)络合物与银电极之间的反应较慢。如果使用碘化物、反应会加快。电流加和原理和溶度积常数可用来解释碘化物对Fe(Ⅲ)络合物氧化金属银反应加速作用机理。在电极表面上氧化形成的AgI较之溴化银更难用硫代硫酸盐络合除去。 在含有Fe(Ⅲ)络合物的溴化物和碘化物混合溶液中,卤化银在银电极表面上的生成速率随溶液中碘化物浓度的增大先是下降,然后上升。因为AgI较低的溶度积常数,AgI/Ag的阳极化曲线与Fe(Ⅲ)络合物/Fe(Ⅱ)络合物氧化还原对的阴极化曲线间较负的混合电位,在浸入含有少量碘化物和一定浓度溴化物的Fe(Ⅲ)络合物溶液的银电极表面上,优先生成AgI。  相似文献   

6.
涤纶织物上化学镀银的晶体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镀,在涤纶织物上制备了金属银薄膜.化学镀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硝酸银3.0g/L,氢氧化钠2.0g/L,葡萄糖2.0 g/L,氨水适量,温度25℃,pH=11.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静电伏特计分析了镀银涤纶的抗紫外及抗静电特性.结果表明,化学镀银后涤纶织物的抗紫外和抗静电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玻璃镀银的过程是以从银氨络化物中还原银离子为金属银作根据的。此时除有金属银薄层在玻璃表面出现之外,同时一部份银呈粉末状出现在溶液中。镀银溶液中银的利用率就取决于这两种还原银的比率。В.М.Винокуров氏认为镀在镜上的银,总是比被还原在溶液中的银少得多。无论那一种已有的镀银方法,都不能有效地利用在镀银溶液中的银,而大部份的银成为所谓“废银”留于溶液中。镜上银子的析出率依一系列的因素而转移:主要是还原剂的特性,溶液的温度,硝酸银的浓度和镀银溶液中其他组份,以及在  相似文献   

8.
从银的废渣中收回银的实用方法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提出利用二价铬从无机的废渣中收回银的方法。用二价铬离子将氯化银还原成金属银只须5—10分钟。用 HC1 使硫氰化银和铬酸银转变为氯化银,然后在 AgCl 沉淀中加入 CrCl_2或CrSO_4液。分离出的金属银用水洗到除去 Cl-为止,然后溶解于 HNO_3(1:1)中,再在水浴上将  相似文献   

9.
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银催化剂所用载体为大孔惰性α-Al_2O_3。载体孔道结构对金属银的分布有调控作用,通过选择适宜的孔道结构,采用银胺溶液浸渍,热分解可以获得特定尺寸分布的负载银催化剂。以不同粒度和晶相的氧化铝复配,添加不同的扩孔剂,制备了孔结构不同的三种载体负载银制得银催化剂。对银催化剂进行TGA和SEM分析,并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选用平均孔径为(1~2)μm、多孔性α-Al_2O_3载体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蒋军 《化工学报》2016,67(Z1):270-275
为了排除载体孔结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无明显影响;载体表面改性导致催化活性组分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分散状况明显改善;经二氧化钛改性后载体表面与银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单负载银催化剂,由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下降,改性对催化性能明显不利;对于共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银催化剂,低温焙烧对催化性能不利,而由经1000℃高温焙烧的二氧化钛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载体表面等电点降低及其与银的强相互作用是造成催化剂上金属银良好分散的主要原因;此外,银催化剂助剂的存在减弱了二氧化钛改性载体与银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环氧乙烷(EO)深度反应的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了多组分银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信箱     
问:请谈谈用扩散着色法印制玻璃温度计刻度的工艺。 答:用扩散着色法印制玻璃温度计刻度的工艺方法是: 一、玻璃表面扩散着色机理 选用银、铜离子在玻璃表面扩散而产生鲜艳的棕红色,一般是用金属银、铜在玻璃中扩散使玻璃着色。扩散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银、铜在玻璃表面与玻璃中的碱金属进行阳离子交换,交换时必须以它们的盐类引入,同时在配方中加入糊精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排除载体孔结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无明显影响;载体表面改性导致催化活性组分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分散状况明显改善;经二氧化钛改性后载体表面与银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单负载银催化剂,由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下降,改性对催化性能明显不利;对于共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银催化剂,低温焙烧对催化性能不利,而由经1000℃高温焙烧的二氧化钛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载体表面等电点降低及其与银的强相互作用是造成催化剂上金属银良好分散的主要原因;此外,银催化剂助剂的存在减弱了二氧化钛改性载体与银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环氧乙烷(EO)深度反应的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了多组分银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平均粒径13nm的二氧化硅为载体,银单质为抗菌剂的载银纳米抗菌粉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抗菌性能。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其表面负载理论含量为0.7%~4%(质量分数)金属银,采用抑菌环法和振荡烧瓶法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载银3%(质量分数)的纳米二氧化硅在80~140℃烧结温度范围内制得抗菌粉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几乎达到100%,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可用于抗菌塑料、抗菌食品包装和抗菌纺织制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用恒电流法研究Fe(Ⅲ)EDTA对银的氧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采用银旋转圆盘电极,在氟离子、溴离子、碘离子以及其他照相辅加剂存在下对Fe(Ⅲ)EDTA氧化金属银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恒电流法做为检测手段,初步探讨了Fe(Ⅲ)EDTA络合物对金属银漂白过程机理。实验揭示了各种卤离子在Fe(Ⅲ)EDTA对银的氧化过程中的行为。pH和Fe(Ⅲ)EDTA浓度对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以及某些含有巯基的化合物对Fe(Ⅲ)EDTA氧化反应的加速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专刊实例     
1.银合金的电镀方法利用金属银、锌、铜的氰化物、氢氧化钠和游离氰化钠的溶液可沉积 Ag-Zn-Cu 合金。如当镀液各组份含量为:氰化银4g/L,氰化锌29g/L,氰化铜80g/L,氰化钠160g/L 和氢氧化钠100g/L,电流密度约2A/dm~2,温度25℃时,在铜基体上  相似文献   

16.
葛明  陈蕾  杨光 《广州化工》2014,(12):47-49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单斜晶型BiVO4,研究银对BiVO4光催化活性的影响。BiVO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效率低,而Ag+的加入大大增强BiVO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归结于Ag+的存在抑制BiVO4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XRD、TEM和EDS证实回收的BiVO4表面沉积金属银,形成Ag/BiVO4复合材料。Ag/BiVO4的光催化活性强于BiVO4。引入的银起到双重促进BiVO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化学工程》2017,(5):25-29
为改善石墨烯加工性能,在石墨烯掺杂金属银。以低成本可膨胀石墨粉为原料,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石墨烯上负载银,确定了该合成反应的工艺条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扫描电子镜等手段对氧化石墨烯负载银的内部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热稳定性更好,加工性能更加优越。石墨烯负载银电化学性能的伏安循环法实验揭示,石墨烯负载银具有更优良的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方法研究4-羟基-6-甲基-1,3,3a,7-四氮茚(TAI)在金属银上的吸附。实验表明TAI分子是通过分子上的N原子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银电极上。电极处理的氧化-还原循环次数并不影响振动频率,但在一定范围内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吸收强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郑伟  彭芳  徐承天  陈邦林 《化学世界》2004,45(12):619-622,626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0nm的银微粉,分别测定了银微粉自不同pH的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吸附等温线,并分别考察了这三种物质的浓度对银微粉Zeta电位和悬浮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CTMAB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双平台型;PVP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为多层吸附;发现了银微粉的Zeta电位及悬浮体的稳定性与SDS、CTMAB或PVP浓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力法采用适当的熔炼剂,将AgCl直接转化成金属银,AgCl的转化率为97%,银的纯度为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